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雪松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熏陶和促進作用。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學校承擔著開啟智慧、傳承文化、傳播文明的職責。學校的文化和諧與否,直接影響到其對學生教育的效果。小學是每一個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起始階段,他們所接觸到的環(huán)境、事物、文化等,會在他們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影響他們的成長。有的學校比較注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而對“文化育人”、“環(huán)境育人”則不太重視。其實,學生正確人生觀的樹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健康審美能力的提升,大部分來自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fā)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開展好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一是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豐富學生業(yè)余生活、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陶冶學生情操、開發(fā)學生潛能。二是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學生維護集體榮譽、個人榮譽和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意識。三是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開闊學生眼界,促進學生不斷地交流學習,為他們走向高一級學校打好基礎、做好準備。四是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潛移默化地熏陶、教育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產生強烈的凝聚力。五是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學生勤奮學習。
二、努力打造符合學校實際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的意義在于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快速發(fā)展。因此,校園文化要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年齡特征,切實增強校園文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場所會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小學生年齡小、天真活潑,更容易接受圖畫、聲像等方面的文化教育,所以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方面,應該側重于綠化、美化、凈化工作和手抄報、黑板報、櫥窗、校園廣播等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營造出符合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校園文化。如:筆者所在的學校每月確定一個手抄報制作主題,先以班為單位,由學生自己繪制,經(jīng)班級評選后,將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張貼在各班手抄報版面內,供全校學生閱覽,達到交流、學習、教育的目的。
二是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首先,加強校風建設。小學階段的校風主要是抓好校容校貌、師生的精神風貌以及師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加強教風建設。強化教師的學習培訓,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業(yè)務能力,教育和引導廣大教師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yè)、團結協(xié)作、務實高效、耐心細致,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良好形象,形成開拓進取、真抓實干的教風。第三,加強學風建設。學風是小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要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做到課前認真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鞏固。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教育教學的推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管理日趨規(guī)范、教育改革快速推進的今天,只有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多下功夫,努力打造出一流的校園文化,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全面調動全體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才能夠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