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13年高考文言虛詞詳析及備考指導(dǎo)

      2013-04-29 00:44:03陳新國
      中學(xué)語文(學(xué)生版) 2013年9期
      關(guān)鍵詞:助詞虛詞連詞

      陳新國

      一、題量、題型及分值

      2013年全國高考語文18套試卷中有8套試題單獨設(shè)題考查了文言虛詞的用法,比上年減少兩套,重慶卷則延續(xù)著實詞和虛詞混合考查的思路,全國大綱卷、上海卷和江西卷雖然沒有專門設(shè)虛詞題,但在翻譯中分別考查了“乃”、“所”和“以”的用法,作為得分點,而湖南卷既專門考了一道虛詞題,又在翻譯題中考查了“以”和“而”等虛詞。8套設(shè)題考查的試卷均采用了四選一的單項選擇題的考查形式,其中,北京卷的題干要求是選出“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其余7套試卷題干的要求都是選出“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分值均為3分。

      二、考點分布及變化

      今年所考虛詞全部來自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2013年普通高等學(xué)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語文)》(俗稱《考試說明》)要求掌握的18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今年“而”和“以”字考查最多,達(dá)5處之多,其次是“乃”字和“之”字,均考查了4處,其余的虛詞一般考查1至2處,而“乎”、“若”、“焉”和“與”這四個虛詞則沒有設(shè)題考查。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往年高頻率考查的熱點虛詞如“以”、“而”、“其”等,今年都減少了出現(xiàn)的機(jī)率,而往年很少考查到的如“也”、“者”等虛詞,今年卻考了,這個命題變化需引起我們注意,對于一些長期不考的虛詞在備考時也要予以關(guān)注。

      18個虛詞考查情況如下表:

      三、命題特點

      虛詞題考查的題型相對穩(wěn)定。設(shè)題方式還是主要采用比較的方式,即給出四組八個例句,每組內(nèi)部兩兩比較,辨析它們之間的異同。只有北京卷的題干表述為選出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其余都是要求選出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為了降低難度,其中每組中有一個句子選自高中教材,而這種將課內(nèi)與課外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的考查方式,體現(xiàn)了高考文言文注重遷移、突出運用的“能力立意”的考查趨勢,這也是當(dāng)前虛詞題最常用的考查方式。但廣東卷和北京卷所考虛詞的例句全部來自高考文言文選段,沒有選課本中的例句,這主要是因為廣東和北京兩地有不同版本的教材,命題者為了避免教材一綱多本(現(xiàn)在全國有6套不同版本的語文教材)的版本之爭,避推廣教材之嫌,也是為了體現(xiàn)公平公正的原則,命題專家才不得已采取這種避開教材的做法,這是新課標(biāo)區(qū)喜歡采用的考查方式,當(dāng)然也增大了考試的難度。

      四、歸類解析

      與文言實詞相比較,文言虛詞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用法比實詞靈活,往往一個字有好幾種用法,好幾種解釋,甚至分屬好幾類詞。二是使用頻率比實詞高,許多常用的虛詞,在一篇中會多次出現(xiàn)。三是語法功能比實詞強(qiáng),實詞往往要靠虛詞的組合、連接、輔助而成為完整的句子,體現(xiàn)不同的意思,抒發(fā)不同的感情,表達(dá)不同的語氣。四是在漢語的發(fā)展歷史中,變化比實詞大。

      為了幫助大家做好2014年高考文言虛詞的備考工作,現(xiàn)將2013年高考所涉及的14個文言虛詞逐一解說如下,以供同學(xué)們參考。

      (一)而

      例1.所營十一之息無甚增益而勤施/煙光凝而暮山紫

      (天津卷第10題D項)

      例2.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湖南卷第6題A項)

      例3.遂敦勉就舉,而三人者悉登科/詠悉寬其罰而遣之

      (廣東卷第6題C項)

      例4.將相欲移兵而誅王/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安徽卷第5題B項)

      例5.可挈尊罍而飲/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山東卷第10題C項)

      【解析】例1中“而”都是連詞,前者表轉(zhuǎn)折,可譯為“但是”;后者表并列關(guān)系,可不譯。例2中“而”, 都是轉(zhuǎn)折的連詞,可譯為“但是”。例3中“而”都是表順承關(guān)系的連詞,可不譯。例4兩個“而”均為連詞,前者表目的,可譯為“來”;后者表轉(zhuǎn)折,可譯為“卻”。例5“而”都是連詞,前者表修飾,可譯為“地”;后者表轉(zhuǎn)折,可譯為“卻”。

      【備考指導(dǎo)】高考中“而”字主要考查其連詞的用法。而學(xué)生最難區(qū)分的是“而”字表順承關(guān)系還是表修飾關(guān)系。溫馨提示:“而”字表順承關(guān)系時,兩個動作一前一后非常明顯,“而”字表修飾關(guān)系時,兩個動作沒有明顯的時間先后順序,通常是前面的動作伴隨著后面的動作,并且前面的動詞的動作性不強(qiáng),一般表示一種情狀或一種態(tài)度,這時“而”可譯為“著”或“地”,如例5中的第一個“而”就是這樣的用法。

      (二)以

      例1.有出于農(nóng)工商賈之中者,共為一卷,以勉學(xué)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天津卷第10題A項)

      例2.以百玩之具羅于席/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

      (北京卷第7題A項)

      例3.歷歷可據(jù)以行/使工以藥淬之

      (四川卷第9題B項)

      例4.我聊以忘憂耳/如惠語以讓單于

      (湖南卷第6題B項)

      例5.議以詠首薦/若以一部校故

      (廣東卷第6題A項)

      【解析】例1中第一個“以”是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第二個“以”是介詞,表原因,可翻譯為“因為”。例2中兩個“以”均作介詞,可解釋為“用、拿”。例3中兩個“以”都是介詞,前者可譯為“憑借”;后者可譯為“用、拿”。例4中第一句中的“以”作介詞,其后省略了代詞“之”,可譯為“用”;第二個“以”是連詞,表目的,可譯為“來”。例5中的兩個“以”均是介詞,前者可譯為“把”;后者表原因,可翻譯為“因為”。

      【備考指導(dǎo)】高考命題者對“以”字的考查,主要考查學(xué)生區(qū)分“以”字是介詞還是連詞。溫馨提示:介詞“以”通常后面要帶賓語,而連詞“以”通常表現(xiàn)為動詞(或者形容詞)+以+動詞(或者形容詞)的形式,如“作《師說》以貽之”就是這樣的句型。

      (三)乃

      例1.乃受業(yè)于應(yīng)先生潛齋/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

      (天津卷第10題C項)

      例2.乃以上客禮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湖南卷第6題C項)

      例3.尉佗乃蹶然起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安徽卷第5題C項)

      例4.今乃以“看松”名庵/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山東卷第10題D項)

      【解析】例1中兩個“乃”都是副詞,可譯為“就”。例2中兩個“乃”字都是副詞,第一個表順接,可譯為“于是”;第二個表轉(zhuǎn)折,可譯為“竟然”。例3中兩個“乃”字都是副詞,前者可譯為“于是”、“就”;后者可譯為“竟然”。例4中兩個“乃”字都表示出人意料,可譯為“竟然”。

      【備考指導(dǎo)】高考命題者對“乃”字的考查,主要考查學(xué)生區(qū)分“乃”字的副詞用法。溫馨提示:“乃”字作副詞時,表示順接,可譯為“于是”、“就”; 表示順接,但是有一定的條件時,可譯為“才”、“這才”;表示兩事情理相?;蚴鲁鲆馔?,可譯為“竟然”、“卻”。

      (四)之

      例1.拒而莫之與也/恐年歲之不吾與

      (浙江卷第17題D項)

      例2.履祥則親得之二氏/徒慕君之高義也

      (四川卷第9題D項)

      例3.《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湖南卷第6題D項)

      例4.彬之總師也/上臨哭之慟

      (北京卷第7題D項)

      【解析】例1中的“之”,第一個“之” 是代詞,代“他們”(指“求我寫文章的人”);第二個“之”是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例2中的“之”,前者是代詞,可解釋為“這些”(指何基、王柏的品性);后者是助詞,可解釋為“的”。例3兩個“之”均作代詞,但第一句的“之”是近指代詞,可翻譯成“這樣”;第二句的“之”是人稱代詞,可翻譯成“他”(指“項伯”)。例4兩個“之”,前者是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后者是代詞,“他”(代曹彬)。

      【備考指導(dǎo)】高考中“之”字主要考查代詞和助詞用法,代詞用法比較容易區(qū)分,而助詞用法中重點關(guān)注取消句子獨立性這種情況。溫馨提示:所謂取消句子獨立性是指當(dāng)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如例1中的“年歲之不吾與”這個主謂短語作“恐”字的賓語。

      (五)且

      例1.且舉先儒之言/且貳于楚也

      (四川卷第9題C項)

      例2.則皆可為材且良/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浙江卷第17題A項)

      【解析】例1中兩個“且”字都是連詞,可譯為“并且”。例2中的“且”,前者是連詞,表遞進(jìn),可譯為“并且”,后者是副詞,可譯為“將要”。

      【備考指導(dǎo)】高考中“且”字主要考查其副詞和連詞用法的區(qū)分。溫馨提示:“且”字作連詞時,重點關(guān)注表示并列、遞進(jìn)和讓步這三種關(guān)系。

      (六)所

      例1.佗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史/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

      (安徽卷第5題D項)

      例2.觀其所取/一無所受 (北京卷第7題B項)

      【解析】例1中兩個“所”字都是所字結(jié)構(gòu),即“所”字加動詞相當(dāng)于一個名詞。例2中兩個“所”字也是所字結(jié)構(gòu)。

      【備考指導(dǎo)】高考中對“所”字的考查多考所字結(jié)構(gòu)。所謂所字結(jié)構(gòu)是指“所”字加動詞相當(dāng)于一個名詞,如我們常說的成語“所見所聞”,“所見”即看到的東西,“所聞”即聽到的東西。

      (七)為

      例1.汝亦為此惡行乎/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天津卷第10題B項)

      例2.詠引前事為言/為鄉(xiāng)里所稱

      (廣東卷第6題B項)

      【解析】例1中第一個“為”是動詞,可譯為“做”;第二個 “為”是介詞,可譯為“替”、“給”。例2中第一個“為”是動詞,可譯為“作為”;第二個“為”是“為……所”的固定結(jié)構(gòu),表被動,可譯為“被”。

      【備考指導(dǎo)】高考中“為”字主要考查介詞和動詞用法,其實動詞“為”屬實詞,不在虛詞之列,讀音wéi,但高考中時有涉及。而介詞“為”根據(jù)具體語境可有不同的翻譯,讀音一般讀作wèi。

      (八)因

      例1.陸生因說佗曰/伺者因此覺知

      (安徽卷第5題A項)

      例2.人因號之為“匡山”/不如因善遇之

      (山東卷第10題A項)

      【解析】例1中的“因”,前者是副詞,可譯為“于是”;后者是介詞,可譯為“因為”。例2中的“因”,前者是副詞,可譯為“因此”,后者是介詞,可譯為“趁機(jī)”。

      【備考指導(dǎo)】高考中“因”字主要考查副詞和介詞用法的區(qū)分。溫馨提示:作介詞時后面往往帶有賓語,如果沒有賓語,也有可能是省略了賓語。如例1中的“因此”即是,而例2的第2句中的“因”字后省略了賓語“之”或“此”之類的詞語。

      (九)則

      例1.人愚也,則愚矣/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浙江卷第17題C項)

      例2.為我死,王則封汝 則:如果

      (重慶卷第8題A項)

      【解析】例1中兩個“則”字都是連詞,前者表假設(shè),可譯為“就”;后者表轉(zhuǎn)折,可譯為“卻”。例2中 “則”命題者設(shè)題解釋為“如果”,是錯的,因為這個“則”是表假設(shè)關(guān)系中的后面部分,可譯為“就”或者“那么”。

      【備考指導(dǎo)】“則”在文言中主要用作連詞,可表示承接、假設(shè)、并列和轉(zhuǎn)折等多種關(guān)系,其次用作副詞。溫馨提示:用在判斷句中,起強(qiáng)調(diào)和確認(rèn)作用時,一般是副詞,可譯作“是”、“就是”。例如:“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保ā对狸枠怯洝罚?/p>

      (十)何

      例1.汝何故疏我/吾何功哉 (北京卷第7題C項)

      【解析】例1中兩個“何”字都是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

      【備考指導(dǎo)】對于“何”字,學(xué)生最難區(qū)分的是代詞還是副詞。溫馨提示:“何”字作代詞時,可翻譯為“哪里”、“什么”,可作主語或賓語,如“君何以知燕王”,句中的“何”字作“以”的賓語,是代詞;而“何”字作副詞時,可翻譯為“為什么”、“怎么”,不可以作主語也不能作賓語,如“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中的“何”就是副詞,可翻譯為“怎么”。

      (十一)其

      例1.然負(fù)其經(jīng)濟(jì)之略/余嘉其能行古道

      (四川卷第9題A項)

      【解析】例1中兩個“其”字都是代詞,第一個為近指代詞,可譯為“這些”;第二個是人稱代詞,可譯為“他”(代李氏)。

      【備考指導(dǎo)】高考中“其”字主要考查代詞和副詞用法的區(qū)別,而代詞用法比較容易區(qū)分,“其”字作副詞時重點關(guān)注表反問語氣、表祈使語氣和表推測語氣三種情況,今年高考對“其”字只考查了一處,并且只考了代詞的用法,沒有考查副詞用法的區(qū)分。

      (十二)也

      例1.今也,庠序、師友、賞罰之法非古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浙江卷第17題B項)

      【解析】例1中兩個“也”均為助詞,表語氣停頓。

      【備考指導(dǎo)】“也”在文言中主要用作語氣助詞,可以表示判斷、肯定、疑問、感嘆語氣等。溫馨提示:“也”表示疑問語氣和感嘆語氣時,句中一般要用疑問代詞。如果“也”用在句中,則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如例1中兩個“也”字都是這種用法。

      (十三)于

      例1.蛟龍潛于其中/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山東卷第10題B項)

      【解析】例1中第一個“于”為介詞,可譯為“在”;第二個“于”也為介詞,表示比較,可譯為“比”。

      【備考指導(dǎo)】“于”字主要作介詞,根據(jù)具體語境有不同的翻譯。溫馨提示:由“于”字引起的介詞短語后置這種特殊句式應(yīng)予以高度重視。

      (十四)者

      例1.饑者八九/求霖者三十年(廣東卷第6題D項)

      【解析】前者為代詞,可譯為“……人”;后者為助詞,表句中停頓。

      【備考指導(dǎo)】高考中“者”字主要考查代詞和助詞用法的辨析。溫馨提示:分辨“者”是代詞還是助詞,最簡單的辦法,是看“者”可不可以去掉,如果不可去掉的是代詞,可以去掉的則是助詞。其次,附在別的詞語后,組成名詞性短語時,是代詞,相當(dāng)于“……的人(物)”。如例1中“饑者”的“者”就不能去掉,因此是代詞。用在表時間的詞語后時,則是助詞,可不譯。例如:“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保ā而欓T宴》)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東莞高級中學(xué)]

      猜你喜歡
      助詞虛詞連詞
      你會用連詞嗎?
      韓國語助詞的連續(xù)構(gòu)成與復(fù)合助詞的區(qū)分
      連詞that引導(dǎo)的賓語從句
      日語中的“強(qiáng)調(diào)”表達(dá)研究——以助詞為中心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虛詞識別方法
      日語中“間投助詞”與“終助詞”在句中適用位置的對比考察
      長江叢刊(2018年6期)2018-11-14 16:42:08
      江永桃川土話的助詞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西夏語中的對比連詞 djij2
      西夏學(xué)(2016年1期)2016-02-12 02:24:02
      虛詞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襄垣县| 冷水江市| 翼城县| 凤城市| 池州市| 天门市| 麦盖提县| 万盛区| 金坛市| 乌兰浩特市| 乌审旗| 陵川县| 华安县| 井研县| 托克托县| 车致| 寿光市| 郴州市| 宜宾市| 阿图什市| 浦城县| 屏东市| 东台市| 巴东县| 乌鲁木齐市| 婺源县| 新疆| 上饶县| 遵义县| 凭祥市| 南汇区| 千阳县| 三亚市| 桑日县| 盐池县| 长岭县| 东至县| 喀什市| 龙州县| 贡嘎县| 康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