林溪
摘要:孔子重視道德教育,提出了以“仁”為主的道德教育思想體系,他把道德教育置于核心地位,充分肯定主體的自覺性,注重學、思、行的修身方法,注重以身作則的榜樣示范作用,注重環(huán)境對個人品德的影響,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對當今公民道德建設有著極大的啟示。當代公民道德建設,應該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之首,把自我教育與道德教育制度化相結合,深入地對廣大公民進行道德教育,以培養(yǎng)和提高全民道德素質(zhì)。
關鍵詞:孔子;道德教育;公民道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4-0141-03
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又是中國倫理思想史上首位具有較完整思想體系的倫理學家。在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仁”居于核心地位、起著主導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社會正處在道德爬坡的時期,雖然公民的道德水準和道德素質(zhì)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道德考驗還是十分復雜和嚴峻的。要解決當今公民道德建設面臨著的諸多問題,吸取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精華部分,對公民道德建設有著極為深刻的啟示和意義。
一、孔子以“仁”為主的道德教育思想體系
(一)“愛人”——“仁”的基本含義
“愛人”二字體現(xiàn)了孔子以“仁”為核心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含義和本質(zhì)內(nèi)容,也是孔子基于對上古時代對于“仁”思想的總結和發(fā)展。
1.愛親人??鬃诱J為“仁”的倫理基礎是“愛親”。仁愛表現(xiàn)在家庭關系中就是愛父母、愛兄弟、守孝悌,也是仁的最低道德基礎??鬃釉谪焸涞茏釉子柚鲝埵貑势谝荒隇楹脮r,說:“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孝”的基本含義,是孝順父母,表現(xiàn)出子女對父母的“愛”;“悌”的基本內(nèi)涵是友愛兄弟,其表現(xiàn)了兄弟間的“愛”,所以“孝”、“悌”是“愛人”的起點。由此可見,孔子是把孝悌作為“仁”的最起碼的要求來評判的。
2.愛眾人??鬃佑謱ⅰ叭省蓖茝V為“愛人”。當樊遲問“仁”時,孔子即回答“愛人”(《論語·顏淵》)。后來孟子把這一思想概括為“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下》)。《呂氏春秋·愛類》篇中的一段話也表達了這個意思:“仁也者,仁乎其類者也?!币谷藗冏龅健叭省保鸵笕藗儚摹坝H親之愛”出發(fā),推己及人,把“愛人”推及全體社會成員,即所謂“泛愛眾,而親仁”?!抖Y記·禮運》篇也要求“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就意味著遵循“仁”的道德原則,就不能只教育人們愛自己的親人,還必須用博大的胸懷去對待眾人。
3.行仁德??鬃舆€教育人們要“仁”德于天下。《論語·陽貨》中記載:“子張問仁于孔子??鬃釉唬骸苄形逭哂谔煜?,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边@里的“仁”指“恭、寬、信、敏、惠”五種品行。“恭”,是對他人的恭敬、禮讓;“寬”,是對他人的寬厚、寬恕、寬容;“信”,是對他人誠實不欺;“敏”是為社會辦事敏捷、有成效;“惠”,是能給他人以實際利益、恩惠??鬃诱J為,能夠做到恭敬、寬厚、信實、勤敏、恩惠五種品行,就可以說是仁了。不難看出,它們都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對他人的“愛”,因而同“仁”德相貫通,體現(xiàn)了“利他”精神。
(二)“忠恕”思想
孔子要求人們實行“忠、恕之道”?!墩撜Z·里仁》篇記“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焙螢橹??何為?。克纬韺W家朱熹揭示了忠恕之道的實質(zhì),說:“盡己之謂忠,推己及人謂恕?!薄爸摇奔礊楸M己,忠的具體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保ā墩撜Z·雍也》),“恕”謂推己及人,恕的具體要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即要求人們一定要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以上解釋可得出,孔子的“忠恕之道”實質(zhì)上是一種行仁的方法。“忠恕”作為理想人格的重要素質(zhì)之一,要求人們?yōu)槿颂幨酪艺\老實,光明磊落,在工作中要盡職盡責,忠于職守,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同時還應做到嚴以責己,寬以待人,具有舍己為人的精神。
(三)“仁”“禮”統(tǒng)一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認為沒有“仁”就根本談不上“禮”。
孔子的“禮”和“仁”是互相聯(lián)系而又互相區(qū)別的?!岸Y”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是評價一個人是否“仁”的客觀標準,所以說“克己復禮為仁”(《論語·子路》);“仁”是“禮”的內(nèi)在本質(zhì),是一種內(nèi)心修養(yǎng),沒有內(nèi)在的“仁”就算不得真正的“禮”,所以說“人而不仁,如禮何?”據(jù)《論語》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薄翱思骸奔磩偌?,是以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去克制自己不正當?shù)母星橛睿瑧?zhàn)勝自己不符合仁的意志和行為?!皬投Y”是符合于禮,或歸于禮,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思簭投Y的過程就是把“仁”這個人倫道德秩序納入“禮”這個宗法等級秩序的過程,即把社會秩序道德化的過程。
(四)“仁”“義”相關
孔子認為處理義利關系的原則是:“見利思義”(《論語·憲問》),“義以為上”(《論語·陽貨》)?!傲x”,就是“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論語·微子》),即君子所應當履行的道德義務?!袄?,指功利,個人私欲私利,如富貴利祿。義利關系就是道德義務與個人利益的關系??鬃诱J為應把“義”放在第一位,而個人利益是第二位的。個體應該服從群體,個人必須服從家庭、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等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氣節(jié),都源于孔子以“仁”為主的道德教育思想體系。
二、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特點
(一)道德教育位于核心地位
重視道德教育是孔子教育的顯著特點,孔子堅持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將道德置于教育的首要位置??鬃釉唬骸暗茏尤雱t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奔丛诠械赖乱?guī)范之后,仍有余力,再學習文化知識。顯然,孔子把道德教育置于首位,主張道德教育先行,注意道德修養(yǎng)。他要求子夏說“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由此可見,孔子注重個人品行,重視個體的修身養(yǎng)性以及培養(yǎng)正確的名利觀,高度重視道德教育。
(二)充分肯定主體的自覺性
孔子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保ā墩撜Z·述而》)即憑借主體的自覺性,去實現(xiàn)自我完善和發(fā)展,不靠外求??鬃舆€提倡“為學由己”,“為己之學”,反對“為人之學”,注重從主體的道德自覺提高自己(“為己”),而非把學問當成諸如做給別人看看而已(“為人”)。孔子提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內(nèi)省不疚”(《論語·顏淵》),“為仁由己”(《論語·顏淵》)等,則充分肯定了主體的自覺性。
(三)注重學、思、行相聯(lián)系的修身方法
“學”和“思”是修身的基本方法。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提倡學思結合。“學”即主張學習他人優(yōu)秀的道德思想。“思”是對所學東西的思考和進行的自我檢查反省,并由此內(nèi)化為自己的品質(zhì)??鬃诱f:“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保ā墩撜Z·公冶長》)又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睆娬{(diào)反省內(nèi)求,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好的,就去堅持;發(fā)現(xiàn)不好的,就得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使之符合道德規(guī)范。
此外,孔子還十分注重“行”,即重視道德實踐,強調(diào)身體力行,“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考察一個人,不能只聽他說什么,而要看他怎么做,要“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敏于事而慎于言”(《論語·學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詞》),把“行”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并特別強調(diào)要言行一致。因此,在道德實踐中一定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諾。
(四)注重以身作則的榜樣示范作用
孔子的道德教育很重視“以身作則”的教育方法??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如果不能端正自己,又怎能端正別人呢?這些話,充分說明以身作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鬃佑终f,“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說明示范作用有著很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道德教育要重視發(fā)揮以身作則的示范作用。
(五)注重環(huán)境對個人品德的影響力
孔子還十分注意環(huán)境對個人道德的影響,倡導用良好的環(huán)境來教導人?!叭居谏n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主要是指人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而社會環(huán)境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戰(zhàn)國時期“孟母三遷”教子的故事,就充分體現(xiàn)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之大。
與此同時,社會環(huán)境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朋友??鬃犹岢谶x擇朋友時要“擇善而從”。其弟子曾子說:“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笨鬃釉诘赖屡囵B(yǎng)方面,強調(diào)環(huán)境的作用,認為沒有一種培養(yǎng)道德素質(zhì)的氛圍,對個人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提升都是無益的。
三、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對當今公民道德建設的啟示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底蘊,對于我國當今公民道德建設有著極大的啟示:
(一)道德教育應是當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孔子對道德教育之重視,把它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正如孔子所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也就是說一旦遵守道德的社會風氣形成,勢必會產(chǎn)生巨大的安定社會的力量。最近發(fā)生的諸如老人摔倒無人敢攙扶事件、小悅悅事件、幼師虐童等公民道德失范事件,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無不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拷問著我們的良知,同時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我們必須把公民道德建設擺到應有的首要戰(zhàn)略位置,充分認識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過道德教育,深入推進當今公民道德建設。
(二)加強道德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
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是由一定階級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所決定的,具有較強的傳承性。因此,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為豐富公民道德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提供了有效的借鑒:
第一,愛國主義教育??鬃咏逃膶W生說:“為人謀而不忠乎!”“君子義以為上”。以此來要求弟子們忠君愛國。愛國是任何一個時期道德教育首先都應提倡的。無論在戰(zhàn)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愛國主義的教育都不能放松,特別是現(xiàn)階段,更要防止各種腐朽思想的無形滲透。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好的文化載體來潛移默化地對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紅色旅游景點往往凝固著豐厚的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資源,是普及歷史文化知識、弘揚民族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方式,我們應該正確引導、積極發(fā)揮其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第二,誠信教育??鬃咏逃龑W生對人對事要誠實不欺,要講究信用,“敬事而信”、“謹而信”,并認為這是處理好人際關系,人與人和睦相處的重要守則。若言而無信,必然會引起人與人之間的糾紛,甚至會引起社會的混亂和不安??鬃诱J為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以無信。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經(jīng)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準則。2001年中共中央也印發(fā)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是誠實守信。但食品安全領域卻頻頻拉響警報,企業(yè)的道德底線和誠信問題成為全社會拷問的對象,消費者對商家誠信問題的信心正不斷受到?jīng)_擊。對于缺乏誠信的社會事件,除了盡快形成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劃和標準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制體系,建立健全食品市場認證體系,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等做法之外,我們還應加強對商家誠信教育,健全食品安全社會信用體系,建立誠信檔案,對各社會主體的誠信行為進行跟蹤監(jiān)測,逐步形成優(yōu)勝劣汰的機制,對那些沒有誠信的企業(yè)或個人予以制裁。
第三,愛崗敬業(yè)的教育。愛崗敬業(yè),反映的是從業(yè)人員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敬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勤奮努力,盡職盡責的道德操守。環(huán)衛(wèi)工人漆家余赤身清理下水道的垃圾,央視新聞頻道盛贊他是“當代的鐵人王進喜”,他所展現(xiàn)出來的人的力量,是超越時代,超越工作的。對這種愛崗敬業(yè)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相關部門在進行大力表彰的同時,更應在全社會開展深入學習其愛崗敬業(yè)精神的活動,以促進形成各行各業(yè)加強愛崗敬業(yè)教育的熱潮,提高公民的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
第四,見利思義的教育??鬃犹幚砹x利關系的基本原則是:“義以為上”,“見利思義”。在我們身邊,不乏見義不為、見死不救的現(xiàn)象。轟動全國的“小悅悅事件”,在社會道德領域留下的傷痕遠遠沒有完結,至今想來仍令人寒心。我們應該對孔子的“見利思義”、見義勇為等道德教育思想進行改造和吸收,并以此來教育廣大的社會公民,以培養(yǎng)他們拾金不昧,愛護公共財物,助人為樂等優(yōu)良品德,發(fā)揚正氣,抵制歪風,形成新的道德風尚。
第五,孝悌的教育?!鞍偕菩橄取保覀儜摾^承并發(fā)揚孝道,尊老愛幼。除此之外,孔子還認為“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所以進行孝的教育還有利于愛國主義的教育,有利于維護社會的安定。如果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對于我們促進社會主義家庭道德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當然,我們加強道德教育還應涉及勤儉的教育、遵紀守法的教育、文明禮貌的教育、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等方面,從而大力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質(zhì)。
(三)要把自我教育與道德教育制度化相結合,深入地對廣大公民進行道德教育
我們正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中,一方面,要處理好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關系,培養(yǎng)公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能力,重視公民的自我教育,使廣大公民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深化認識、加強體驗、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和穩(wěn)定的道德習慣。另一方面,道德本身的力量并不能保證所有公民從善、具備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為惡不受罰的情形會無形中削弱道德的力量。國家和相關部門可以制定相應的制度措施,使道德教育制度化、規(guī)范化,以減少公民的隨意性,使之遵守道德規(guī)范。為此,可以制定出完善的道德教育目標和相應的措施,建立嚴格有效的獎懲機制,起到約束、規(guī)范的目的,以培養(yǎng)和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zhì)。這樣,公民的道德教育才會事半功倍。
四、總結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底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為當代社會公民道德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厚的思想源泉,有助于推動公民道德教育的開展與深化,對于公民的自身發(fā)展、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振奮民族精神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傊?,我們要通過各種力量,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全體公民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4.
[2]李春秋.公民道德建設通論[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2.
[3]朱貽庭.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胡發(fā)貴.孔孟儒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