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宏
語言是人存在于生活的根本方式之一,是內在生命綻放的花朵,是人詩韻棲居的家園?!叭送ㄟ^讀寫這種行為才會成為一個具有人格的人”,“文字的掌握為人的自我意識和將來的覺悟提供了可能性和條件”。語文教學本質是為了豐富、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給自我生命帶來歡樂,帶來超越。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最根本、最得力的辦法就是詩韻課堂教學,讓詩韻留守課堂。
一、發(fā)現(xiàn)——詩韻語文課境
這里的“詩韻”,就是建構出如詩般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境和情境,就是教師和學生在語文教和學的過程中對課文進行閱讀、吟頌、體驗、感悟和創(chuàng)造性理解時所呈現(xiàn)出來的與課文內蘊相和諧的課堂審美心理狀態(tài)及其外顯的意蘊和境界。這種語文教學的境界是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境界,是一種理想的,洋溢著情感、想象、浪漫的境界,是超越課本、教室而彌散于師生們全部生活時空的詩韻語文生活世界,是教師和學生作為主體能動地建構和創(chuàng)造“意義”,尋求精神家園,以求得人格成長和生命發(fā)展的境界。
語文教學要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內在素養(yǎng),可若不在富有詩韻的情境于意境中進行,就會成為機械操作;語文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家園,可若不在富有詩韻的心靈感觸中進行,就是赤裸裸的思想灌輸。工具與人文的詩韻交融,才能建構理想的語文詩韻課境。
二、尋找——詩韻語文素材
建構人文詩韻的課堂意境,離不開充滿詩韻的教材,也離不開教師詩韻地把握教材。
詩韻教材,需要教師以獨到的教材把握能力,深厚的語文素養(yǎng)挖掘出語文的“詩路”,以清新明快的教學思路帶動豐富深厚的人文氣息,追求行云流水般的教學美感。這里的“詩路”是教學的立足點,即教材內容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的著力點,也是師生對話的膠著點,思維碰撞的觸發(fā)點,課堂智慧的萌生點,內心情感的交融點,新的生命活力的創(chuàng)生點、發(fā)展點。一言以蔽之,就是那些針對文本而言最具有刺激性、新奇性、發(fā)展性的問題,就是那些最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吸引學生投入激情和才智去完成的學習任務。
三、思索——詩韻教學語言
漢語是一種詩性語言,入選教材的課文更是詩性語言。詩韻的語文課境,要求教師要有詩韻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詩性語言藝術常常表現(xiàn)在導語、講述和結語上,也表現(xiàn)在插言、碎語上。孫建鋒老師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上課伊始,他請幾位同學到黑板上畫樹葉,其他同學在自己的位上畫,孫老師在一邊獨白:“一只只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自由的‘舞蹈,一個個‘舞蹈造型——一片片葉子布滿黑板,這僅僅是一片片葉子在展現(xiàn)?不,這是一扇扇心靈在舒展,這是一朵朵心花在怒放!每片葉子都很美!讓我們‘做一片美的葉子吧!”這樣的導入宛如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開啟了學生的心靈。之后引導學生誦讀、對話,學生妙語連珠,富有詩意,最后教師激情小結:“葉美,因為有樹;樹美,因為有葉。如果每一片葉子都很美,這棵樹一定很美;如果每一個同學都很美,這個班級一定美;如果每一個人都很美,那么,這個民族一定有希望!”教師的總結短小精練,詩性語言的跳躍中有一種直接進入心靈的力量,留下無窮韻味。教師不僅自己運用美讀、描述等方法來感性地展現(xiàn)課文內容,還要點撥、引導學生將課文語言形象化、情感化,三言兩語,使學生豁然開朗,妙思聯(lián)翩。
四、行動——詩韻教學方式
建構課堂的詩韻境界,必須順應兒童發(fā)展天性,體現(xiàn)“生本”理念,以趣味化、感性化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詩趣”。教師應具備真正的學生意識,俯身以學生的思維來考量教學;具備真正的童年意識,把學生提出的稚嫩問題和天真想法當作寶貴的課程資源;具備真正的創(chuàng)造意識,活化教材,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與文本對話,詩韻地構建自己的理解和意義。
語文是感性的,必須從感性活動入手,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語文味”和語文的詩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感知、感覺、感動、感悟、想象、情感體驗等感性心理,對文本中具體的審美對象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把握和擁抱,同時驅動理性心理因素——思維、推理、判斷等也進行活動,這樣,感性和理性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最終達到完全融合的物我兩忘,如癡如醉的境界。老師要深味語文教學詩韻境界的真義,摒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詩意的教學語言、多媒體課件以及巧妙的教學設計,尤其是發(fā)揮以學生為主導的主體性,讓學生滿懷著情感地進行誦讀、體驗、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寫作等多種方法,與學生一起,創(chuàng)造出優(yōu)美的教學詩韻境界。
五、還本詩韻生活原生狀態(tài)
“人,詩韻于生活,詩韻的棲息在生活原生狀態(tài)?!比丝傇诓粩鄧L試超越現(xiàn)有生活近況,提升今日存在價值,追求更有意義、更符合內心需求的進步生活。構建詩韻的課堂意境,必須把課堂教學生活化,把生活“課堂化”,建構“心中的烏托邦”。
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切入生活的原生狀態(tài),激活小孩子內在野性本源的語文素養(yǎng)需求,喚醒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積累,并想象著、體驗著可能的生活?!罢Z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跳出教科書的局限, 打破書本與生活的墻垛,填平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鴻溝,彌合學科自身的裂痕,幫助兒童建構起自己感興趣的并位之全身心投入的心理場,讓兒童的心靈之翼向著廣闊的、智慧的、愉悅的天空飛翔,這是構建“課堂詩韻意境”的重要途徑。
兒童承襲著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既指向了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兒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