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意祥
翻閱很多教育專著,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基本上所有的教育專家都很重視學生的閱讀問題。甚至于在早教時,就將閱讀放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來。早期教育況且如此,更何況是高年級的小學生呢?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卻不難注意到學生在閱讀上存在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學生的閱讀面相當狹窄,除了課本上的內(nèi)容,課外的閱讀基本上都沒有去做,直接導致了他們的閱讀量少,閱讀面窄,而這些缺陷又在作文中得到體現(xiàn)。“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許學生很想把作文寫好,很想擁有馬良的“神筆”。無奈,缺少閱讀的他們在寫作文時是想破了腦袋都寫不出很好的東西來。那么,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要讓學生先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學生閱讀的書籍如果多了,面寬了,量大了,那么他們所接觸到的東西自然也就多了,在寫起作文的時候就能夠得心應手。這是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能看到的比較有功利色彩的一面。而對于他們的一生而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他們受益終生。閱讀好的書籍能培養(yǎng)他們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素質(zhì),能讓他們感受到不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人生,不僅可以拓展他們的視野,也可以讓他們借鑒別人的間接經(jīng)驗。這些都是可以讓他們一生受用的。如果對學生強調(diào)了這些,可以讓學生在思想上先重視閱讀,而重視了,他們就會有所關(guān)注。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想讓學生對學習上心,那么就應該先讓他產(chǎn)生興趣。閱讀亦然。只有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他才會主動去閱讀,而不是被動地接受,而這二者的區(qū)別可是相當大的。被動地接受信息的效果自然遠不如主動地接受信息?!墩Z文課程標準》上寫道:“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睂W生主動地收集信息,那就能更好地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自然也就能更好地獲得審美體驗。而當學生能做到這些時,其實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學生就能將他們閱讀的收獲運用到寫作中來。這就已經(jīng)達到了葉圣陶老先生所謂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語文課程標準》也說“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閱讀與寫作的關(guān)系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學生有閱讀的興趣,慢慢地就會有寫作的興趣??梢哉f,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的素材往往又來源于閱讀中的間接感受。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那么具體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呢?很多教師都會拿出一部部的大部頭名著,并舉出張愛玲,三毛等幾歲就讀了《紅樓夢》讀了《三國演義》之類的例子。筆者倒是認為這樣只會嚇壞學生。因為那些名人離我們實在遙遠,而且對于小學生的心智來說,《紅樓夢》和《三國演義》這些名著其實還不能為他們所接受。倒不如先讓他們自由選擇,看看他們喜歡什么書,只要內(nèi)容健康積極,他們想看什么書就看什么書。在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她是怎么引導她的女兒的呢?她從小就慢慢培養(yǎng)她女兒閱讀的興趣,到女兒上到小學時,開始看比較厚的書的時候,就讓學生看金庸的作品。這個教育方法引起了筆者的興趣,認真思考一下,不禁為這個媽媽叫好。因為金庸的書是很有想象力的,而且它不同于現(xiàn)在的一些武俠玄幻小說中時不時來一段色情描寫,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字表述淺顯易懂,在簡易的文字背后,又有著極大的想象空間。實在是學生閱讀的一個很好的書籍。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妨也可以借鑒一下這位媽媽的做法。
第三,我們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
教學中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只有學生掌握了良好的閱讀技巧,他們才能在閱讀的天空里游刃有余。
筆者認為學生在讀書時應掌握“瀏覽”“博覽”“速讀”“精讀”四種方法?!盀g覽”即在讀書時,對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雙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內(nèi)容,不需細嚼慢咽、品滋品味,這樣省出時間可在重點部分多下功夫;“博覽”則指讀的范圍要廣,即博覽群書,不僅要讀作文書,還要讀科學書、童話書、故事書、歷史書等,而且要掌握書中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而“速讀”是指默讀與思考同步進行的快速閱讀,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讀,做到眼到、心到,讀與思相結(jié)合;“精讀”則需對文中描寫精彩、含義深刻的重點部分做到細讀、深思,理解其義,曉之其理。
在掌握了這四種閱讀方法后,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法。因為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他們的閱讀興趣自然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稍加引導,但是千萬不要越俎代庖,否則學生也容易覺得自己不是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而是將閱讀看做是一項作業(yè),在心里上容易產(chǎn)生排斥感。
第四,引導學生將閱讀的心得寫出來或者說出來。
學生在閱讀完一本書籍后,應該會有興趣將他們的感受說出來或者寫出來。平時不妨空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自由交談??纯此麄兘A段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感想。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有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讓整個班級的閱讀氣氛更好,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風氣,更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學生復述一遍故事,一方面能將故事記得更牢,其實無形中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書本上的故事都是書面語言,也可以鍛煉他們的寫作表達能力。學生在介紹完自己喜歡的書籍后,也能引起其他同學的閱讀興趣。這可比教師在講臺桌上布置學生去看書的效果好得多了。
在閱讀后,也可以讓學生做讀書筆記。將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寫在筆記本上。經(jīng)常拿出來看一看,多看幾遍也就能記住了。在寫作文時,這些記住的好詞好句就會源源不斷地從筆尖流出來,印在作文紙上。這樣輕松的寫作,會讓學生更加喜歡閱讀和寫作。
最后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強調(diào)學生的閱讀行為時,萬不可過于干涉,使得學生失去閱讀興趣,甚至產(chǎn)生排斥感。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闭^“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認知能力遠不如大人,世界觀和人生觀也都還沒有完整地形成,但是這也是他們的童真,不能以大人的視角來看待學生的世界。應該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讓他們在閱讀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適時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