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婧 劉麗華
摘 要:大學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學生管理工作直接影響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的培養(yǎng)。本文從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學習生活和課外生活三個方面論述了學生管理工作對營造和諧的校園氣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的作用。
關鍵詞:學生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學習生活;課外生活
對于大學生來說,大學這個嶄新的環(huán)境,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狀況下,部分學生會在各方面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不及時進行了解分析,想出具體的解決方法,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還可能影響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因此,要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習生活和課外生活三個方面做細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對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學校是進行系統(tǒng)教育的重要陣地,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單純停留在課本知識的講授上,而是必須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熏陶大學生,使其養(yǎng)成正確的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僅關系到他們能否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給予他們正確的榮辱觀教育,能夠幫助他們選擇正確的人生道路。
二、規(guī)范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學生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也是大學生生活的主旋律。大學生的學習具有多樣性,不僅學習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掌握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科學研究的方法,還要隨時注意了解自己所學專業(yè)的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讓每個大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并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是我們每一個學生工作者的職責。一些學生進入大學后,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人變得無所事事,缺乏自制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上倦怠、生活上懶散、精神上空虛消沉。自我要求降低,獨立自主能力差,種種不良習慣給大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新生入校時就抓起。
學生管理還必須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嚴格管理為核心。輔導員應該經常查課、定期開班會、講評學習情況、進行考前紀律教育、考后及時總結等,督促學生重視學習,教育學生珍惜大學時光,把學習放在首位。同時,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勤奮學習、全面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信念,這將是他們在大學里所收獲的、受用終生的財富。
三、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對大學生管理工作有重要輔助作用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yè)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注意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課外活動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和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不可或缺的手段。
1.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如果大學生沒有健全的人格,那么,諸如教育、心理輔導之類的活動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色、現(xiàn)實問題或國內外重大事件等,舉辦專題講座、辯論會、征文、座談會、讀書活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技能大賽、創(chuàng)業(yè)設計等校園文化活動,這不僅能豐富學生業(yè)余生活,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
2.發(fā)揮學生社團作用,充分調動大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學生不僅要完善知識結構,更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全面提升自我,社團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社團成員通過加入社團,參與社團活動及管理等多種途徑緊密地與社團聯(lián)系在一起。剛入學的大學新生,面對著從中學到大學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通過參加社團的形式可以使他們找到歸屬感,進而產生認同感,由認同感上升到榮譽感,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
3.開展寢室互動活動,促使大學生在良好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
加強對學生寢室的管理及規(guī)劃,有助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形成,進而形成良好的學風。作為學生工作者,應及時了解、關注寢室中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掌握規(guī)律,制定相關措施,經常深入寢室,組織學生開展互動活動,和他們交流,講理想,談人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人際關系、情感等方面的難題,讓學生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懷和溫暖,使大學生在良好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
實踐證明,思想教育、學習生活、課外生活三個方面“三管齊下”,有利于營造和諧的校園氣氛,創(chuàng)建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環(huán)境,使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視野得到開拓,知識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培養(yǎng),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一言以蔽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3]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4]彭富春.什么是物的意義?—莊子、海德格爾與我們的對話[J].哲學研究,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