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鴻
愛大山,愛大海,愛戰(zhàn)友,愛生活
相約曾小燕已有幾次,每次打電話時,她都不定時的回復信息:“抱歉,剛在上課?!?/p>
畢業(yè)十多年,已經(jīng)成為海政文工團中堅力量之一的全國青聯(lián)委員曾小燕,重新坐在了課堂上,開始了認認真真的學生生涯。她在攻讀碩士研究生。
2012年9月,曾小燕正式踏入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校門,師從中國著名聲樂教育家孟玲?!拔沂?012年一月份參加的全國統(tǒng)考,我們的考試科目很多,除了進行專業(yè)考試外,還有曲式、和聲、音樂史等技術課,英語和政治還要參加全國統(tǒng)考,當時工作任務很多,又一點不能耽誤,所以非常的辛苦。但我覺得可能因為我是軍人吧,會比較習慣面對困難,并有效的克服困難,所以考試很順利”。
幸運的布依女
“重新做回學生,又再一次和同學們一起重新經(jīng)歷軍訓,每天排隊上課,去飯?zhí)么蝻?,為了避免遲到,每天從學員樓飛奔而下的日子充實而愉快。閑時也時常想想自己走過的路,經(jīng)過的事,總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從相隔幾千公里的貴州高原來到北京,能夠接受國內(nèi)最好的音樂教育,然后留在國內(nèi)一流的海政文工團,這些年能夠到國內(nèi)國外演出,能夠在大海上為戰(zhàn)友們歌唱,和大家分享美好的音樂,感到很幸福。我能穿著自己的民族盛裝,唱著大山的歌謠來和大海相聚,能夠非常順利的走到今天,我身邊的老師、家人、朋友和同事們給了我非常多的關愛,沒有經(jīng)歷過大的磨難,所以要非常的感恩?!痹⊙嘈呛堑卣f。
曾小燕出生在自古就有“歌舞之鄉(xiāng)”美稱的貴州。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居住在這里的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等都能歌善舞。她說:“在我的家鄉(xiāng),人們只要會說話就會唱歌。小時候,曾小燕不愛說話,但是非常愛唱歌.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把父母、鄰居和小伙伴們邀請到家里排排坐,然后自己站在床上自演自唱,從報幕、朗讀、舞蹈到歌唱,“那就是我最早的舞臺!”
曾小燕把自己的藝術細胞歸功于父母的遺傳:“我的父母非常熱愛音樂,尤其母親是布依族人,更是能歌善舞。”
因為愛笑,又聽父母和老師的話,于是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平時不太愛講話,但每次歌唱比賽總能拿獎的“小百靈”。
開明的父母支持曾小燕走藝術道路,所以小燕后來到中國音樂學院就讀,以后曾小燕又榮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特別演唱獎。"金鐘獎"是中國音樂界最高獎,由中國文聯(lián)和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共同主辦,與戲劇梅花獎、電視金鷹獎、電影金雞獎并列,是國家級藝術大獎。許多歌劇院和音樂學院的老師們都參加;能在高手林立,競爭激烈的大賽中獲獎,著實讓曾小燕感到有些意外。以后又先后獲得“孔雀杯”全國少數(shù)民族聲樂大賽“孔雀獎”、“全軍首屆聲樂大賽優(yōu)秀演員獎”、“第九屆全軍文藝匯演二等獎”、“第九屆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團體銀獎”、“廣電總局”全國聽眾喜愛的歌手“十佳歌手金號獎”,并榮立“三等功”一次。
交淡中,能強烈感受到曾小燕對自己家鄉(xiāng)和民族的熱愛之情。她多次在賽場上參賽的歌曲,也都是地地道道的貴州布依族民歌,像《好花紅》、《布依女》、《久不唱歌忘歌》等。她是目前活躍在中國民歌舞臺上的布依族演員之一;每當曾小燕穿著一身艷麗的布依族服裝走上舞臺時,她用歌聲表達了對貴州家鄉(xiāng)的熱愛,描繪了布依族村寨的美麗風景。
談到家鄉(xiāng)的音樂,曾小燕說:“因為布依族是生活在水邊的民族,所以音樂旋律通常較為舒緩、優(yōu)美平和易于上口,像那山間的小溪淙淙流淌,娓娓道來。在軍藝讀研究生這幾年,我很想利用假期回到貴州,希望挖掘出至少10個地地道道的布依族民歌,其中包括八音座唱等布依古歌,把這些歌曲整理出來。然后想辦法用一種好的方式進行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布依音樂?!?/p>
作為全國青聯(lián)委員,這些年,曾小燕跟隨“中國青年代表團”,先后赴德國、日本、越南、韓國等很多國家訪問。每一次出訪,都受到高規(guī)格接待,很多國家領導人接見了她們。每一次出訪,曾小燕都會穿著貴州的布依族服飾,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宣傳貴州。舞臺上的每一次都不忘了向觀眾介紹,她來自"好花紅"的故鄉(xiāng)貴州?!疤貏e有趣的一次是,有一個印度青年代表團訪華,在歡迎演出過程中,我向印度朋友介紹我的家鄉(xiāng),介紹我們的黃果樹瀑布,介紹布依族‘八音坐唱和我們美麗的青山綠水,巧的是這個有著一百人的印度青年代表團第二天就要出發(fā)去貴州參觀,他們說我給他們提前做了很好的導游?!?/p>
感恩并快樂著
“海浪悠悠蕩起我的夢想,月亮已圓當兵的愿望,遠處漁火把星星點亮,我在想,大海有我更漂亮,要看人間最美的衣裳,就是?;晟罏t灑的模樣,當一個女兵的夢,香透了一片海洋,海灘灑滿幸福的時光;海風輕輕撫摸我的臉龐,陽光輕柔親吻著海浪,白云托著海鷗在飛翔,我在想,世界有我更晴朗,要聽歲月最動人的歌唱,就是?;晟烙L在飛揚,當一個女兵的愛,感動了一片海洋,理想找到了航行的方向。”
這是歌曲《一個女兵的夢》的全部歌詞。曾小燕常常感動在這歌里,這是只有一個軍人才有的感動。這種感動,很少有常人能夠理解。曾小燕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在軍艦上唱這首歌,唱給她的戰(zhàn)友們。2011年8月,這首歌MTV在中央電視臺首次播出,MTV里,曾小燕身著軍服,英姿颯然又柔情萬分;這首歌,表達了她對軍旅生活的熱愛,對海軍戰(zhàn)友們的深厚情感。
提起大海,曾小燕在她的出海日記里寫到:“都說大海像母親,我覺得大海更像父親,充滿威嚴而又包容慈愛?!彼f:"記得第一次出海,當我惶惶然登上去南沙的補給船,那時感覺大海是那么的陌生和冰涼,當我小心翼翼的生怕驚擾了它,它也自顧自的好象沒有看到我一樣;等到了第二次出海,大海似乎又要考驗我的忠誠,見識一下他的威嚴和驕傲,在九級大風的助瀾下掀起萬丈波濤, 差點攔住了我們?nèi)ネ魃车穆?。?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洗禮,終于迎來了它最寬廣美麗的蔚藍;等到第三次長航時,大海已經(jīng)是我的朋友,好像聽得見它的呼吸,它也聽得見我的歌唱;接著又有了我們海政文工團建團以來航行時間以及航程都最長的‘萬里長航。那是2009年,海政文工團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從大連的旅順港出發(fā),一直航行到福建的三都澳,歷時一個月,航行三千多海里,為兩萬多名戰(zhàn)友面對面演出,感人和壯觀的場面終身難忘。之后又無數(shù)次與大海同行,去到那些最邊遠的大海上的哨所,看望那些常年堅守在祖國最邊遠的島礁上的戰(zhàn)友們,為他們帶去祝福和問候的歌聲。大海上的航行讓我經(jīng)歷風雨,學會堅強。每一次的長航歸來,都能更深切的體會到作為一名海軍,是多么的令人驕傲。小小的島礁上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燈紅酒綠,只有碧海藍天,濤聲依舊。戰(zhàn)友們每天要面對的是無邊的孤獨和寂寞,枯燥的生活中,質(zhì)樸無華的水兵以苦為樂,常年駐守在遠離家鄉(xiāng)的島嶼上,默默地奉獻著,沒有一句豪言壯語。當你看到那一個個士兵曬得黝黑而剛毅的臉龐,遠遠看到他們在金色的陽光下矯健的站崗,你會覺得大海上的士兵比大海更加偉大更加堅強。而當看到他們親手布置的充滿溫馨的小小營房,并在島礁上用朱紅的筆寫上大大的‘家字時,又會被他們的柔情感化”。
每一次去基層,在曾小燕的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說:“每次下部隊演出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每天都會被戰(zhàn)友們感動著,他們教會我怎樣做一名合格的軍人,和他們在一起,你會覺得生活當中遇到的困難并不是那么嚴重的?!?/p>
盡管時間安排很緊張,曾小燕每天都抽出時間來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記錄這段真實而有意義的時光,以激勵自己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2009年的中秋節(jié)就是在島上度過的。她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水兵們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里都能默默奉獻,我們沒有理由不熱愛生活,沒有理由不珍惜平凡而美好的每一天。”每次為水兵們演唱,曾小燕都格外地投入。只要水兵們還想聽,她從不吝嗇自己的歌聲,她會一首接一首地為水兵們唱下去。用她的話說,“我牢記自己是軍人,是平凡的部隊文藝工作者,在為戰(zhàn)友歌唱的時候,我是最快樂的?!?/p>
曾小燕對待戰(zhàn)友是真誠的,同時也贏得了士兵的信任。每到節(jié)假日,她總能收到來自祖國五湖四海的電話、賀卡和短信,戰(zhàn)友們親切地叫她“小燕姐姐”?!耙粋€女兵的夢”這首歌也是誕生在一次和戰(zhàn)友們的交談中,當曾小燕和她的同事們頂著狂風大浪、吐得頭暈眼花的來到戰(zhàn)友們身邊,戰(zhàn)友們激動的說:“你們一來,我們覺得大海變得更漂亮了?!闭沁@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曾小燕;隨后,海政文工團兩位著名音樂家樊孝斌和平遠以“一個女兵漂亮了一片海洋”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一個女兵的夢”這首歌,并在海政文工團成立六十周年之際拍攝成音樂電視,作為對建團六十周年的獻禮。雖然登上過中央電視臺春晚的舞臺,也參加過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的演出,讓曾小燕感覺最美的還是那個“你在臺上唱,戰(zhàn)友在臺下和”的那個甲板上的小舞臺。
曾小燕愛大山,愛大海,愛戰(zhàn)友,愛生活。她說:“生活教會了我很多,也給予了很多。用心付出就會有回報,真心很重要。當我在大海上看到生活枯燥的戰(zhàn)友們以苦為樂,平靜地面對生活,當在各地下基層演出,看到鄉(xiāng)場上父老鄉(xiāng)親們那一張張樸實的臉,都讓我非常的感動,所以只要去到海軍邊防為戰(zhàn)友們歌唱,去到各地基層為群眾演唱,我的心里都會泛起溫暖的感覺。我每次給戰(zhàn)友們演唱都非常用心,希望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去看望戰(zhàn)友,去為戰(zhàn)友服務,真正盡到作為一名部隊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在今后的軍旅歲月里,我愿意從點滴做起,發(fā)揚我們?nèi)嗣褴婈牭膬?yōu)良傳統(tǒng),懷抱著滿腔的熱情和一顆感恩的心,確確實實的去為士兵服務,為社會服務。”
責任編輯 張小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