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芳艷
媽媽給女兒講《后羿射日》的故事,媽媽說:“后羿又一連射了三箭,嗖、嗖、嗖,只見……”“媽媽,媽媽,不能這么射,會把天空射破的?!迸畠簱屩f。
有一次走在前面的女兒轉(zhuǎn)身回來,纏在胸前,說腳酸,要媽媽抱,媽媽說:“長大了,還要人抱,羞羞!”女兒有些磨蹭,卻又認真地說:“媽媽,我想再變小一點?!薄盀槭裁矗俊薄白冃×?,再變到媽媽肚子里,就不用走了,對不對?。俊?/p>
媽媽說,孩子這樣的質(zhì)疑很多、很有趣,比如“孫悟空、唐僧他們?yōu)槭裁匆轿魈烊〗?jīng),西天是他們的家嗎,他們怎么去?”“‘疑是銀河落九天,為什么是‘九天不是‘一天?”等等,種種質(zhì)疑帶給媽媽很多快樂,提供很多教育的良機。
身為一名教師,四歲孩子的這種質(zhì)疑精神質(zhì)疑能力使我大為震驚。孩子的這種能力就是我們?nèi)缃駨涀阏滟F的“創(chuàng)意”“逆向思維”。說真的,那些故事那些古詩已被我們誦讀教授過千遍萬遍,但為什么我們從來就沒有那樣的“奇妙發(fā)現(xiàn)”,而孩子卻獨具這樣可貴的“奇思妙想”?看來,從小就得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從簡單的動腦筋的游戲,如捉迷藏(物品)、變魔術(shù)、拼圖等,到有意識地讓他選擇自己要玩的玩具、有意地設(shè)置障礙,設(shè)置問題讓他思考解決的方法,到在生活中處處引誘他多問“為什么”、處處讓他“你自己說看看”等等,都是為了讓孩子主動動起腦來。特別是在偏遠的鄉(xiāng)村,沒什么特長、沒什么好的條件,只能力所能及地培養(yǎng)孩子一些終身受益的東西,為此這位母親首選的一項就是——讓孩子愛上思考。而從孩子的現(xiàn)在來看,她的最樸素的教育已初見成果了。
確實令人贊嘆。以我們教育的眼光看來,這位母親教的似乎不是什么語文、數(shù)學、音樂、體育、美術(shù)等之類的知識或技能特長,但她卻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教孩子學會思考,學會主動學習,而這恰恰是孩子學習生活最寶貴的東西,是可以讓孩子一生受用的。
學會思考對于人的一生,尤其對于一個學習中的孩子是舉足輕重的?!八伎肌睍购⒆訉W習細心、主動,會使孩子做事用心、負責,還會使孩子思維敏銳,生活充實。
回憶我自身的教學經(jīng)歷,歷數(shù)那些最讓老師看好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很愛思考。思考讓他們愛學習、愛提問,有廣泛的興趣,有優(yōu)良的成績。我一直不贊同不少老師對學生這樣一句不以為然的批評:“你很聰明,這道題你不是不會,就是太粗心。”其實“粗心”就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根源就是你沒有養(yǎng)成思考探索的習慣,而這樣是絕對成不了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人的。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當一個人在生活或?qū)W習中懂得思考,懂得發(fā)問,可以說他離答案只有半步之遙了。因為“學若有所思,必有疑,有疑又必有所思”,“疑”來源于“思”,在疑的同時你就是已經(jīng)在學了,而且是“小疑而小進,大疑則大進?!薄八肌笔菍W習的重要方法,是啟迪思維的鑰匙。愛上思考,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是一個優(yōu)秀的學習人必備的優(yōu)良品性。
我們的思考不求有如牛頓蘋果樹下的思考,小愛迪生閣樓上的思考,法拉、阿基米德甚至于如今的余秋雨、于丹等名家、學者那樣功成名就,但我們的思考一定會讓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順利,更加有意義。有如那位鄉(xiāng)下的平民媽媽,她思考出了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孩子的思考又讓她們的生活充滿了歡樂,充滿了希望。
然而,我看在眼里,我們的孩子——農(nóng)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缺少思考力。如今生活條件好了,電腦、電視既“賞耳”又“悅目”,孩子們常是不用腦子般的“一睹為快”“一笑而過”;而所有的家務(wù)、勞務(wù)也總是由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包攬無余”;再加上社會上沒有學生專門的娛樂場所、科技場館,生活中沒有家長有意識的引導、學習、積累、探索,所以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很泛散、很被動,哪談得上主動思考、主動學習。我也承認,我、我們作為教育者對孩子的思考力培養(yǎng)很不夠。我從事農(nóng)村一線教育工作近二十年了,聽過很多課,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我們對孩子思考興趣的培養(yǎng),思考方法的培養(yǎng),思考行為的鍛煉都是微不足道、零碎、膚淺的。而有一些在家庭中有養(yǎng)成思考習慣的孩子進入學校,往往就成為班級的佼佼者。我們自慚形愧,不能像那位媽媽一樣把“思考”當做一項目標一種技能來全力的培養(yǎng)。
在這許多年的教學中,可以說因教育條件的約束,受各種教育浪潮的沖擊,面對教學中“考試——成績”的現(xiàn)狀,我對自己在山鄉(xiāng)村野的教學是如履薄冰、很是迷茫。彼說長,此說短,聽誰的呢?我想,我真該學一學那位媽媽,她雖然沒什么特長、沒有好的條件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早成,但她卻看到了很遠很遠。我的教學,我教不了學生全部,但我必須教給他們一樣終身受益的東西,那是什么,我的首選也是——讓孩子愛上思考,懂得思考。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浦沙西涂樓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