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秋花
摘 要: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點講得很清楚,學生也能理解,但考試時仍然不會做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過高三政治課堂典型題目的訓練,探究如何提高高三政治課堂教學效果和改善學生“一學就會,一做就錯”的情況。
關鍵詞:典型題目;訓練;案例探究
一、高三政治課堂典型題目訓練教學提出的背景
1.高三政治課堂題目訓練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學中,尤其是經(jīng)過了2009年開始實行的廣東新高考模式,筆者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教師能講清楚知識點,學生也能理解,但一遇到考試題目就會做錯。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筆者覺得課堂上典型題目訓練的不到位是造成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
2.典型題目訓練的定義
所謂典型題目訓練,是指根據(jù)高考政治考試大綱的要求,在涉及文科生容易忽略、不好理解、但又是高考常出現(xiàn)的重點、難點知識而設置的,又能體現(xiàn)廣東政治考綱“考核目標和要求”的知識考點,精心選取一道或幾道針對性較強的題目、題型進行系統(tǒng)、周密的分析研究,從而認識這一類知識點的本質特征、答題規(guī)律,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經(jīng)驗和值得借鑒的做法,即“解剖麻雀法”。
3.典型題目訓練的優(yōu)點
典型題目訓練一方面可以幫學生理解、鞏固課本知識點,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知識、能力、素質”的考查融為一體。通過某些針對性較強的典型題目訓練,幫學生理解高考對該知識點的要求,從而減少學生高考題目訓練的盲目性,幫助學生提高應試技巧與能力,引導學生高效解題和規(guī)范答題,同時也可以在復習時給一線教師提供便利,提高復習效果。
二、高三政治課堂典型題目訓練教學的實施
1.正確選擇典型題目
根據(jù)政治高考大綱和廣東政治高考的“考試說明”對政治知識的考查要求,在對政治高考中高頻率出現(xiàn)的考點知識及當年國內外重大時政相關的考點了解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對比研究,選出典型題目。這種典型題目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考點是如何變成題目來進行考查的,從而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如在復習“生產(chǎn)、勞動與經(jīng)營”時,為了讓學生能把這一單元的知識融會貫通,筆者選取了這樣一道例題:面對全球經(jīng)濟下行壓力,國際市場需求減弱,我國鋼鐵業(yè)產(chǎn)能嚴重過剩。在我國鋼鐵行業(yè)進入微利時代的背景下,某國有大型鋼鐵企業(yè)投資數(shù)百億發(fā)展“非鋼”產(chǎn)業(yè),包括養(yǎng)豬、種菜等。對此,小林同學認為,企業(yè)應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只要合法經(jīng)營、能掙錢,養(yǎng)豬、種菜完全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但是也有同學持不同觀點。結合上述材料,運用公司的經(jīng)營和我國基本經(jīng)濟制度的有關知識評析材料三中小林同學的觀點。這道例題考查的是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公司的經(jīng)營”,但本題要求跟“我國基本經(jīng)濟制度的有關知識”結合,這樣就把第二單元的兩課內容融合,從另一個全新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全面地考查,以當前的時政熱點為背景,有利于考查學生“準確獲取信息”和“準確、全面運用知識”的能力。作為近年來廣東政治高考中新出現(xiàn)的“評析類型”的考題,除了可以考查學生的知識以外,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分析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三政治課堂中選取這類典型題目進行訓練,可以讓學生對高考“知識、能力、素質”的考查融為一體,達到高考高分的理想效果。
2.注意點與面的結合
典型題目雖然是同類題型中具有代表性的那部分,但畢竟是普遍中的特殊,一般中的個別。因此,對于典型題目的分析與總結,要注意哪些屬于特殊情況,哪些可以代表一般情況。要慎重分析結論,對于其適用范圍要作出說明,特別是對于那些要推廣的典型答題方法,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一刀切”。
例如:在高三復習時,告訴學生回答評析題時要遵循“三部曲”,即答辨析題時要先肯定題目觀點的合理之處,然后指出不合理或不正確的觀點或做法,最后指出正確的觀點或做法。我們在分析完所選取的典型題目后,再歸納這類題型或考點的普遍解題方法。要特別說明的是,正誤觀點混合的評析題才適用“三部曲”答題法,而對于觀點全正確的評析題則只需根據(jù)書本的有關知識回答即可,避免學生答題時出現(xiàn)“一刀切”情況,以提高解題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課堂典型題目訓練不僅可以改進我們平時教學中選題不精、學生對知識點把握不準的問題。還可以通過提供一些針對性強、較規(guī)范的典型題目來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果和改善學生“一學就會,一做就錯”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給一線教師在復習時提供便利,提高學生復習效果,實現(xiàn)高考高分。
參考文獻:
[1]M·希爾伯曼.積極學習——101種學習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安奈特·布魯肖,托德·威特克爾.改善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50個方法:小技巧獲得大改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
[3]周小山.新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