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保健,您只要牢記“辨寒熱,明虛實;先面色,后脈象;要謹記,吃睡拉;心和腎,要明察”的24字體檢口訣,每天花兩分鐘做個“家庭CT”,就可以了解自己是什么體質,有得什么病的風險。
辨寒熱
1、寒癥特點
冷:畏寒,穿得總比別人多;冬天難過,夏天好過;喜吃熱食。
白:面無血色,口唇發(fā)白;分泌物、排泄物是白色的。
稀:痰稀,小便多,易腹瀉。
潤:不口干,大便不干燥。
靜:寒性體質一般不喜歡動。
2、熱癥特點
熱:體溫高,手心腳心熱;喜歡吃涼的食物。
紅:面色、口唇、舌頭色紅;鼻涕、痰、大小便發(fā)黃。
稠:分泌物黏稠。
干:口干、皮膚干、小便少、大便干。
動:睡覺會踢被子,脾氣煩燥,不安寧。
明虛實
1、實證的原因:肝郁、痰濕、血瘀
2、虛證
氣虛:判斷自己是不是氣虛,最突出的兩個特點是,無力和動則益甚,意思是說如果平時總感覺自己全身無力、頭暈耳鳴、不愛說話、不愛動,特別是在活動后更加無力,才是氣虛的表現(xiàn)。很多人平時總感覺疲憊和無力,但運動后會輕松不少,這樣的人不是氣虛,不能亂吃補氣的藥。
陽虛:陽虛等于氣虛加上寒,所以單純的怕冷、手腳冰涼并不是陽虛。陽虛的人切忌再做損傷陽氣的事,比如吃生冷食物、勞倦內傷、房事不節(jié)、亂用寒涼藥等。平時可以適當食用鹿茸來補養(yǎng),中成藥中的金匱腎氣丸也是不錯的補陽藥,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
陰虛:陰虛就是因為陰不足而產(chǎn)生的虛熱,這種熱表現(xiàn)出的特點有:五心煩熱,即手心、腳心、心口或額頭熱且易出汗;午后潮熱,即中午過后開始一陣陣潮烘熱,特點是兩顴骨處午后發(fā)紅,到傍晚又會好些;盜汗,即晚上睡覺時會出汗,醒來卻沒有汗。
血虛:血虛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沒有血色,可以用一個“淡”字概括,即臉、面、唇、舌、甲顏色淡白,但值得注意的是,血虛不等于貧血,很多時候貧血的病人都是氣血兩虧,調理時不能光補血,還要補氣。
先面色
面部的各個區(qū)域分別對應著五臟,額頭對應心,下巴對應腎,面部中間的口鼻區(qū)域對應的是脾胃,左臉頰對應肝,右臉頰對應肺。首先,觀察這些部位是否有光澤,如果暗淡無光,則說明相應的器官氣血不順。接下來,觀察自己面部的顏色,面色白,寒證、虛證;面色紅,熱證;面色黃,脾虛、水濕;面色黑,腎虛、失眠。
后脈象
脈分為寸、關、尺三個位置。正確的把脈方式應該是手指的食指把寸,中指把關,無名指把尺。把脈時要注意平臂、直腕、仰掌,并且盡量保證心、手在同一水平面上。
分析自己的脈搏狀況時要注意六個方面:
首先是脈位,手輕輕一搭就感受到脈搏叫作浮,手按下很重才感受到叫作沉,正常的脈象應該是不浮不沉。如果脈象浮,則說明有表證;如果脈象沉,則說明有里證。
其次要觀察自己的脈率,也就是脈搏跳動的速率,正常的脈率應該是一分鐘60次~80次。如果脈率比較慢,中醫(yī)叫作遲,說明有寒證;如果脈率比較快,中醫(yī)叫作數(shù),說明有熱證。
三要觀察自己的脈長,也就是脈的軸向距離,脈長說明先天體質好,脈短說明先天體質差。
四要觀察自己的脈寬,脈寬說明有實證,脈細說明有虛證。
五要觀察自己的脈律,也就是脈搏跳動的規(guī)律是否整齊,如果不整齊說明有心臟方面的問題。
最后要觀察自己的脈力,也就是脈搏跳動的力度,如果脈力弱說明有虛證。
要謹記,吃睡拉
吃的健康標準就是吃得香。中醫(yī)認為,胃口好說明脾胃和代謝功能好,身體就會健康。食欲大增是胃火的表現(xiàn),需要及時就醫(yī),排查是否有糖尿病的隱患。如果感覺胃口不好,可以將神曲敲碎后煮水喝,有消食、健脾和胃的功效。吃不下總是感覺腹脹,肚子是平的,屬于虛證,說明脾虛,可以吃香砂六君丸調節(jié);如果感覺腹脹,肚子鼓脹隆起,則是實證,需要及時就醫(yī)治療。
生活壓力過大,失眠人群逐步增加。中醫(yī)認為,失眠的表現(xiàn)源于五臟的失調,治療失眠應該調理好五臟,只有五臟調理好才能睡得安穩(wěn)。
排便問題要分清寒熱虛實,針對不同的癥狀對癥下藥。熱證的便秘排泄物顏色深,很臭;寒證的便秘排泄物顏色很淡,沒有明顯的臭味;實證的便秘肚子痛,大便干燥,排便困難;虛證的便秘排便無力,時間久。腹瀉的人使用蒮香正氣水,寒證的腹瀉可以很快緩解,如果是熱證的腹瀉可能沒有效果,需要清熱泄火。衡量小便是否健康,需要檢查次數(shù)、顏色、數(shù)量和感覺。如果小便排泄不正常,需要及時到醫(yī)院檢查。
心和腎,要明察
檢查心要從心氣平和心情好兩個方面來看。心氣平的標準是:心臟沒有異常難受的感覺;心跳不厲害,有規(guī)律;無心慌、莫名害怕、心懸著的感覺。心臟功能不好的人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從這三個方面檢查自己的心臟狀況。如果發(fā)現(xiàn)異常要備藥在身邊,平時保健可用人參、田七一比一磨粉混合,每天吃一克,調節(jié)氣血,保養(yǎng)心臟。而心情好就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要會合理宣泄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不要什么都憋在心里,要重視心情對健康狀況和疾病康復的極大影響。
腎是陰陽根本,腎氣足不足關系到一個人的精氣神足不足。中醫(yī)認為腰為腎之府,腎氣足腰就好,只要每天起床后無腰痛腰酸,腰部不僵硬能伸直,且活動自如,就說明腎氣比較正常。值得注意的是,腰疼不一定是腎虛,腎虛更不是性功能障礙的代名詞,所以補腎時要慎重,不腎虛的人切忌亂補腎。(李燦東,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翻譯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江蘇衛(wèi)視“萬家燈火”欄目主講人)
編輯 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