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治江
人與人有出身、地位、貧富的差別,自然人與人的生活也就有了更大的差別。一個人活著,怎樣才算活得有價值、有意義,或者說活到了點子上,這里面也有著很大的學問。
最近讀了俞敏洪的《活到點子上》,深有感觸。他說一個活到點子上的人大概有三個要素。一是從事自己真心真意喜歡的工作,而且這份工作能帶來經(jīng)濟收入。如果不是出于喜歡,那做任何事都會很痛苦。二是對于財富、名望、權(quán)力沒有過分的興趣,更愿意追求內(nèi)心的充實和滿足。三是有一個特別值得你一心一意愛的人和你同行。這個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愛人。人心之所以會“撒野”,常常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如果你找到了一個自己喜歡的人,你就會和她(他)一心一意地經(jīng)營生活,這時就算是再平淡的生活也會充滿歡樂。
對照這三條,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真的能達到卻是很不容易的事。試想一下,在很多時候,大多數(shù)人從事的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之所以還要艱難地做下去,大半是為了生存。有人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但是,為什么還是做不下去呢?那是因為,自己喜歡的這件事并不能給自己帶來經(jīng)濟收入,沒有了經(jīng)濟基礎(chǔ),一切就都成了不可能。
現(xiàn)實社會中,財富的擁有往往能帶來名望,甚至權(quán)力,而名望與權(quán)力又會加速財富的聚集。一個人如果窮的得連飯都吃不飽,還有什么內(nèi)心的充實和滿足可言呢?因此,更多的人還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找一個與你一心一意同行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許多人來說,自己遇到一個愿意與自己同行的人,卻不一定是自己的愛人。你遇到了自己愛的人,卻沒辦法和她(他)同行,你們錯過了。而整天和自己同行的人,不一定是自己最愛的人,這樣的痛苦與矛盾是生活中的常態(tài)。
因此,可能90%的人都沒有活到點子上,而是偏離了愿望和點子。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一切,只要他還想活到點子上,就是有希望的。
努力活在點子上,要比始終活在痛苦中重要得多。
(摘自《大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