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星
摘 要:近些年來,小學語文教育逐漸地進入新課改的階段發(fā)展,在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提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教師如何構建一個師生和諧學習交流的課堂環(huán)境,促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從而提升現階段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學習效率;學習興趣
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因此,筆者認為,對于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當注重新課標中所強調的“以人為本”的情感教育,如此,才能給予小學生更好的學習成長與個性發(fā)展,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新課改的發(fā)展進程。
一、調動課堂激情
所謂的調動課堂激情,筆者認為,其課堂教學應當配以精心的教學引導、教學設計以及幽默化、知識化、簡易化的教學語言,以教師自身為教學出發(fā)點,以語文人文性為導向口,從而構建一個情感的基點,充分調動課堂激情,讓小學生的學習得以交流促進,提升課堂學習的活力,形成有情趣以及主動性的學習活動,從而提升其學習效率。
二、注重學習興趣
筆者認為,一味地依靠教師主導參與情感教育,雖然能夠讓小學生時效性地學習交流,但從“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來看,更加應讓小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以及動機,促發(fā)其“我要學”“我想學”的心理與學習導向。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逐漸地轉變教學職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予其更自主、合作與探究性學習開展,才能提升其教學質量。如,在《只有一個地球》教學中,筆者便以多媒體的手段,去展示浩瀚宇宙星空的圖片、視頻以及歷史資料,用形象化、生動化以及知識化的教學語言去提問與點評,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學習更主動與積極化,逐漸培養(yǎng)其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以及學習效率。
三、優(yōu)化寓情于景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的學科,更是一門生活化的運用學科,是衡量我國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新課改下的情感教育,其核心應圍繞以課文、作者以及情景三者為重點,即寓情于景,讓“情”融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與現實生活實際產生直接的聯(lián)系,增強其教學實踐活動的效率,不僅僅豐富與提升學生的學習情境,更是促進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運用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質。
總而言之,現階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全面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情感教育指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以及現實生活運用能力為目標,最終推動小學語文新課改的發(fā)展進程。
參考文獻:
李啟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