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明生
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課,應當有一個扣人心弦的導入,一上課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和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從而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引入到我們的教學中。因此“導入”設計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應精心設計。
一、提問式導入,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
即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以引起學生對新課學習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帶著情感感知具體情境、領悟教材內(nèi)容,從而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導入方法。比如在教學初二思想品德第九課《換位思考,與人為善》這一框時,我設計了兩個生活場景來導入新課。(1)“賓館、酒店的電梯里常會有一面大鏡子,這鏡子是干什么用的呢?”(2)一般三四歲的小孩子總是不喜歡呆在商場里,這常常讓大人們感到不能理解。為什么商場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和豐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原來賓館、酒店電梯里的鏡子是為肢疾人考慮的,肢殘人搖著輪椅進電梯時,不必費神轉身,就可以從鏡子里看見樓層顯示燈。三四歲的小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呆在商場里,是因為當你蹲下來,處在和小孩子同樣的高度環(huán)視四周的景象,結果看到的都是大人們的腿。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生活中換位思考的重要性,它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可見,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如臨其境,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震撼他們的心靈,從而得到情感共鳴。
二、故事式導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即針對學生愛聽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時引用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故事趣聞,從而使學生思路開拓、興趣變濃。比如在設計八年級思想品德《我知我?guī)?,我愛我?guī)煛芬徽n的導入時,我準備了兩個故事。一個是毛澤東與恩師徐特立的故事: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中國一代偉人毛澤東在致徐特立60歲生日的信中說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xiàn)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第二個是已年逾古稀的臺灣文化大師李敖,在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小學班主任魯榮坤老師面前下跪執(zhí)弟子之禮。這一跪,跪出了人性的高貴,跪出了學生對老師的摯愛深情,在當年的恩師跟前,他仍然是而且永遠是小學生。通過這兩個名人尊師故事,不僅能讓學生明確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而且能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濃厚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三、活動式導入, 啟發(fā)學生思考
即教師通過有目的地設計知識競賽、對對聯(lián)、猜謎語等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導入方法。比如在教學《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時,我設計了“趣味民族知識搶答”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搶答中了解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處理好民族關系、維護民族的團結非常重要。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九課《心有他人天地寬》,在導入“寬容”這一交往中的品德時,我設計了兩個字謎:根據(jù)描述,猜一猜兩個字怎么寫?它們可以說是人世間的寶貝;第一個字,對待一件事物,它可以允許二十種像雜草一樣的見解;第二個字,就是八個人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允許有不同的觀點?!皩捜荨倍际菍毶w頭,可見都是寶貝;“寬”下面,是草字頭和“見”,也就是說像雜草一樣的看法都允許并存;“容”是兩個“人”和一個“口”,就是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理,不妨求同存異,但我不會不讓你沒有說話的權利。學生的求知欲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在設計九年級思想品德《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這一框的導入時,我設計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遨游太空神舟展英姿”,下聯(lián)是“戰(zhàn)勝非典醫(yī)學攻難關”,讓學生對橫批?!吧裰邸憋w船遨游太空、戰(zhàn)勝“非典”有一個共同的原因是因為我國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學生自然而然能對出“科教興國”,很自然地導入了新課的教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克服了知識中的一個個難關。
四、時政式導入,激發(fā)興趣
思想品德課教學本身帶有很強的時政性,時政導入是把相關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當前關注程度較高的熱點問題結合起來,通過巧妙地引入,引起孩子們討論,這樣既增強了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時效性,拓展了政治課的外延,又激發(fā)了孩子們探求新知識的主動性,使孩子們對問題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運用貼近孩子們生活的時政進行教學,引導孩子們自己思考問題,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矯正錯誤的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改變一味灌輸?shù)慕虒W模式,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也體現(xiàn)了知行一致的原則。在教學中,每遇重大國際國內(nèi)時政要事,筆者都及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讓孩子們在上課的最初幾分鐘里,主動參與討論并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獨立思維的習慣。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