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樓、綜合樓、學生宿舍、學生食堂……一棟棟現(xiàn)代化的校園建筑拔地而起,它就是坐落在虎山腳下的羅平縣老廠鄉(xiāng)中心完小的新校區(qū)。如果不是身臨其境,很難想象山旮旯里還藏有這樣一所漂亮的學校。老廠鄉(xiāng)中心完小的舊貌換新顏,正是該縣實施“八化”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一個縮影。
2010年以來,羅平縣按照“政府主導、城鄉(xiāng)統(tǒng)籌、優(yōu)化配置、精細管理、講求效益、分步實施、全面提升”的思路,在全縣中小學實施辦學條件標準化、常規(guī)管理績效化、德育工作實效化、質量管理全面化、教學手段信息化、“三名工程”過程化、校園環(huán)境人文化、安全管理精細化的“八化”建設,使城鄉(xiāng)之間、學校之間的教育“落差”得到明顯改善。
加快辦學條件標準化。2009年,該縣從占地面積、規(guī)劃分區(qū)、校舍條件、設備設施等多個方面著手,進行教育基礎條件建設,以達到學校布局合理化、辦學條件標準化、資源利用最大化。截至目前,該縣校建校改共投入資金51 940.23萬余元,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舍631幢。
實施常規(guī)管理績效化。該縣制定了《羅平縣中小學常規(guī)管理規(guī)范》,進一步完善了學校管理機制;推行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實施教職工全員聘用制;進一步完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規(guī)范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做到按勞取酬、優(yōu)質優(yōu)酬,打破平均主義,打破鐵飯碗。常規(guī)管理的績效化進一步促進了該縣資源的重新配置和教師結構的優(yōu)化,促進了城鄉(xiāng)教師有序交流。
落實德育工作實效化。該縣中小學德育工作以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主線,著重突出新時期的形勢與政策、和諧社會建設和科學發(fā)展觀教育;建立“家校通”短信交流平臺,確保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溝通;成立心理健康咨詢室(輔導室),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
推行質量管理全面化。該縣在全縣中小學實施有目標、有訓練、有精講、有互動的“四有課堂”教學,轉變教師的教學思想,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的教學手段,深化學校的校本教研,逐步形成了羅平特有的教學特色,推進了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
推進教學手段信息化。該縣圍繞天地一體化、應用普及化和資源共享化的教育信息化網絡運用平臺,推進學校教學手段信息化建設。截至目前,該縣教學設施設備配置共投入資金3 425萬元,為中小學添置計算機、圖書、教學儀器、音體美器材和多媒體設備。
強化“三名”工程過程化。2011年,該縣在全縣組織開展名校長、名教師、名班主任“三名”工程評選活動。健全教育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激勵機制,加快教育“走出去、引進來”步伐,先后組織小學、初中、高中學校中層領導和骨干教師、“三名教師”到省內外知名學校觀摩學習、跟班培訓。
實現(xiàn)校園環(huán)境人文化。該縣校園環(huán)境文化建設注重以校園文化建設弘揚主旋律,彰顯學校文化環(huán)境的人文性、教育性功能,大力實施校園環(huán)境改造,做到凈化、亮化、硬化、整齊化、綠化、美化、人文化、花園、學園、樂園“七化三園”。
確保安全管理精細化。該縣推行無縫化、精細化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責任、管理制度、矛盾糾紛化解、督查整改落實、責任考核追究等五大體系;建立了人防、技防、機防相結合及“四位一體”的安全網絡;健全“自查—督查—整改—強化—保持”的學校安全隱患排查整改運行機制;落實了食品安全機構職責、制度建設、監(jiān)督檢查、食品安全、財務管理、應急預案、責任追究、人員保障、宣傳公開等九大體系;定期開展“平安和諧校園”創(chuàng)建。
(曲靖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