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勇
【摘 要】探討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的策略,尋求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最佳途徑,以提高大學生德育的教學效果。
【關鍵字】團隊心理輔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
0024-02
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團隊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教學方式,深入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方式方法上的整合,是我國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一、團隊心理輔導活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和團隊心理輔導目標任務的一致性
團隊心理輔導主要通過團體成員的互動,使個體在人際交往中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增進適應能力,以防御或解決問題并激發(fā)個體潛能。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主要關注學生個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態(tài)度、人際交往、道德行為、情感問題、法律意識等,以防御或解決已出現的問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效避免出現不良的心理問題,提高德育效果。從團隊心理輔導的作用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任務要求上看出,兩者的目標任務具有一致性,這為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中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具有關聯性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文件明確指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等為重點教學內容。心理健康教育要解決學生的心理思想問題,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如“科學對待人生環(huán)境”“促進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教學內容,均滲透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的教學內容中。
(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與團隊心理輔導在功能上具有互動性
首先,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一般以班級為單位集中授課,團隊心理輔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兩者在教學方式上具有異曲同工之處。其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通常運用引導、暗示、啟發(fā)、建議等基本方法,團隊心理輔導每一個活動都暗示某種哲理,通過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并理解寓意達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目的。因此,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具有團隊心理輔導的功能。同樣,團隊心理輔導也具備思想教育的功能。學生的心理問題多數是思想認識問題和思維方式問題,通過團隊心理輔導活動調適和影響學生,改變他們的認知方法和思維方法,就能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明確人生目標,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二、團隊心理輔導活動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一)提高新生的適應能力
提高新生的適應能力,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緒論第一節(jié)“適應人生新階段”的要求。大學新生剛剛告別父母,告別好友,離開了熟悉的中學校園,進入嶄新的大學生活。筆者在開學之初對一年級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大部分新生會產生孤獨、失落、壓抑、煩躁等不良的情緒。針對這種狀況,在授課中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相親相愛一家人”為主題的團隊心理輔導活動,例如,首先通過“無家可歸”活動,使學生體會孤獨、緊張、失落、沒依靠、被拋棄、無家可歸的感覺;其次進行“手拉手”活動,使學生體會團結集體的溫暖、安全、踏實等感覺;最后通過“大團圓”活動,讓全體同學在一個溫馨甜蜜而有凝聚力的情景中再次體會團體的力量,建立一個團結向上的良好的班集體,幫助學生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
(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第二章安排了“繼承愛國傳統(tǒng),弘揚民族精神”教學內容。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常常是通過多媒體展示祖國的秀麗河山、燦爛的文化、悠久的歷史等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雖然老師們也下了一番苦功,但學生仍然目無表情地聽著老師的“津津樂道”,學生壓抑著心中的激情,愛國情感不能體現出來。我們嘗試運用團隊心理輔導活動,加強教學互動。通過多媒體播放“愛國主義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課堂氣氛,讓學生用不同的語氣連喊四次“我是中國人”,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愛國主義首先是一種歸屬感,都歸屬于偉大的母親——中國;其次是一種認同感,為了中國的富強,都應當自覺履行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再次是一種尊嚴感,不允許外人歧視、凌辱中國和中華民族的利益;最后是一種榮譽感,因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因為中國的再次崛起,中國人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使學生的情緒相互影響,愛國的熱情和情感得到釋放,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高職學生雖說是大學生,但是錄取的分數線極低,是高考中最后一批被錄取的。大部分學生進校后表現出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自暴自棄的人生觀,嚴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在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創(chuàng)造人生價值”的教學中,開展“我的一生”團隊心理輔導活動,促使學生對自己的人生道路、人生價值進行思考?;顒舆^程如下:讓學生寫下在已經活過的日子里自己做過的最出色的事情;寫下今后最想做的三件事;最后,假設去世了,請學生為自己寫墓志銘,來評價自己的一生?;顒幽康氖牵鹤寣W生清楚地知道,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生命是可貴的,我們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促使學生思考:怎樣做才能讓生命活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從而使學生從迷茫中確定追求的人生目標;從消極、自暴自棄中找回自信,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加強學生的誠信觀念
“誠”是誠實,真誠;“信”與懷疑和猜忌相反,是相信、信任。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然而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社會上廣泛存在著誠信失范的各種現象。例如,在商業(yè)上的地溝油、“黑心棉”事件,在學業(yè)上表現的“假文憑”,在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騙子”等。而大部分的道德失信沒有得到相應的法律懲罰或者懲罰較弱,影響學生對誠信觀的把握和理解,他們認為現代社會上人心難測,導致對大部分人產生不信任,形成了誠信危機。要解除學生的誠信危機,首先讓他們相互信任。開展“信任之旅”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通過同學扮演盲人和拐杖兩種不同的角色,讓學生體驗相互依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消除同學間的戒備心,拉近學生間的友情。再開展“同舟共濟”的團隊心理輔導活動,要求隊員站在一張報紙上,這種報紙就代表在汪洋大海中的一條小船,小組里的每個人都必須站上去,一個不能少,要同生死,共命運。通過“同舟共濟”活動,使學生感悟團隊的凝聚力是依靠同學之間的相互真誠、相互信任而得來的。使學生理解“誠信”的基本意義,自覺地加強誠信意識,履行誠信行為,從而完成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第四章第四節(jié)“大學生與誠信道德”的教育。
(五)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指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去體驗和感受恩情,然后在自己身上形成一種美好的、特殊的、穩(wěn)定的情感體驗,使之樂于主動施與人,以實際行動去感恩社會。當今90后的高職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奔波在工作中,顧不上和孩子培養(yǎng)親密的感情;而學校教育的不足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使學生不知如何感恩甚至不愿感恩,出現了漠視親情、藐視師情、忽視友情的現象。因此,感恩教育在當今尤為重要。在教學第六章第三節(jié)第三部分“家庭美德”的過程中,運用情景體驗教學法,結合“感恩節(jié)”主題活動,開展團隊心理輔導,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例如,首先,通過“兩道題、明白永遠愛你的人是誰!”的課堂調查,使學生明白父母的愛是無私無求,不因名利浮沉,不因季節(jié)更替的偉大的、永恒的愛;隨后要求讓學生給父母打電話,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其次,讓學生寫下要感謝的人和事,掛在“恩情樹”上,激起學生的感恩之情,表達感恩之心。
三、提高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效果的措施
(一)立足思政課本質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和心理健康教育課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內容在很多方面相互滲透。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畢竟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課,這兩者不能混為一體。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產生某個觀念、某種意識。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預防和緩解學生的心理問題,或者針對學生產生的心理行為進行干預、矯正,促進其人格向健康、協(xié)調的方向發(fā)展,它是具體實施的過程。所以說,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巧妙地運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而不是把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變成心理健康教育課。
(二)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眾所周知,團隊心理輔導以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其優(yōu)勢就是促進師生間的教學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首先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通過活動在互動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識,以達到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撇開教學內容,單純?yōu)榱俗非笳n堂氣氛,牽強附會、嘩眾取寵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使學生無所適從,失去自我發(fā)展的方向,反而達不到教學目的。其次,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需要學生的密切配合。有些活動內容涉及學生的隱私,假如盲目地開展活動,導致個別學生受到傷害,開展團隊心理輔導活動就失去了意義。因此,不能單純?yōu)榱俗非笳n堂氣氛而盲目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三)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教師需經過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培訓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專業(yè)性較強的學科,要求老師必須具有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具備相關的專業(yè)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教師可以認定為兼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需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團隊心理輔導活動效果與活動主持者的能力、個人魅力、情緒穩(wěn)定等個性特點相關。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地加強自我的心理素質修養(yǎng),健全自身的人格心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出色地完成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黎光明,楊 軼.淺談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學生的人生觀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1)
[2]金松鶴.高職學生感恩教育探析[D].湖北大學,2010
【基金項目】本文為學院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策略研究》的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覃 勇(1976- ),女,講師,法學學士,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工作。(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