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亮
摘要:語文作為基礎工具學科,既要從理論上掌握教學方法,又應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善于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所以,其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語文作為基礎工具學科,既要從理論上掌握教學方法,又應在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善于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獲得知識的方法。所以,其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一、加強對教學方法的認識
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學,在任何時候都是雙邊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活動方式,是教師發(fā)出信息和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是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導和激發(fā)學生有效學習方面,具有獨特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方法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具有相對性。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語文教學方法也不例外,根本不存在絕對好的方法或絕對壞的方法。其二,具有針對性。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針對不同對象和特點,不同的目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態(tài)度,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一般說來,教師往往使用那些掌握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對教學方法掌握得越多,就越能找出適合特定情況的教學方法。其三,具有綜合性。教學方法,是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綜合體。教師教的方法,在于示范、啟發(fā)、訓練和輔導;學生學的方法,在于觀察、仿效、運用和創(chuàng)造。其四,具有多樣性。正因為語文教學內容、目的呈現(xiàn)出多樣性,所以,決定了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二、初中語文的教學方法
1、講授法。
它主要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語文知識的一種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導語、指示語、結束語、介紹作家作品和時代背景,敘述教材基本事實,分析課文,提示重點,闡明事物和事理,評述寫作范文和習作例文等。
講授法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是目前學校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運用講授法能使知識系統(tǒng)化,在較短的時間內交給學生以全面而準確的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我們鼓勵教師根據教學實際,該講則講,而且要講到位。教師的講解和示范目的是為了傳授知識,并讓學生了解方法,不要因為擔心背上“滿堂灌”的嫌疑而忽視對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
2、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在現(xiàn)代教育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強調要進行情感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fā)掘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于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tǒng)一的審美境界,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3、提問法
提問法又稱談話法、問答法、釋疑法等。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引導他們得出結論,從而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以師生的相互問答為主要形式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這種語文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是:在課的始階段,提問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提問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緊張狀況,同時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師提問的過程就是教師教會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解答就是對其思維能力的訓練。教師對問題的評析又是思維方法的傳授,一些發(fā)散性問題、求異性問題的提出和解答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語文課堂提問還為學生提供一個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又鍛煉了說話能力和表達能力。
4、討論法
討論法又稱議論法、研究法、研討法、座談法等。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集體組織形式,圍繞某一論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借以獲得和鞏固知識的方法。討論法由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共同組成。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深化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激烈的討論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增長知識。
5、練習法
練習法又稱總結法、復習法、智力競賽法等。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在完成口頭作業(yè)或書面作業(yè)的過程中閱讀和理解課文,從中獲取知識,并把知識遷移轉化為純熟技能和熟練技巧。練習法的主要方式有朗讀、背誦、默寫、填空等。一般地,篇章教學的檢測階段、鞏固階段或運用階段、單元復習或學期復習,都經常采用練習法。練習法使學生在耳、口、手、腦的有規(guī)律運動中強化訓練結果。練習法是以學生的獨立活動為主,但并不排除學生之間必要的研究討論,也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但練習要注意數(shù)量和質量,以使練習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最大作用。
以上所談的幾種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它們是現(xiàn)行的許多綜合性語文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這些語文教學方法都有特定的運用條件。因此,在復雜的教學情況下,教師不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進行教學,而是以某一種或幾種方法為主,并配合其他方法,以實現(xiàn)各種語文教學方法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也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心理學研究表明,單一的刺激容易產生疲勞,如果教師在一節(jié)課甚至一個教學階段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那么就容易產生疲勞;如果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就能調動學生各個器官參與教學活動,從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求多,我們還必須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這些方法進行優(yōu)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