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國
一、對“快樂教學”依據(jù)的反思
任何一種教學理論與方法都有它的理論依據(jù)。同樣,“快樂教學”也是,它的依據(jù)就是: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愛動的,快樂的感受是更好地學習的情感基礎。在課堂上,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身心投入,還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為孩子創(chuàng)設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生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以上快樂教學的理論依據(jù)來看,“快樂教學”的前提是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只要抓住了這點,教師就可以采取相應的方法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別是長時間的學習,在如此情況下,教師有時可以采取措施來實施快樂教學,不過,即使是“快樂教學”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煩,教師再怎么努力也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對“快樂教學”的使用上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讓學生厭惡“快樂教學”。
二、對“快樂教學”方法的反思
據(jù)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快樂教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教學”氣氛;第二,搜集充分的“快樂”素材;第三,創(chuàng)設“快樂”的教學情景;第四,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刺激學生的“快樂”神經(jīng);第五,給予激勵性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筆者認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教學”氣氛是很重要,但并不適合所有的學校、所有的班級、所有的學生。因為初中學生的自覺性不是太好,如果一味地在課堂上強調(diào)民主、平等、和諧,那么有的學生會不服從教師,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會置之不理。如果對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置之不理,那么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對教學還有什么意義呢?
“快樂教學”離不開“快樂”的素材,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要多搜集“快樂”的素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有利于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教學,我們搜集到的每一個素材都要與思想品德課課堂內(nèi)容相關才行,這樣我們在教學時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有些教師不注意對“快樂”素材的適用性把握,全憑心血來潮,不管與本課內(nèi)容有關還是無關,想到什么有趣就講什么,結果學生是樂得前俯后仰,但卻沒有實際效果。這樣的“快樂”只會被證明是一種嘩眾取寵的表現(xiàn)。
新課標指出:教師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并以其親身生活實踐為基礎,從中體驗并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不過,作為一名教師在從事教學過程中,對新課標的理解要有靈活性,并不是每堂課都要按照新課標來做,只要是對教學有利的事情都可以做。特別要注意的是“快樂”后的引導,防止學生“樂不思學”。有時候,“快樂”的案例是舉了,但教師沒有加以恰當引導和延伸,結果學生沒能及時把“快樂”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機。
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為我們的教學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它能做到圖文并茂、影音俱全,給予學生極大的感官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學效果。但是,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并不是萬能的,它也有局限性。我們一定要吸取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中的精華,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相結合,這樣才能將“快樂教學”發(fā)揚光大。
對學生給予激勵性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習的濃厚興趣。這樣的觀點并沒有錯誤,因為,創(chuàng)新意識潛藏于每個學生的頭腦中,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尊重和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但是,一味地表揚會使學生驕傲,使學生迷失自我,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所以,適當?shù)呐u也是必要的。
三、“快樂教學”對思想品德課教師的要求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一堂課的教學質(zhì)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任教師的課堂管理能力。再好的劇本如果沒有遇到一個好的導演等于白搭。教師就好比導演,一堂課準備的再充分,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再完美,如果沒有一個具有較強課堂管理能力的教師來把握,同樣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總之,“快樂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但是在實施“快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否則不僅不能達到教學效果,反而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而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能夠很好地使用“快樂教學”法,就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進行總結,這樣才能對“快樂教學”進行充分的了解,使其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