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珍
【摘 要】南雄是聞名遐邇的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留存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具有代表性的香火龍、龍船歌、姓氏節(jié)、雙龍舞雙獅等文化遺產脈絡式流傳,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香火龍面臨著瀕臨失傳和湮滅的態(tài)勢,如何對南雄香火龍進行傳承和保護,這是決定香火龍能否得于傳承與發(fā)展的關鍵。
【關鍵詞】南雄;香火龍;傳承與發(fā)展
1.香火龍的歷史源流
香火龍發(fā)源于南雄市百順鎮(zhèn)白竹片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古老相傳,清代初期,白竹片村的祖先從江西大余縣遷至百順??滴跄觊g,有一年百順一帶大旱,蝗蟲肆虐,瘟疫流行,人心惶惶。有一天村中一老人夢見村邊響水塘的一塊地方飛起二條金龍,四處游走,金龍所到之處,災衍盡除。第二天,老人將夢中所見告訴村里人,并帶村里人去響水塘地方察看,看見那地方堆著兩堆干稻草,是村民用來燒灰施肥用的,受此啟發(fā),老人便倡導村民以稻草扎成兩條草龍,并在草龍身上插滿燃香,讓村里身強力壯的青年打著香火龍在村里各處游走,以示驅災祈福之意。果然經此一鬧后不久,天降大雨,旱情解除,疫害盡消。從此,每年村里便有舞香火龍之舉,并世代相傳。
南雄向有鬧元宵的民俗,舞香火龍便成為村民鬧元宵活動的一個主要節(jié)目,在長期的表演活動過程中,舞香火龍由原先較簡單的舞一條龍發(fā)展為雙龍,由較簡單的套路創(chuàng)造發(fā)展出包含“雙龍戲珠”“跳躍龍門”“雙龍出?!薄坝卧扑暮5榷嗵茁繁硌?。還借鑒了其他民間藝術表演手法,在表演時靈活變換步伐,轉換造型,并注重表演時兩條龍的協(xié)調性,使整個表演反映出“龍”的特征—矯健、流暢、迅捷、霸氣。
香火龍最初為在本村活動,后經鄉(xiāng)鄰外村邀請于節(jié)日外游助興,近20多年來,政府或民間舉辦大型民間藝術活動,香火龍都在應邀表演之例。每年的元宵佳節(jié)更是香火龍“抬頭”的吉日。
2.南雄香火龍的藝術特點
南雄香火龍清順治年間形成以來,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經過發(fā)展衍變,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征。香火龍是由竹篾、樹丫編扎成骨架,用稻草扎上龍身,整條龍香火龍有“公龍“、“母龍”之分,公龍體長9.9米,母龍稍短約9米。每條龍重約29公斤。插香完畢,龍身似星光閃爍,香火繚繞,使火龍仿佛有了靈氣,有了生命。此時,伴隨著鑼鼓聲、鞭炮聲和人們的歡笑聲,一老者站在場地中央舞動龍珠(火球),逗引雙龍入場,兩列舞龍者雙手舉著火龍,腳下按方位踩著“龍、蝦”步法,緩緩登場。舞龍?zhí)茁酚小半p龍戲珠”“跳躍龍門”“雙龍出?!薄?云游四海等,表演場上,飛舞翻浪,爭相斗艷的雙龍靈活異常,夜幕中,只見香火不見人,蔚為壯觀。
舞香火龍的音樂是用打擊樂伴奏,樂器有大鼓、高邊鑼、蘇鑼、大鈸、小鈸、小鑼等。其曲譜有滾龍鼓點和擺龍鼓點。它有別于其他舞龍民俗活動,舞蹈語言明確,有一整套舞蹈動作,且舞蹈動律十分強烈,是一項群眾性很強,富有舞蹈特點,又有傳統(tǒng)商業(yè)意蘊、寓意深刻的傳統(tǒng)舞蹈活動。
2.1表演藝術特征
香火龍表演為雙龍對舞,“龍珠”作引子,在夜幕中表演各種套路,點點香火構成金色的龍身,動作流暢、迅捷,香火繚繞,火龍飛舞翻滾,星光閃爍,流光溢彩,宛如彩練騰空,熠熠生輝,動感強烈,扣人心弦。
2.2娛樂特征
舞香火龍場面宏大,是一種大型民間藝術活動,它以民間傳說中的“龍”為載體,以龍身上的“香”與“火”為特征,在舞龍隊員靈活、協(xié)調的步伐中,使香火龍活靈活現,使觀眾驚嘆“龍”的神奇。
2.3獨特的“香”與“火”的特征
“香”與“火”是舞香火龍的魅力所在,點點香火構成金光閃閃的火龍,仿佛注入了生命。表演時,飛舞的火龍渾身散發(fā)滿場香氣,使觀眾受到感染,感受到“龍”的神奇魅力。
3.南雄香火龍的傳承與發(fā)展
3.1南雄香火龍的保護
南雄香火龍具有悠久的歷史,特別是近50年的時間里,香火龍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并成為南雄獨特的民間藝術,多年來,南雄市委市政府對民間藝術的保護非常重視,于2004年成立了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組織機構,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組長。明確提出對香火龍等民間藝術進行保護、弘揚。把保護民間藝術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文化部門有專人對“香火龍”進行調查,通過搜集、記錄、挖掘、整理等方式,建立完整的檔案并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當前香火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二是每年元宵節(jié)組織百順鎮(zhèn)的“香火龍”表演隊參加南雄市和省的各種表演活動,從而達到提高、保守的目的。三是文化部門對保護、弘揚民間藝術的目標、責任、資金投入等作了部署。
3.2南雄香火龍傳承發(fā)展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現代和外來舞蹈項目的沖擊,“香火龍”目前正面臨瀕危境地,其保護和傳承工作主要面臨如下三方面困難。
3.2.1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的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是相對于現代文化而存在的。各種新的文化形式的涌入,使諸如香火龍舞這些傳統(tǒng)民俗文化日趨淡化,生存空間受到極大限制。
3.2.2傳承人斷代現象嚴重
由于年老的香火龍舞師年事已高,有些相繼謝世,而年輕人對傳統(tǒng)舞蹈不感興趣,使得香火龍的有些絕技難以得到傳承,造成香火龍舞傳承人青黃不接的現象十分嚴重。
3.2.3觀眾對“香火龍”舞表演的審美要求提高
如今人們對現代審美的要求更高,對“香火龍”舞這一民間藝術表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老一輩藝人的表演水平,已不適應現代觀眾的審美要求,新一代藝人對香火龍舞技藝掌握水平有限,使得香火龍舞的發(fā)展舉步維艱。
3.3對南雄香火龍傳承與發(fā)展的建議
為了南雄香火龍能夠繼續(xù)傳承與發(fā)展,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如下三個方面。
3.3.1完善保護制度,建立長效保護機制
不斷進行搶救、發(fā)覺、保護和利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一項重大問題。我們有必要對以往的保護、保存、有效利用的機制進行改變。當然這種有效利用和應用,始終只有在有助于人類幸福的情況下才能得到肯定。
3.3.2要注重發(fā)揚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精神
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想在社會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得以延續(xù),就要學會創(chuàng)新,拓展其文化空間,使其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或者定期舉辦相應的節(jié)慶活動,使其得以不斷發(fā)展。南雄“香火龍”節(jié)的舉辦不僅受到人民的喜愛,而且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但是,“香火龍”節(jié)的不斷傳承與發(fā)展,需要對其活動內容不斷的豐富,在尊重傳統(tǒng)的同時學會創(chuàng)新,不走俗套的路線。
3.3.3加強對“香火龍”舞傳承人的培養(yǎng)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于物質文化遺產的關鍵一點在于,它不是以實物形態(tài)存在的,而是在于人的無形文化,是通過人的活動傳承展現的。因此,傳承人的培養(yǎng)是非物質文化開發(fā)與保護的重要的一項工作,只有傳承人得到良好的發(fā)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才會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跋慊瘕垺蔽鑲鞒腥说呐囵B(yǎng)對于南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fā)展尤為重要,傳承人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相關部門的協(xié)助。
【參考文獻】
[1]賀學君.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5,(2):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