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村莊生活的視角下,村委會選舉呈現(xiàn)出成文規(guī)則被閑置、人情掩蓋下的賄選、“終生制”或者“世襲”以及難以擇出理想人選等問題。這些問題有其內生邏輯,具體表現(xiàn)為以“半熟人社會”為舞臺,以“我們”的規(guī)則為腳本,以維護既定格局為導向。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推動社會由人情關系向契約關系轉型,推動觀念由私人本位到公共本位革新,并推動制度由嵌入到內生變革。
[關鍵詞]村委選舉;村莊生活;內生邏輯;轉型
[中圖分類號]D9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7 — 0028 — 02
村委會選舉是村莊民主最重要的制度平臺,構成了村莊政治生活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因此,村委會選舉是學者們在鄉(xiāng)村問題研究中關注的焦點。在諸多研究中,學者們的研究視角往往集中于制度、政府-社會關系等宏大敘事方面,而缺乏村莊生活微觀描述。宏大敘事研究在邏輯上正確的同時,并不能得到符合社會體驗的結論。其實村莊生活中包含著各種村莊政治活動〔1〕,村莊生活視角下觀察村莊政治也更具直接性、真實性〔2〕。因此,從村莊生活的視角探討村委會選舉,有利于彌補宏大敘事的不足,得到人們感覺中的真實。
一、村委會選舉存在的問題
村莊生活的視角并不探討“生活之外”的事務,它實際上是從村莊或者村民的角度來觀察村莊選舉。在村莊生活中,村民會對村委會選舉做出自己的判斷。在各地的調研中,我們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抱怨最多的是,“根本不按法律規(guī)定辦事”、“有人拉選票”、“他們家的人老是選不下去”和“選不到合適的人”等。這表明,從村莊生活的視角來看,村委會選舉存在以下問題:
(一)成文規(guī)則被閑置
村委會選舉在村莊生活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務。因此,它必定遵循著一定方法和規(guī)律?!吨腥A人民共和國村民組織法》對村委會選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規(guī)定,各省市都因地制宜地也出臺了相應更加細化的選舉規(guī)則。按道理說,只要按照這些成文的規(guī)則進行操作就可以了??墒鞘聦嵣?,問題并不這么簡單。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占據(jù)行動者頭腦的是以前的慣例、既定利益格局的維護等等。習慣、習俗、人情面子等構成了選舉中的實際規(guī)則。賀雪峰等人曾用“村級權力結構的?;边@一概念說明了此類情況〔3〕。
(二)人情掩蓋下的賄選
在鄉(xiāng)村生活中,赤裸裸的金錢交換是被視為傷害感情的一件事情。雖然“拉票”行為在當前的村莊選舉中已不少見,但是村民卻很少能夠將這種行為和“賄選”拉到一塊。從根本而言,中國是一個倫理本位的社會,人情關系在農(nóng)民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村莊生活中,一些有聲望、并且熱心于村莊事務的村莊精英,懂得用人情關系掩蓋下的賄選去贏得村民的選票。而普通村民也愿意給這些人投票,以期獲得回報。這非常符合村莊生活的人情交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者將這種行為都解釋成了“人情”。
(三)“終生制”或“世襲”問題
在正常的民主選舉中,村委會成員應該保持正常的更迭和流動。在現(xiàn)實的村民自治實踐中,一些村民與其子女(下屬)長期輪流擔任村委領導的情況并不鮮見。在調研中,我們會聽到村民如此抱怨:好像村委會就是他們(幾)家的,支書和副支書、村長和副村長不用選都知道是誰。村民甚至很難將這些領導“選下臺”。在比較壞的情況中,村委領導往往掌握村莊權力數(shù)十載,其家屬或親人也位列村委會成員之中。其典型如廣東汕尾市的烏坎村,該村村委會在村民發(fā)起的群眾性事件中方得以換屆。〔4〕
(四)難以擇出理想人選
從理論上講,按照民主選舉的規(guī)則進行投票,應該能夠選出理想的人選。賀雪峰等人曾深入地研究過選舉與村莊權力的合法性問題,表明通過選舉產(chǎn)生的村干部并不一定就是村民所認可的人〔5〕。在村莊生活中,村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為他們所稱道的候選人卻未能成功當選。他們?yōu)檫@些“好人”鳴不平的時候,將結果都歸因于當選者“耍陰謀詭計”。
二、村委會選舉問題的內生邏輯
在村莊生活的視角下,村委會選舉呈現(xiàn)出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實際上都遵循村莊生活世界的基本邏輯。這些邏輯不是人為強加,而是村莊內生的。抽象出來,這些邏輯主要包括行動的社會基礎、制度規(guī)范與策略選擇三個部分,分別構成了村委會選舉中行動者的舞臺、腳本和導向,具體表述如下:
(一)社會基礎:以“半熟人社會”為舞臺
在通常的意義上而言,中國農(nóng)村是一個“熟人社會”。在熟人社會之中,村民們之間相互熟識,誰有本事大家應該都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目前我國的村委選舉都是以行政村為單位的,而行政村往往又超出了傳統(tǒng)的“村落”范疇。在較大的行政村中,村民之間的關系從相互熟識變成了半熟或者陌生,彼此并不了解。這表明,在行政村中,村民們的關系已經(jīng)變成了半熟人關系〔6〕。半熟人社會構成了村民活動的基本舞臺。半熟人社會最大的特點在于行動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由于選民之間彼此不太熟悉,因此,村民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合適人選,也正是因為如此,選舉過程中的違規(guī)行為較為容易隱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勵了違規(guī)行為的出現(xiàn)。
(二)制度規(guī)范:以“我們”的規(guī)則為腳本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就鄉(xiāng)村生活而言,文字都是多余的,更不用說成文規(guī)則〔7〕。鄉(xiāng)村生活并非沒有規(guī)則,其中的規(guī)則以習俗、習慣等占據(jù)主導,無一例外的是,這些規(guī)則都是不成文的。這些不成文規(guī)則的最大特點在于共享性,它屬于“我們”的指稱范疇,因此,村民的行為很大程度上都是由這些規(guī)則所主導。我國的村民自治,是國家通過成文法律的形式嵌入鄉(xiāng)村社會的,這些規(guī)則并未能在村莊生活里扎下根。對于在村莊世代安居的村民們來說,這些規(guī)則淪為了“他者”,因此,不太可能成為他們生活中的行為腳本。
(三)策略選擇:以維護既定格局為導向
一般而言,時間悠久的村莊都會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要么因地緣關系形成均勢,要么因為宗族形成均勢。這兩種均勢最終都反映到:村委領導固定從幾家人(及關系緊密的家庭)中選出來。這些固定地出村委人選的家庭就成了村莊精英的一部分。
在村委會選舉中,并不是說,村民們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違規(guī)并不知情;也不是說,他們對選舉的結果沒有意見。問題的關鍵在于,普通村民是村莊政治生活的弱者?!胺凑覀冋f了也沒什么用”是村民弱者心態(tài)最突出的表現(xiàn)。由于普通村民與村莊精英間的關系帶有一定的支配色彩,這在農(nóng)村生活中廣泛存在。為精英的人情,普通村民往往不敢和他們“鬧翻”。
在村委會選舉中,村莊精英維護既定的利益格局,往往不會按成文的規(guī)則行事。他們要么動用金錢,要么動用職權為選舉獲取選票。如果村莊的貧富差距較大,那么出自富裕家庭的候選人就具備了賄選的條件,他們擁有雄厚的實力為自己的選舉拉票。如果候選人是原村委會的成員,那么他們則擁有動用原有政治動員能力獲取選票的能力。因為原村委會的成員在日常的工作中,與大部分村民都保持著一定接觸,在接觸過程中能織下自己的關系網(wǎng)。這種關系網(wǎng)構成了行動者的政治動員能力。
三、解決村委會選舉問題的策略選擇
村委會選舉問題的解決,需要有效制度的建構,更需要從其內生邏輯出發(fā),消除問題的根源。目前村委會選舉所存在的問題,從根本而言,是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轉型所引致的問題。因此,推動其內生邏輯的現(xiàn)代化轉型,是解決村委會選舉以上問題的根本之策,具體而言,需要實現(xiàn)社會、觀念與制度的鼎故革新。
(一)社會轉型:由人情走向契約
在我國廣大農(nóng)村,存在著復雜的人情關系網(wǎng)絡。這種人情關系有兩個重要的特點:(1)它們都是私人關系的產(chǎn)物,不具備公共的性質;(2)在強者與弱者的人情關系網(wǎng)絡中,這種關系實際上是一種支配-服從關系。因此,人情網(wǎng)絡在村委會選舉過程中,往往扮演著負面的角色。它構成了賄選等機會主義行為的社會基礎。
在我國農(nóng)村走向現(xiàn)代化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契約型社會關系。在契約型社會中,連接社會個體的不是人情關系,而是權利與義務關系。在權利與義務關系中,關系網(wǎng)絡之中每個人地位都是平等的,每個人的行為規(guī)則均由權利義務關系決定,機會主義行為被嚴格禁止。從長遠來看,這需要通過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推動村民自主治理等方式加以實現(xiàn)。
(二)觀念革新:由私人走向公共
不論是在既有的人情關系網(wǎng)絡中,還是在既定的利益關系格局中,每個行動單位(個人或者群體)所關注的其實都是私人或局部利益而非公共利益。賄選、拉票等行為從根本上而言,都是私人利益驅動下的不良行為。應該推動村民觀念由私人本位向公共本位革新。這需要鄉(xiāng)村公共精神的培養(yǎng)。鄉(xiāng)村公共精神要求村民關心和參與公共事務、在尊重和保護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我的個人利益?!?〕
鄉(xiāng)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需要充分發(fā)揮村落等熟人社會的基本單位的作用。村落具有濃厚的熟人社會色彩,它是非常的天然共同體,其中的成員具有較為強烈的公共意識,他們樂于為集體而奉獻和監(jiān)督他人。鄉(xiāng)村公共精神的培育,還需要加強鄉(xiāng)村公共生活平臺的建設,可以通過完善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等制度平臺,也可以通過加強集體活動場所的建設,為村民相互交流,提高其公共意識打下基礎。
(三)制度變革:由嵌入走向內生
鄉(xiāng)村生活中并非無章可循,只不過其規(guī)章都是不成文的,具體表現(xiàn)為風俗、習慣等。村委會選舉的規(guī)則都是成文的,并不符合鄉(xiāng)村生活的慣例,因此并不能得到很好地遵守。這種判斷有一定道理,但只是表面現(xiàn)象而已。從根本而言,這些規(guī)則是否屬于村莊生活世界的組成部分,并在村莊生活世界中取得“我們”的地位,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換言之,這些規(guī)則是否是鄉(xiāng)村社會內生的,決定了這些規(guī)則在村莊生活中被遵守的程度。因此,應該推動村委會選舉制度的內生化。
具體而言,這是一個民主問題。不容否認的是,當前村莊治理的規(guī)則大多是政府自上而下嵌入鄉(xiāng)村社會的〔9〕,對于鄉(xiāng)村社會而言,它們都是不折不扣的“他者”。在實行村民自治的情況下,既然村民是“自治”的,那么他們就應該享有制定自我管理規(guī)章的權利。從這種意義上來看,各層次鄉(xiāng)村社會管理規(guī)章的制定都需要聽取農(nóng)民的意見,特別是在操作層更應該讓村民集體自主決定。
〔參 考 文 獻〕
〔1〕楊善華,柳莉.日常生活政治化與農(nóng)村婦女的公共參與〔J〕.中國社會科學,2005,(03).
〔2〕吳春梅,石紹成.意向性視閾下的村民公共參與〔J〕. 廣西社會科學,2011,(04).
〔3〕〔6〕賀雪峰.鄉(xiāng)村治理的社會基礎:轉型期鄉(xiāng)村社會性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3:108,66-67.
〔4〕駱正言.從烏坎事件看村民自決權的保護〔J〕.特區(qū)經(jīng)濟,2012,(10).
〔5〕賀雪峰,仝志輝.村莊權力結構的三層分析——兼論選舉后村級權力的合法性〔J〕.中國社會科學,2002,(01).
〔7〕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8.
〔8〕吳春梅,石紹成.鄉(xiāng)村公共精神:內涵、資源基礎與培育〔J〕.前沿,2010,(07).
〔9〕吳毅.村治變遷中的權威和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217-218.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