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增武
摘 要: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讓一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觀察和學會傾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生
人的學習一般可分為家庭學習、學校學習、社會學習。不管哪種類型的學習,視聽知覺的感知是學習這個復雜過程的起始階段。在相同條件下,不能很好地運用視覺和聽覺去參與學習,學習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下文將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讓一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觀察和學會傾聽。
一、學會觀察
相對于聽覺,視覺感知更為重要?!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等活動過程?!币荒昙墧祵W教科書正是按照這一理念,每課時都配有一幅主題圖,讓學生觀察畫面,收集、處理信息,從中尋找規(guī)律或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觀察,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一年級學生缺乏系統(tǒng)的觀察能力,沒有形成有序觀察的意識和掌握有序觀察的方法。如果老師指導不當,就會出現下列情況,譬如對綠色敏感的學生只會看到大樹或草地而忽略了其他物體;喜歡畫面某一因素(如水)的學生只是看到了河流、水池進而回想起以往與小伙伴在小河、游泳池玩耍的情形,并沉浸其中,忘記了自己的學習任務;只看到物體而不關注物體的數量等。此類種種,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我在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時,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導語,盡量避免出現上述情形。如,學生在觀察《美麗的田園》(解決問題)情境圖(見右上圖)時,我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有哪些小動物,并按一定順序數出它們各有多少只,把自己的收獲和同桌說一說。”在“有序觀察”“有序數數”的引領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觀察活動中,對主題圖中所包含的不同方位的小動物都能觀察到,且每一處的小動物數量都能數得準確無誤。長期進行這種“有序觀察”“有序數數”的指導,學生就會內化為自覺的意識,變成習慣,并應用于今后的學習中。
二、學會傾聽
聽覺感知是人們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的途徑之一。學生學習知識也不例外,數學課的教學上,要指導學生邊聽邊想。不僅要認真聽老師講,還要認真聽同學的發(fā)言,聽同學講的是不是有道理,有沒有錯誤或遺漏的地方。我在給一年級學生上數學課時,常常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口述計算題,讓學生報得數;口述簡短應用題,讓學生直接寫算式;在講課中,讓學生重復重要的語句等,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學生還會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思維水平低,不能自覺地運用視聽知覺很好地主動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預計,精心組織,耐心指導,潛移默化,春風化雨,只有這樣才能逐步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習慣,為后續(xù)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