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環(huán)等
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提供了各種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去操作、擺弄,看起來熱熱鬧鬧,幼兒玩得很開心,卻未必真的在探究。所以,如何在好玩與探究之間架起橋梁,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實踐中,我們發(fā)現“擺”這一材料玩起來趣味性較強??商骄康氖挛镏g的關系也比較豐富。于是,我們嘗試以“好玩的擺”為主題,開展以體驗為先的教研活動,試圖找到好玩與探究之間的結合點。教研過程大致如下。
一、教師體驗
我們讓教師自由分組。用自己的方式探究擺的速度和哪些因素有關系。此前,我們先讓教師根據已有經驗對結論進行猜測。結果。有的教師認為擺的速度和推的力度有關,推力大,擺的幅度就大,速度也會快一點;有的認為擺的速度和擺臂長短有關,擺臂越短。速度就越快;還有的認為擺的速度與擺錘的重量有關,擺錘越重,速度就越慢;也有不少教師認為擺的速度跟擺的幅度、擺臂的長短、擺錘的重量都有關。那么用怎樣的方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呢?教師們著實動了一番腦筋。最后,大家認為要想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就要通過多次實驗,并且每次實驗的過程都要控制相關變量。
實驗的結果與教師先前的猜測有很大的差異,即擺的速度只與擺臂長短有關,與其他因素無關。教師們通過實驗認識到:科學需要實證,不能只憑自己的經驗。這也提醒教師,已有的知識經驗不一定正確,所以,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之前需要預操作,預見幼兒在探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設想幼兒有興趣探究的內容,從而保證幼兒探究活動的深入和有效。
教師通過這次體驗活動認識到:讓幼兒去探究擺的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難度太大,不適合。那么,什么內容適合幼兒探究?教師要怎樣設計才能降低探究難度、增加探究的趣味性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引導教師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討論。大家認為,如果能讓幼兒直觀地觀察到擺的運動軌跡。那么幼兒就能比較容易地發(fā)現擺的方向、幅度等與擺的運動軌跡之間的關系,幼兒也會比較感興趣。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利用沙擺讓幼兒觀察沙子從擺動的漏斗流下時形成的路徑,從而體驗擺的運動軌跡。
二、觀察幼兒的操作
我們的想法是否合理?幼兒會怎樣玩沙擺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讓一部分大班幼兒來現場操作沙擺,教師在一旁觀察、記錄。開始,孩子們只是隨意地擺弄沙擺。當彩沙從擺動的漏斗下端緩緩落下形成一個個圖案時。孩子們十分興奮。接著,有不少幼兒嘗試改變擺的方向、擺的力度,探究圖案會有什么變化。當他們發(fā)現圖案會隨著沙擺的方向、力度的改變而改變時,他們就試圖通過控制擺的方向和力度,呈現更漂亮、更豐富的圖案?!拔业膱D案就像一把寶劍!”“我的圖案就像天使的翅膀!”“我的圖案像銀河系!”……孩子們不時發(fā)出驚嘆??吹胶⒆觽兺娴眠@么開心,教師們也紛紛加入到沙擺創(chuàng)意畫的制作中。有的教師還將幾種顏色的沙混在一起,使圖案更為豐富和立體。
三、設計新方案
通過自身的體驗以及觀察幼兒的操作,教師們對如何設計擺的科學活動有了一定的思考:可以從鐘擺、節(jié)奏器、秋千等幼兒生活中能經常接觸到的物體入手,豐富幼兒相關經驗,將擺與生活中的相關事物建立聯(lián)系;可以提供長短不一的麻繩和用來替代擺錘的物體,如廢舊皮球、漏斗、裝口香糖的瓶子等,讓幼兒進行“擺”這一材料的趣味制作活動,了解到擺的結構等;可以通過“好玩的沙擺”活動。讓幼兒嘗試發(fā)現沙擺的方向、力度等與形成圖案之間的關系,并感受變幻無窮的沙擺畫之美,還可以用幼兒創(chuàng)作的沙擺畫布置科學長廊,讓幼兒體驗到成就感。
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思維。在幼兒能比較熟練地操作后,我們可以引導幼兒變換角度,從思考“沙擺的擺動與圖案的形成有哪些關系”轉向思考“怎樣才能形成設計的圖案”,讓幼兒發(fā)現影響圖案形成的因素不僅有擺的方向、力度,還有沙流量、擺動弧度等,并且嘗試讓幼兒用自己發(fā)現的方法去制作圖案,從而促使幼兒的思維更靈活。在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選擇幾種幼兒呈現的圖案及其采取的方法進行對比和分析,進一步提升幼兒的科學思維能力。
在這次教研活動中反映出教師的科學知識不夠豐富。在驗證過程中使用的一些方法也不夠嚴謹,這說明教師還需加強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此外,教師要不斷探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憑借科學關鍵經驗,設計關鍵問題,關注、評價和判斷幼兒在每一步探究中所獲得的發(fā)展,不斷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使幼兒的學習更加有效。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讓幼兒進行科學探究,首先要引起幼兒的興趣,否則科學活動就會顯得枯燥乏味,導致幼兒難以產生繼續(xù)探究的欲望。而“好玩的沙擺”將好玩與探究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既能讓幼兒感到好玩、有趣,又能引發(fā)幼兒探究某些事物之間的關系。達到了讓幼兒在好玩中進行探究。在探究中培養(yǎng)科學思維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