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娟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素養(yǎng)的雙翼,雙翼的展翅升騰需要廣袤的心空。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有些學生雖在課外讀了不少的書,可是往往浮光掠影,不知其精要所在;有些學生雖然讀得如癡如醉,但往往光意會不言傳,任真實情境下所產(chǎn)生的閱讀靈感隨風消逝。閱讀收效甚微,寫作捉襟見肘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仔細審視我們的教學,留給學生自由讀寫的時空是十分有限的。為了給學生的自由閱讀和自由寫作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能讀到自己愛讀的書,寫出自己想寫的話;通過自由閱讀引領自由寫作,又通過自由表達引發(fā)深沉的思索,進一步激發(fā)閱讀的動機;在讀寫心智活動的不斷交替中,發(fā)展閱讀能力,提高寫作能力。
一、理論依據(jù)
新課標特別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并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二、閱讀及筆記的指導
1.讀物的選擇
對于讀物的選擇我們應該以學生的自主選擇和教師的積極引導相結合為原則。引用亞瑟·李在《給一位愛好讀書的孩子的信》中所說的話就是“你最好盡可能選些能震撼心弦的高貴作品來讀,這種作品對你心靈的激蕩,才有真正的好處。要想這樣,你首先得知道應該擯棄那些無價值的書,凡是浪費你時間的、該燒毀的、教壞孩子的以及使人懦弱而不使人堅強的作品,都該擯棄?!?/p>
2.閱讀方法的指導
學生的閱讀不是隨隨便便的讀,筆記也不是信手拈來的記,而是具有一定質量的閱讀成果的紀錄,因此必須交給學生一些遵守作者思維、探究作品內(nèi)涵的禮節(jié),授之以閱讀之“漁”。
(1)質疑閱讀
宋儒張載說:“讀書先要會疑。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薄霸诳梢啥灰烧撸辉鴮W。學則須疑?!睂W生在讀書筆記中,可以就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觀點、人物形象、寫作手法、文句的哲思進行質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尤其是能在作者思維的矛盾錯位上發(fā)問,這就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的敏銳性和深度。能在無疑處生疑,就是閱讀能力的體現(xiàn),若能進一步回答問題,這樣的讀書筆記就具有相當?shù)膶W術價值。
(2)比較閱讀
茅盾提倡應多讀作品評論和作者傳記,并與其他名著進行比較,抓住其特點。他認為,多讀、精讀、思考和比較,是讀文學名著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學修養(yǎng)的必然路徑,舍此則別無他途。比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相同題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較,書上的結論與實際生活的比較,過去的看法與今天的現(xiàn)實的比較,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看法的比較,同一個人前后不同時期看法的比較,多種工具書不同解釋的比較,等等。在比較中,學生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他們就不再等著教師公布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有著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探究。
(3)批判閱讀
學生應該批判性地閱讀,敢于質疑經(jīng)典,不迷信權威,盡信書不如無書,能跳出作者的思想客觀評價是難得的思維品質。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和筆記中,大膽挑戰(zhàn)權威,并學會用各種資料來論證自己的質疑,在多元的碰撞中激發(fā)起自己思維的火花。然后在讀書筆記的交流中,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我為什么不同于你,你為什么不同于我的事實,啟發(fā)學生承認不同個人間文化的深刻互連性,關注大家如何帶著差異共同生活在一起,從而共同豐富語文的文化情感內(nèi)涵。
(4)創(chuàng)造閱讀
創(chuàng)造閱讀,指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在原有信息基礎上創(chuàng)建新信息。在閱讀中,學生要慧眼獨具地發(fā)現(xiàn)作品特有的“空白”和“未定點”,并引發(fā)自己生活、情感、知識的積淀與之連接,對文本做合理的補充和續(xù)接。如可以依據(jù)所讀之作中的某一語句激發(fā)起自己的情思,進而聯(lián)想起平日的諸多零星體驗來完善和豐富文本的情節(jié)和結構,使文本的旨趣有合乎情理的衍生,并將此訴諸讀書筆記。
三、讀書筆記的雙向交流
1.師生交流
高中生的思想還不盡成熟,對作品內(nèi)涵的感悟有時較為偏激,只要他們能在讀書筆記中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真切體驗,老師就應該毫不吝惜地給予肯定和鼓勵。當然學生有不足,理應指正,最好委婉一點。每周評閱完學生的讀書筆記后,教師應及時地進行講評反饋。讓學生在肯定中增強做讀書筆記的動力,在指正中及時修改、調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生生交流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在解讀文本過程中自我與他人的交流過程,這是與學習同伴間的交流,是一種最為平等的對話,在對話中也最容易產(chǎn)生共鳴。這樣,通過交流與碰撞就能使學生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從而不斷生成新的意義。為此,我們應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來實現(xiàn)生生對話。讀書筆記的評閱上我采取小組負責制:全班分成五組,每組八到九人,教師每天評閱其中一組,改組則評閱其余各組。之后每周老師可以將全班筆記評閱一遍,同學之間也有了一次深入交流讀書心得的機會。學生在批注欄上寫上自己的讀后感悟,可以贊揚、質疑、批判,作者還可以回應反駁。
3.完善自我
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地感受著,思考著,反省著,探索著,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與自我對話。值得注意的是,讀書筆記中的自我對話,不同于一般的對話,因為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而且還能通過自我對話使學生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讀書筆記中學生的自我對話,應該是一種趨向真善美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