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勝瑜
他失去了一條腿、兩只手,后來失去了一只眼睛。但這樣一個不幸的人,竟然以口作畫,成了一名畫家,獲得了寶島臺灣的“青年獎?wù)隆?、“十大杰出青年”和“金鷹獎”等獎項?/p>
他出生在一個貧寒之家,為了賺錢補貼家用,他13歲就輟學(xué)進了一家工廠打工。16歲那年,他干活時因意外碰觸高壓電,被燒成了焦人。經(jīng)過醫(yī)生的全力救治,他雖撿回了一條命,卻從此失去了一雙手和一條腿。來探視的親友毫不避諱地跟他父母建議:“像你兒子這樣五體不全,到街上去行乞,養(yǎng)活自己是不成問題的?!边@些話語就像一把劍刺在他心上。是?。∽约哼€能做什么呢,他每天在痛苦中掙扎。
媽媽每天像照看新生兒一樣地照看著他。一日三餐,母親先把他喂飽,然后自己吃一點殘菜剩飯。別人的母親在喂孩子吃飯時總是充滿著快樂與期待,因為她的孩子會長大。但他的母親不管如何喂他,他的手和腳永遠(yuǎn)都不可能再長出來。這對一個母親來說有多痛苦!可他從沒見過母親在他面前流過淚,更沒抱怨過什么。母親總是安慰他說:“兒子,不要老是去想失去了的東西,你要多想想你擁有的。記得擁有,就會擁有……”母親的話讓他如醍醐灌頂,他暗暗發(fā)誓:“我再也不能活在憂傷和悲痛中。”
母親不在時,他怎樣吃飯?為了不讓母親操勞過度,他嘗試了很多種辦法,終于“攻克”了難關(guān):他在短手臂上設(shè)計了一個伸縮工具,能夠把飯送進嘴里。他想,一個人只要把自己擁有的都利用好,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以后,他又學(xué)會了洗澡、刷牙、洗臉……
他一直作著獨立生活的準(zhǔn)備。在家里呆了7年,他雖然很少出門,也沒有朋友,但他沒有一天生活在寂寞、孤獨和無聊中。只有小學(xué)文化的他開始用嘴巴練習(xí)寫字,漸漸地,從散亂不整到各就其位.從歪歪斜斜到端端正正,從口水如涓流到自如地含穩(wěn)筆……每一個小小的跨步,都使他對未來更有信心。
有一天,他無意間從電視上看到介紹盧浮宮收藏的名畫,他驚喜地贊嘆:“世上怎么會有這么美的畫!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畫出這么美的畫,就算沒有飯吃,也心甘情愿!”盧浮宮的名畫透過小小的電視屏幕喚醒了他的藝術(shù)沖動。就在那一刻,他立志要當(dāng)一個畫家。
從此,一年300天以上,他都咬筆作畫。嘴巴傷痕累累,陣陣猶如利箭穿心般的刺痛,幾乎讓他咬不住筆。因為視線與畫布之間的距離太短,他便請人削去畫筆筆桿,綁上竹筷子,為的只是更穩(wěn)地咬住筆桿和便于視野開闊地作畫。
24歲那年,他離開家人獨自前往外地求學(xué),他先在一個殘疾人繪畫班,得到啟蒙老師指點后,又用自己的誠意打動了著名畫家吳炫三,到美術(shù)學(xué)院旁聽他的課。正當(dāng)他全心全意學(xué)習(xí)繪畫的時候,他的右眼又在一次意外的碰撞中失明了。
但他沒有抱怨,依然執(zhí)著于繪畫。繪畫之余,他每月抽出時間去慈濟醫(yī)院作義工,到學(xué)校、到少年犯監(jiān)獄去演講。他的開朗、幽默、機智的個性和不向命運屈服的抗?fàn)幘?,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她走進了他的生活,成了他最忠實的伴侶。幸福的生活點燃了他的斗志與激情,他的作品得到了廣泛的認(rèn)同和好評,多次獲獎。終于,他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還加入了世界口足畫會。
從此,謝坤山的名字在臺灣島幾乎無人不曉。
之后,他用嘴咬筆寫出十多萬字的自傳《我是謝坤山》。自傳出版后,很快成為了暢銷書。有人把他的自傳改編成電視劇,由他飾演主角。美國《讀者文摘》獲悉他的事跡后,也對他進行人物專訪,用十多種語言推出他挑戰(zhàn)生命極限的傳奇故事。謝坤山趁熱打鐵,又在東南亞等地巡回演講超過2000場,每一場演講都博得了臺下學(xué)生的陣陣笑聲和掌聲。
演講結(jié)束,許多人好奇地問他:“你失去了那么多,為什么還能如此快樂?如此成功?”謝坤山答道:“記得擁有,就會擁有。所謂成功,就是利用自己的所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記得擁有,就會擁有。仔細(xì)想想,還真是如此。
(選自《寫亮自己的名字》,出版:天地出版社,定價:2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