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忠 朱文蘭
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區(qū)各學校信息化硬件設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如何應用好這些設備,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效益是擺在當前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的首要問題。
就當前教育信息化建設來說,各校已經從追求硬件建設轉移到應用上來了,開始重視硬件設備的應用,加強軟件建設了。就校園網站建設,在此提出一點看法,愿與各位同行商榷,以提高校園網絡應用效益。
一是網站建設應采用大公司(專業(yè)的網絡運營商)加專業(yè)的開發(fā)團隊來做硬件保障和技術支撐,以學校應用為主的模式。
校園網站的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學校辦公效率,提高管理效能,以實現(xiàn)無紙化辦公和學校管理網絡化,實現(xiàn)各項管理數據的數字化,使校園信息及時、高效傳遞;二是擴大學校對外宣傳,加大學校的影響力;三是加強與外部交流,實現(xiàn)學校、家庭、社會的溝通,實現(xiàn)管理者、教師、學生及社會教育參與者的有效溝通,多渠道地辦好學校教育。
現(xiàn)在學校建設的網站多數都是托管,有些是通過一些網絡公司來開發(fā),做技術保障,當然也有個別學校有自己的中心機房和服務器。網站一般包括校園門戶網站、校園OA管理系統(tǒng)、校園博客等模塊。當前應用較多的是校園門戶網站,主要用來發(fā)布校園信息;正在推廣應用的是校園博客,以促進網絡教研的開展。
各學校目前來說,信息化師資隊伍都比較匱乏,沒有信息化教研組,具備一定軟硬件管理與開發(fā)的人員就更缺乏了。學校建立網站,如果自主研發(fā)和管理,必將付出較大的精力和物力。即使建成使用,在后期的應用中也必將有很多的隱患,如后臺在應用與擴展中的二次開發(fā)及相應模塊間的兼容問題、網絡和數據的安全問題等。
校園網站平臺、校園OA以及博客模塊都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技術,現(xiàn)在需要的是穩(wěn)定的網絡支撐和后臺數據的安全保障,這些需要強有力的運營商來做基礎。
現(xiàn)在網絡運營商和網站開發(fā)商的競爭都比較激烈,網絡運行效率、資源庫是否豐富是各運營商和網站開發(fā)商得以存在的基礎。運營商是以收取網絡應用費來維護網絡的運轉,而網站開發(fā)者則是以提供有效資源來收取費用的。因此,很多大的公司都提供免費的空間來為用戶提供門戶網站,足以適應學校網站和博客圈的應用,即使應用OA管理系統(tǒng),也可以實現(xiàn)內外網的有效隔離。學??筛鶕嶋H需要“少投入,高產出”,通過向運營及開發(fā)商提出應用要求,以搭積木的方式逐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網站。
二是要有效利用網絡,實現(xiàn)有效資源網絡共享。
網絡應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實現(xiàn)“有效資源的共享”。
現(xiàn)在學校都在忙著建設屬于“自己”的網站和博客,看似一片繁榮,但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網絡應用效益。試想:一個學校的教學資源能有多少?教師教研博客上能有多少見解?能有多大的博客圈來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社會的關注?回頭看,一些好的校園網站都是有一些名師來支撐的,如果拋開了這些名人,那這些網站也幾乎無外人問津,只是一個單位內網罷了。有影響力的網站,都是有著眾多的用戶參與,能及時傳遞人們關注的信息,信息流通的比較快,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從而被眾多的教師所喜愛、關注。
網絡使世界變小了,人們的交流幾乎沒有了時空的限制,因此,我們應拋開“學校自己的網站”這個小圈子,來建設具有地區(qū)代表性的“區(qū)域性網站”,在這個門戶下再來建立自己學?;蛘邔W科的“圈子”。這樣,可以有效地擴大使用者的范圍,自然說話的人多了,信息就豐富了,有思想、有深度的博文也就慢慢的浮出來了,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點的、可以代表地方教育思想及地位的網站就會產生出來。在這樣的一個網站里,地區(qū)內的教育信息就會有效的得以傳遞,關注的人就會很多,從而達到我們建設網站的目的。
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各校間的通力合作,可以互通有無,建設區(qū)域教學資源庫,減少校校都投入、校校都不全的局面,通過區(qū)域會員管理,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依托縣級、市級教育機構建立區(qū)域性的教育網絡,一方面節(jié)約了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實現(xiàn)了有效資源的共享,再則減少了學校網站各自為政,信息不能及時傳遞和數據不能有效共享的尷尬局面,還可以降低學校在信息化建設及軟硬件管理方面的投入,有效降低低效的人力、物力耗費。
這是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但不是從下面往上建,而是要從塔尖開始往下行,向下兼容。需要教育行政或教研機構來組織和實施,只需要按需搭建框架,建立門戶和管理后臺就可以了。
三是要加強學校教師應用能力的培訓。
教師網絡應用技術是否熟練是學校網絡教研活動能否高效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首要問題,只有解決了教師應用上的操作問題,其它都會迎刃而解。在培訓中重點是消除教師的畏難情緒,只要敢用,就能會用,最終按需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