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男
餐廚空間是一個奇妙的場域。它是家庭溫暖傳承的紐帶,將一家人的味蕾緊密相連,形成某種獨特的習慣,代代相傳。風格不是我們探究的目標,情感設計才是觸動我們追尋的內核。我們希冀透過中西個案的梳理和賞析,能為新時代的餐廚設計做一個簡要的概括。
開放性西式餐廚VS隔斷中廚
開放性餐廚更適合西方或是少開伙的家庭。明快的色調搭配、直抽排氣管道,間或有島臺進行餐廚的隔斷。開火烹飪與用餐,在交通動線上一氣呵成,增加了家人之間的互動。相較于此,擔心受到油煙侵擾的中廚就一般采用玻璃推拉門與餐廳進行區(qū)隔,保證通透的自然采光外,也能縮短餐廚之間的距離。
隔而不斷——餐廳與客廳的關系
中西個案中都存在餐廳與客廳被放置于同一區(qū)域的情況,尤以公寓為甚。在隔斷方式上,或以幾案或是地毯進行軟隔斷,將餐廳納入客廳的范疇,使得它們在功用性上能互為補充;或通過屏風或者半隔斷墻進行區(qū)隔,制造隔而不斷的空間效果。
創(chuàng)意:有趣的黑板墻與洗手臺
創(chuàng)意總是默契地相似,我們發(fā)現(xiàn),設計師似乎特別青睞在餐廳或是廚房鋪設整面的黑板墻,將烹飪步驟信手拈來,寫滿黑板,成為點綴餐廚區(qū)域的一個亮點。另外,用于流理臺的洗手盆也有了新的運用,來自臺灣的設計師們在個案處理時每每將洗手臺整體納入餐桌,既有趣又便捷,不失為一種靈巧的新運用。
靈活性:善用小公寓
不少個案將餐廚放置在入門處,小巧的廚房,輔以吧臺作為餐桌,賦予餐廚區(qū)品酒、喝茶、享用咖啡的其他職能。同樣地,由于面積有限,作為用餐之用的餐桌也往往身兼數(shù)職,用餐完它可能是書房的一隅,搖身一變又可能成為Soho族的工作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