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煉
在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膠片上書刊的頁碼中蘊含著一些有趣的數(shù)學規(guī)律。了解這些規(guī)律,不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能讓我們感受到工作的樂趣,下面筆者就以16開8頁天頭規(guī)矩的膠訂書帖為例(如圖1),與大家一起分享頁碼中的數(shù)字奧秘。
加和規(guī)律
同一訂口相鄰兩碼之和等于本帖次的首末碼之和。如圖1所示,該書帖首碼為1,末碼為16,首末碼之和為17。第1帖正版中,同一訂口相鄰兩碼之和:1+16=4+13=5+12=8+9=17;第1帖反版中,同一訂口相鄰兩碼之和:2+15=3+14=6+11=7+10=17。
通過驗證,這一規(guī)律適用于所有書帖,無論膠訂或騎訂均可依此類推。不僅如此,騎訂的任一帖次的首末碼之和恒等,即騎訂同一訂口相鄰兩面的頁碼之和總是等于該書第1帖首末碼之和。套帖的每一帖次,其首末碼之和的規(guī)律同騎訂。如書帖中有暗碼,可做相應換算。
差值規(guī)律
每帖正版或反版的頁碼如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則排列后的相鄰兩碼之差均按3、1或1、3規(guī)律循環(huán)。
如圖1所示,第1帖正版頁碼從小到大的排列為:1→4→5→8→9→12→13→16,每相鄰兩碼之差按3、1規(guī)律循環(huán)。第1帖反版頁碼從小到大的排列為:2→3→6→7→10→11→14→15,每相鄰兩碼之差按1、3規(guī)律循環(huán)。
手工拼版中正版拼版順序“隔二抽一”就是這一規(guī)律的直接運用。所謂“隔二抽一”也就是確定一帖的首末碼之后,首先要分出正反版的頁碼,然后,抽首碼 “1”,隔2張膠片,抽“4”碼,再抽“5”碼,再隔2張膠片,再抽“8”碼。依次類推,每帖均是如此分出正反版頁碼后再拼大版。
積的規(guī)律
開本、折頁都可以用積的規(guī)律來確定。
先看開本的確定。如圖1所示,這是一套8頁版。如該印刷紙張的幅面為對開,則書刊幅面為16(2×8)開;如該印刷紙張的幅面為3開,則書刊幅面為24(3×8)開;如該印刷紙張的幅面為4開,則書刊幅面為 32(4×8)開。
再看折頁的確定。如果是一帖8頁折頁的版,因23=8,所以其應為3折頁;同理,如果是一帖16頁折頁的版,因24=16,所以其應為4折頁。一般來說,紙張最多4折頁,如果一個對開折頁的頁面上拼有32面,因為25=32,所以其理應為5折頁,但為保證折頁質量,最好不要這樣做,而應將其設計為64開的雙聯(lián)版,或將其設計為對開印刷4開折頁的64開單聯(lián)版。此外,折頁方式的確定還要考慮紙張定量及裝訂方式對折頁的不同要求。定量為70g/m2以下的紙張最多為4折頁;為了避免折頁時出現(xiàn)八字折,80g/m2的紙張在做鎖線或騎訂時不能采用4折頁;如果該書為膠訂,則可在折頁過程中將書脊、天頭等劃開排氣,這樣能有效避免八字折,便可以選擇4折頁了;157g/m2以上的紙張最多只能進行2折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