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摘要】如何講好一堂課的“開場白”?怎樣引入新課?這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初中生求知欲很強,思想敏銳,喜歡提問,敢想、敢于創(chuàng)新,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講好“開場白”。
【關鍵詞】數(shù)學課 引入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161-01
課堂引入的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新知識的興趣。”教學一定要設法引起學生學習的愉快情緒,如好奇、喜悅、趣味、激動等。引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前奏,要體現(xiàn)“疑”、“趣”、“妙”。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教師向學生提出巧妙、新穎的問題,在學生頭腦里產(chǎn)生疑問、造成懸念,從而喚起強烈的求知欲,以躍躍欲試的姿態(tài)投入教學活動中去,常能產(chǎn)生較好地教學效果。
1.懸念設疑引入法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計出懸念,從“懸”中引出學生的求知欲,常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新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講有理數(shù)的乘方這一節(jié)課時,提出一張紙的厚度是0.1mm,連續(xù)對折10次就會超過你的身高。你認為呢?學生開始紛紛議論,有些說不會超過自己的身高,有些說會。在學生的疑問中教師繼續(xù)提出當對折30次時,其厚度比十座珠穆朗瑪峰迭加起來還高時,學生感到驚訝,老師順勢導入指出學習了有理數(shù)的乘方這節(jié)課后就可以很快地算出結果。雖然只用了幾分鐘,但它不但引入新課而且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2.操作型引入法
數(shù)學的難度在于其具有抽象性,初中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對抽象性問題的解決能力還比較薄弱。在課堂上,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論直觀化,這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能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例如,在講“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o時,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運用感到難度不大。但為什么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o呢?學生往往不得而知。為了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證明思想方法,可將課堂引入設計如下:每位學生課前準備好一個已剪好的三角形ABC,分別取AC、BC的中點D、E,連接DE,過D、E作DF垂直AB于點F,EH垂直AB于點H,依次把三角形CDE,三角形ADF,三角形BEH沿DE,DF,EH折疊,得長方形DFHE。學生操作完后,老師指出在折紙的過程中明白了為什么三角形ABC的內角和等于180o,你們明白了么?給學生片刻時間琢磨,然后請同學來講解下其中的奧妙。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數(shù)學來自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也就會更加有興趣。
又例:“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引入”。
師:三根木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么?
大多數(shù)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教師拿出三根木棒進行演示,當學生看到居然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時,感到很驚奇。這時教師再演示把最長的木棒適當截去一段后與另兩根組成了一個三角形,然后教師啟發(fā)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棒去尋找三角形三邊長應滿足怎樣的關系才能構成一個三角形。這樣的教法既能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幽默故事引入法
有趣的東西,青少年喜聞樂見。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與教材相關的趣味知識、故事引入課堂。不僅能吸引學生,使課堂產(chǎn)生愉悅的學習氣氛,久之還能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shù)學。
例如,在講事件的可能性這一課時,我采用幽默故事引入法。以時下最流行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動畫片為背景編了一個小故事:喜羊羊與灰太狼來到杭州樂園,杭州樂園里有很多好玩的東西。于是,他們達成共識,休戰(zhàn)一周,結伴去樂園好好玩一玩。
情景一:月光下,喜羊羊與灰太狼慢步于河邊。
灰:糟了,月亮怎么掉進水里去了。我要把它撈上來。
羊:笨蛋,居然會想著去水中撈月。
情景二:喜羊羊與灰太狼一起走進一片小樹林,樹上有許多小鳥。
灰:嘿嘿,本大王可以來個一箭雙雕,飽餐一頓。
情景三:天亮了,灰太狼發(fā)現(xiàn)了一件奇怪的事,太陽居然從西邊出來了。
情景四:走著走著,他們前面有一條小河。
灰:怎么辦啊,過不去了。
羊:今天特別冷,溫度是零下5度,我有辦法過河。
情景五:路上,灰太狼看見一群螞蟻在搬家,判斷說:天一定要下雨了。
以這五個有趣的情景為背景,引出五個例句:(1)水中撈月;(2)一箭雙雕;(3)太陽打西邊出來;(4)螞蟻搬家會下雨;(5)在標準大氣壓下,當溫度降到零度以下,水會結成冰。以五個例句為基礎來認識事件的可能性。
以幽默故事為背景引出數(shù)學概念,將一堂枯燥乏味的數(shù)學課上得生動形象、富有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基本模型引入法
數(shù)學很多題目都是某一個基本模型的拓展延伸,所以在數(shù)學復習課上,教師為了復習一類題型可以由基本模型導入,然后由淺入深、由簡到繁,讓學生學會在復雜問題中找到基本模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好的課堂引入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承上啟下,既復習舊知識又引入新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作用,使學生有準備、有目的地進入新課的學習;能為新課的展開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帶著良好的情緒進入學習過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課堂引入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時間上,課堂引入應控制在五分鐘以內,過于匆忙的引入學生感覺一閃而過,沒什么印象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過長的引入不但會影響上課進度,還會偏離教學重難點。(2)語言上,引入時應注意嚴密準確性,有的老師為了使引入生動有趣,違背科學性,或者不適當?shù)亍皠h”、“添”定義、定理或法則中的字句。(3)提問上,有的老師提問過深過大,學生摸不著頭腦,無從考慮;有的老師提問過淺過細,學生不用動腦就能答出,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總而言之,我們應遵循教學規(guī)律,以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教師實際出發(fā),而不能生搬硬套,為了引入而引入。
參考文獻:
[1]郭友,楊善祿,白藍.教師教學技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9
[2]許高厚.課堂教學技藝.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