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卐肥
我時常會向青山七惠的擁躉詢問這樣一個問題,她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得到的答案無非是:文字清麗幽美讓人覺得精致;故事貼近生活平淡自然又不失生動;情感含蓄細膩能夠迎合讀者的內心;表面平淡無奇卻往往求新求變;看似描繪瑣事實則頗有哲思等等。這確實都是青山七惠作品的妙處,但卻不足以成為一個小說家顯得如此驚艷的理由。
讀完《碎片》后,關于青山七惠到底好在哪的問題,我突然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從小到大在我接受的語文教育中一直強調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小說的本質在于塑造人。也許對于絕大部分的傳統(tǒng)小說來講這個理論并沒有問題,但是隨著文學的發(fā)展,近現代很多優(yōu)秀的小說就并沒有那么執(zhí)著于對人物的刻畫了。而在青山七惠的小說中,塑造得最為精妙的就是“關系”。
《窗燈》中綠藻與對窗男子朦朧的關系,《一個人的好天氣》中知壽的一些社會關系,《溫柔的嘆息》中圓與弟弟的關系都成為了小說的主線,而這些主人公的形象其實并不是那么明晰。在《碎片》中青山七惠繼續(xù)沿用了這種說故事的方式,無論是《碎片》中的父女關系、《櫸樹的房間》中我與EX的關系還是《山貓》中夫妻兩人與外來者枝的關系,都被刻畫得非常微妙,微妙到如果你去終結則發(fā)現難以言說,你若將自己帶入故事卻又覺得身臨其境……
內容推介:
《碎片》是青山七惠的短篇集,共收3篇:《碎片》、《櫸樹的房間》、《山貓》。標題作《碎片》獲第35屆川端康成文學獎(2009年),描寫女大學生“我”與父親一同參加采摘櫻桃之旅,父親的記憶和言行碎片,與“我”所拍風景照重疊在一起,產生了一種“靜靜的爆發(fā)力”。
《櫸樹的房間》的主人公在婚前搬家之際不斷回想起同住一棟公寓樓的前女友,卻又不敢前去告別。小說細膩地刻畫了即將告別單身生活的男性內心的不安與搖擺。
《山貓》寫一對新婚夫婦因為外人的突然闖入而流露出各自或真誠或虛偽的真實面目。微妙的心理描寫極見功力。
書名:隔壁女子
作者:[日]向田邦子
譯者:張秋明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內容推介:
向田邦子是日本收視率最高的劇本作家。她的電視劇以絕妙的對白、巧妙的構思被稱為“向田電視劇”。 1980年,她以三篇短篇小說《水獺》、《狗屋》與《花的名字》榮獲第八十三屆直木獎。這在直木獎中至為罕見。
1981年8月22日她因空難而喪生。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稱向田邦子是“大和民族的張愛玲”。
《隔壁女子》收錄了向田邦子的五個短篇小說,幾個側面不同的故事,每個都是那么的使人憐憫,那么的現實,似乎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作者有種悲天憫人的氣質,把那被現實磨盡了生活激情的女人描寫得入木三分,卻不露任何催淚的痕跡。結尾也是干凈利索。故事節(jié)奏平淡卻也不顯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