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釋讀“察哈爾”

      2013-04-29 00:44:03寶音初古拉
      關(guān)鍵詞:察哈爾詞源詞義

      寶音初古拉

      摘 要:“察哈爾”這一名稱源于波斯語,通過粟特語、突厥語融入蒙古語。在傳播過程中“察哈爾”一詞的詞義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最原始的“汗廷衛(wèi)士”演變?yōu)椤昂雇⑵腿恕钡?。本文通過對中外各種史料記載進行認真梳理,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自己的拙見。

      關(guān)鍵詞:察哈爾;詞源;詞義;汗廷仆人

      中圖分類號:K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7-0001-07

      “察哈爾”之名稱由來已久。其詞源與詞義,學(xué)界眾說紛紜,并無定論。為了便于論述,先介紹有關(guān)“察哈爾”的史乘記載,再對前人研究進行述評,最后闡述筆者的拙見。

      具有參考價值的史乘記載有以下幾種:

      A.第一種是蒙古文史料記載。

      據(jù)蒙古文史料記載,“察哈爾”這一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初期。成吉思汗于1211年對金朝發(fā)動戰(zhàn)爭前遣往金朝傳達檄文的使臣是他的一名親信,叫做“察哈爾——闊者”。其具體記載:“成吉思汗于是派一名察哈爾——闊者的官員為使者,往見阿勒坦汗。”①還有成吉思汗有生之年把以“察哈爾”命名的部分所屬人眾賜給其兒媳嗦魯禾帖尼別乞的歷史傳說。②再有從成吉思汗去世以來傳承已久,一直在成吉思汗白室里珍藏的《成吉思汗祭詞》中就有“傳授給兒媳的……您的好陳察哈爾(舊察哈爾)萬戶”等頌詞。③唆兒忽黑塔尼別乞去世以后,成吉思汗賜給她的這些察哈爾人尊奉他們的首位女主人為“也失哈屯”、“別乞太后”,由察哈爾人專門祭奠,并在察哈爾部落里專設(shè)祭祀地點和專門的祭祀官的信息在諸多蒙古文史料中均有記載。④察哈爾人祭祀嗦魯禾帖尼別乞的史料記載本身就能夠印證上述“傳說”和“祭詞”的真實性。正常情況下,隨著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它的專有名稱就會立刻出現(xiàn)。以上幾種史料說明察哈爾在大蒙古國建國初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

      B.第二種是漢文史料記載。

      C.第三種是其他文種的史料記載。

      1.乞瓦汗國著名可汗,術(shù)赤后裔阿巴拉噶茲巴圖魯汗于1664年所著突厥文著作《突厥世襲》(也稱《蒙古諸王朝史綱》)中第一次提到“察哈爾”這一名稱,而且他所提到的是最早以察哈爾命名的人。

      2.1768~1774年間受沙俄女皇葉卡捷林娜的委托,對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汗廷進行社會調(diào)查的彼得·西蒙·帕拉斯在他的《蒙古歷史資料匯編》中提到在土爾扈特汗廷周圍居住的另一種察哈爾人時有以下記載:“離王公牙帳不遠處是王公以及王公夫人之圉師的氈房,王公的圉師居于王公帳幕之側(cè),王公夫人的圉師(據(jù)說“圉師”就是突厥語“Qolbid”——見《黃史》注釋)居于夫人帳幕之側(cè)?!畟H的住所與王宅相距甚遠,……在王公牙帳四周的住宅區(qū)的南半部,通常居住著擔(dān)任隨從任務(wù)的僧侶,這一地區(qū)稱扎依克。世俗隨從的氈房與僧侶隨從的并無二致,但他們居住的地區(qū)叫做察哈爾?!?2 這里帕拉斯所記載的察哈爾是指蒙古汗廷周圍居住的世俗聚落群,并緊挨著汗廷斡耳朵居住??梢姰敃r的土爾扈特汗國汗王仍模仿蒙古可汗汗廷模式把自己汗廷所屬世俗人眾亦命名為“察哈爾”,但是,土爾扈特汗廷周圍的察哈爾并不是正統(tǒng)意義上的察哈爾人。

      3.法國傳教士古伯察于1844年9月曾經(jīng)路過察哈爾正藍旗,在他的游記《韃靼西藏游記》中簡要介紹察哈爾八旗情況,并把“察哈爾”一詞根據(jù)自己的道聽途說解釋成蒙古語的“屬地”(qariyatu gaJar)或“邊界地”(Jaq-a neyileJü bayig-a gaJar),13 古伯察的此種觀點明顯來源于漢文史料的記載。

      4.光緒三十三年(1907)成書的《阿富汗新志》載:阿富汗國“其在西部各地者名曰察赫爾艾馬克(按“察赫爾艾馬克”意為察哈爾部落)。此名實兼有黑碩拉人、扎姆歇特人、塔曼尼人、非魯時火人在內(nèi)。……彼輩皆純一之蒙古人。從未與他種人相混。語言風(fēng)俗悉仍蒙古人之舊”。14 另《阿富汗史》載:“在興都庫什山以南,巴米安與赫拉特河谷之間的山區(qū)一帶,其居民顯然是蒙古種,他們的祖先據(jù)信是由于成吉思汗肆意破壞,致使此地空無人居時才占領(lǐng)了這些地區(qū)的……他們許多人過去常被征募到印度陸軍工兵團……”15 這些阿富汗察哈爾人的來龍去脈亦成了學(xué)界捉摸不透的難題。其實,這部分察哈爾人就是旭烈兀汗西征后他的正妻忽堆哈屯臨時借住嗦魯禾帖尼別乞斡耳朵時所分得的部分察哈爾人的后裔,是伊兒汗國的遺留蒙古人。我們將在后文專題研究阿富汗察哈爾人的由來。

      5.藏文《三世達賴喇嘛傳》載:“此后,在一次近萬人的集會上……洪臺吉以蒙古語作演說,由固始巴克什擔(dān)任翻譯:‘我們從來就是強有力的,因為祖先出自恰噶爾天神之族,曾經(jīng)征服了漢地、西藏和霍爾,并與薩迦教主結(jié)成了福田與施主的關(guān)系,使佛法得以弘揚……”16 鄂爾多斯洪臺吉所說的恰噶爾天神顯然是蒙古薩滿教所供奉的九十九尊天神(騰格哩)之一的察哈爾騰格哩,是一尊護法神。

      D.第四種是方志類史料的記載。

      在各種方志類史料中關(guān)于察哈爾名稱來源的種種記載有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提倡“察哈爾”之名來源于地名的有以《大清一統(tǒng)志》、《察哈爾通志》為代表:

      嘉靖間布希(按指卜赤汗)駐牧察哈爾之地,因以名部,后徙帳于遼東邊外。17

      主張“察哈爾”之名來源于蒙古語白顏色的有以《蒙兀兒史記》為代表:

      蒙古謂白曰察罕,……今之察哈爾,明史之插漢,皆取此義名部。18

      堅持“察哈爾”為“邊界”之意的有以《綏遠通志稿》為代表:

      察哈爾本蒙古語,漢譯為邊界之意……若蒙語全稱則應(yīng)作恰哈勒,蒙文則又應(yīng)譯作甲哈勒,今譯為察哈爾。蓋以喀爾喀語音為準焉。19

      但是,據(jù)《西陲要略》記載“守邊界之人曰扎哈沁”,20 在蒙古語中扎哈沁與察哈爾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察哈爾通志》則認為:

      察哈爾為蒙古語譯音。明代有元后裔屯駐長城外一帶,因名部。此察哈爾之名所由始。21

      察哈爾依蒙古語譯為白海。舊傳,在今張北縣東北百余里之一湖泊。元初始為部族之名,有清藩服蒙古辟此為八旗牧場,又設(shè)口北三廳,乃統(tǒng)名為察哈爾。22

      上述諸多漢文史料關(guān)于察哈爾之名由來的記載,大同小異,其中來源于地名之說占主流,這些記載的謬誤,顯然是他們不懂察哈爾人的歷史由來所致。

      將以上所列史料記載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1.各類史料中有關(guān)察哈爾起源的記載時間差距較大。蒙古文史料和外文史料的記載都偏向于察哈爾形成于成吉思汗時代的觀點。而漢文史料的記載則傾向于明代才出現(xiàn)察哈爾的觀點,漢文史料記載對察哈爾的形成時間比蒙古文史書記載整整晚了300余年。這種史乘記載的差距,導(dǎo)致后來學(xué)者對察哈爾形成時間上的爭議,尤其未曾利用過蒙古文史料的史學(xué)家往往把明代察哈爾萬戶的形成時間誤解成察哈爾人的起源時間,其實察哈爾的形成和察哈爾萬戶的形成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2.有關(guān)察哈爾的各類史料記載內(nèi)容繁雜,魚目混珠,真假難分。蒙文史料所記載的是早期原始察哈爾;漢文史料所記載的是北元中期蒙古部落社會重新整合后形成的中期察哈爾——即察哈爾萬戶部落群;外文史料所介紹的是伏爾加河畔土爾扈特汗廷察哈爾;方志類外國史所介紹的內(nèi)容更是遠在天邊的興都庫什山以南的阿富汗國察哈爾部落。這就是學(xué)者們研究察哈爾歷史時無從著手的史料謎團。

      3.對“察哈爾”詞義解釋方面的史乘記載也五花八門:

      察哈爾之名來源于地名說:《大清一統(tǒng)志》、《察哈爾通志》;

      察哈爾之名來源于蒙古語邊界“Jaq-a”說:《綏遠通志稿》;

      察哈爾之詞義為“屬地”或“邊界地”說:《韃靼西藏旅行記》;

      察哈爾為王公(確切地說汗廷——引者)世俗隨從之說:《蒙古歷史資料匯編》;

      以上所列史料本身的記載說法不一,各持己見,為后人的研究帶來了謎題,從而出現(xiàn)種種猜測,造成了目前眾說紛紜的局面。

      前人依據(jù)上述各種史料記載對“察哈爾”的詞源和詞義進行了種種猜測和探討,也取得了一些進展。從宏觀角度縱覽前輩學(xué)者之研究成果,似乎存在因研究角度過于狹窄,研究深度淺顯而出現(xiàn)的疏漏和欠缺。

      “察哈爾”一詞詞源研究方面,有源于波斯語說、梵語說、粟特語說、突厥語說、中古蒙古語說等等諸多觀點。

      上世紀70年代,蒙古國學(xué)者鐵木爾策仁提出“察哈爾之名稱,該詞來源于波斯語,可能通過粟特語融入突厥和蒙古語。一開始專指汗王宮廷為察哈爾,后逐漸轉(zhuǎn)義命名汗王衛(wèi)士、隨從為察哈爾,最后成為可汗親信和擔(dān)負護衛(wèi)軍任務(wù)的部落群體的專有名詞”。23 他是專門研究蒙古語詞匯的語言學(xué)家,雖然在自己的著作中沒有明確指出其歷史依據(jù),但不難看出依據(jù)伯希和等人研究成果,再結(jié)合蒙古歷史事實作出了以上結(jié)論。

      提到伯希和,他為合理地解釋“察哈爾”一詞,可以說煞費苦心,在他的研究論文中充分展示了這位杰出的歷史語言學(xué)家高超的語言學(xué)功底和廣博的知識及精湛的考證本領(lǐng)。他敏銳地提到“察哈爾”一詞來源于波斯、突厥語之“赭羯”。

      據(jù)我們查找相關(guān)資料后發(fā)現(xiàn),“赭羯”一詞在史料記載中有“赭羯”、“柘羯”、“者羯”等幾種不同寫法。大約在630年前,“赭羯”首先被《大唐西域記》所記載。幾乎同一時期的630年(貞觀四年)東突厥汗國敗亡,“其部落或走薛延駝,或走西域,而來降者甚眾,酋豪首領(lǐng)來降者皆拜將軍,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與朝士相半,惟柘羯不至,詔使招慰之”。24 這里所說的“柘羯”就是依附突厥的昭武九姓(粟特人)組成的軍隊。百余年后的唐玄宗末年的安祿山叛亂,被唐人稱為“乃者羯胡亂常,京闕失守,天未悔禍,群兇尚扇”;25 幾年后肅宗開元二年鎮(zhèn)壓史思明叛亂時,唐朝采取“以夷治夷”的策略,雇傭了西域“柘羯軍”。被認為是“隋唐時期以‘昭武九姓名稱出現(xiàn)的粟特民族”26 就是唐代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者羯胡”。安祿山、史思明俱為粟特人?!伴_元以后,后突厥汗國衰落,遂又有一批粟特人前來歸唐。安祿山就是在開元四年(716),由其繼父安延偃從突厥‘攜以歸唐。”27 以上史料說明唐初粟特人并不向往唐朝,隨著東突厥的敗亡,雖然突厥“酋豪首領(lǐng)來降”,但是“惟柘羯不至”,說明當時歸屬東突厥的大部分柘羯(昭武九姓)則走西域。

      7世紀的中亞“颯秣建國”(Samarkand—引者)之“赭羯”28 和“安國”29 之“柘羯”是漢文古籍中所出現(xiàn)的最早的“察哈爾”名稱之淵源。但不能把13世紀時開始出現(xiàn)的蒙古社會察哈爾與我們現(xiàn)在所探討的“柘羯”等同看待,只能從詞源方面去查詢和探討?!缎绿茣吩疲骸翱嫡撸辉凰_末鞬,亦曰颯秣建,元魏所謂悉斤者。其南距史百五十里,西北距西曹百余里,東南屬米百里,北中曹五十里。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君姓溫,本月氏人。始居祁連北昭武城,為突厥所破,稍南依蔥嶺,即有其地。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尋,曰戊地,曰史,世謂‘九姓,皆氏昭武。土沃宜禾,出善馬,兵強諸國。人嗜酒,好歌舞于道?!?0 “安者,一曰布豁,又曰捕喝,元魏謂忸蜜者。東北至東安,西南至畢,皆百里所。西瀕烏滸河,治阿濫謐城,即康居小君長罽王故地。大城四十,小堡千余。募勇健者為柘羯。柘羯,猶中國言戰(zhàn)士也。武德時,遣使入朝。貞觀初,獻方物,太宗厚慰其使曰:‘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諸胡大悅?!?1 以上是中國史料所記載的“柘羯”和“昭武九姓”的相關(guān)記載。

      伯希和猜測得很正確,這方面薄音湖先生已有考證:“其讀音依照《廣韻》是:柘,之夜切、章母、祃韻、開口三等、去聲、在假攝,擬音為t?觭ia;羯,居竭切、見母、月韻、開口三等、入聲、在山攝,擬音為kiet;隋唐時代,常以t收聲的入聲字來譯寫別族語言以r結(jié)尾的音節(jié),因此羯所表示的實際發(fā)音應(yīng)是kier。”33 我們認為察哈爾這一詞確實來源于粟特語,至少這一詞在隋唐時期河中地區(qū)粟特語中的基本含義是“戰(zhàn)士”,唐朝人曾借用該詞來命名昭武九姓所屬粟特人。

      但是也有一些截然不同的觀點:據(jù)和田清引霍渥斯(Howorth)的說法:“察哈爾一名,是指上都河以西,歸化城土默特以東,長城北邊一帶的地方,是地名而非部族名。明代把這個地區(qū)叫做察汗或插漢。這個詞的蒙古語形式是Tsakhar或Chakhar?!?4 “據(jù)齊木柯夫斯基《旅行記》引克拉普羅特的說法,說‘Tchakhar在蒙古語里有接鄰的意思,因為察哈爾部靠近長城駐牧?!?5 上述兩種觀點都因為偏信漢籍記載而出現(xiàn)的察哈爾一詞的誤讀,他們很明顯把“■aqar”讀做“Jaqar”(邊界或臨邊)了。

      國內(nèi)對察哈爾名稱之研究進行得較晚。1980年賽西雅勒先生初步匯總各種史料記載,但是,做出了“察哈爾為蒙古皇帝一部分護衛(wèi)軍和部落民眾組成,是可汗的嫡系部隊”38 的并不恰當?shù)慕Y(jié)論。那達米德先生曾在《蒙古語文》發(fā)表短篇論文探討察哈爾名稱之研究方法。39 這些研究代表著國內(nèi)對察哈爾名稱進行研究的初級階段水平。1992年胡日勒巴特爾在《察哈爾與其名稱探源》40 一文中提出察哈爾一名是蒙古語:“■aq-a+ür-e=■aqar”的觀點。1995年烏察拉圖先生在《論察哈爾》41 一文中認為察哈爾含義是數(shù)字之“四”,是拖雷的分封。關(guān)于察哈爾一詞,喬吉、烏力吉圖二位先生也各自曾經(jīng)發(fā)表過自己的觀點。42 這些觀點各具特色,但都屬于一種推測。

      亦鄰真、那達米德二位先生曾經(jīng)認為蒙古語“察哈”與“察哈爾”一詞有某種聯(lián)系。

      “察哈”一詞在中古蒙古語中是“孩兒”的昵稱?!睹晒琶厥贰返?8節(jié)中“察哈米訥蒙力克”(■aq-a mini münggelig)其旁譯為“孩兒(■aq-a)、我的(mini)、人名(münggelig)”,第167節(jié)中“察哈顏可兀邊”(■aq-a-iyan küü-ben)其旁譯為“孩兒自的兒子自的行?!憋@然“察哈”一詞含有“孩兒”之意。此外從金帳汗國領(lǐng)土上所得《蒙古白樺文書》中的《母子歌》中多處出現(xiàn)母親昵稱自己的孩兒叫“察哈”?!癮ldaqan gurguldai ■aq-a-inu,eke elbür eke duriyan,qarihu dahuu dahular-a kürbe.”43 (歌詞大意是:錦雞般動聽歌聲的孩兒,為其慈祥母親,回應(yīng)對歌。)喀爾喀現(xiàn)代蒙古語中把嬰兒仍然用“■aq-a ulagan”來形容?!对贰分幸渤霈F(xiàn)“察哈”一詞?!懊Ω缛鰞海旃輧菏稀Ω缛鰞菏骂W?,恭謹過其父?!?4 韓儒林先生認為察哈扎剌兒是扎剌兒部的分支札惕。45 我認為此處的察哈并不是扎剌兒部的定語,而是對忙哥撒兒的個人察哈爾身份下的定語。因為《忙哥撒兒傳》載:忙哥撒兒“從我皇考,經(jīng)營四方。迨事皇妣及朕兄弟,亦罔有過咎”。46 這里被元世祖評價的察哈忙哥撒兒,很明顯像當年察哈蒙力克服侍也速該巴圖魯一樣服侍拖雷,具有察哈爾人的身份。而且據(jù)《史集》記載,忙哥撒兒是成吉思汗分封給幼子拖雷的八個千戶長之一,是扎剌兒部的千戶長。所以“察哈”在中古蒙古語中除“孩兒”之意外還有可汗對自己身邊貼身隨從和仆人的昵稱,也就是具有察哈爾身份者對其個體的稱呼。換言之,某個個體察哈爾人被稱作“察哈”,而諸多察哈爾人或整體察哈爾群體被稱作“察哈爾”。

      “察哈爾”這一詞在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中頻繁出現(xiàn)。《江格爾》有著名英雄洪格爾,在他敵對者的府邸周圍總會出現(xiàn)“庫里野”、“察哈爾”的部眾。而他的這些對手都是獨立體(國家)的首領(lǐng)形象。英雄洪格爾有一匹烈性的青花馬,“由皇帝的諸殿下、達官的諸公子、察哈爾的諸子弟一起上手,才能穩(wěn)住這匹駿馬。”這里我們從句子的排比形式上也不難看出所謂察哈爾就是社會底層的代表。在《江格爾》中描述英雄洪格爾為營救被敵人俘虜當做人質(zhì)的自己的戀人,喬裝打扮成小乞丐混進敵營與“察哈爾的諸子弟、庫里野的小沙彌”混在一起偵查敵情,最終營救出被敵人流放,折磨成“以庫里野、察哈爾之間孤立的破帳房為棲身之地,以庫里野、察哈爾兩處的野狗啃過的骨頭為食”47 的心愛的美麗姑娘。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可汗宮廷周邊,世俗階層(察哈爾)和僧侶階層(庫里野)并存,而且他們都是社會底層身份的人。還有《江格爾》中描述眾英雄襲擊敵營的時候,總是從庫里野、察哈爾兩個營盤之間的空地直接沖進敵營中心??梢妿炖镆昂筒旃杻蓚€大營是分開駐扎的,是汗廷周圍的聚落群。

      帕拉斯在《蒙古歷史資料匯編》里所提到的僧侶居住區(qū)“扎依克”就與《江格爾》的“庫里野”相對應(yīng)。所謂的“庫里野”就是喇嘛聚居地“庫侖”。這一傳統(tǒng)到清代為止一直延續(xù),所謂“大庫倫”(烏蘭巴托前身)和“小庫倫”(內(nèi)蒙古庫倫旗所在地庫倫鎮(zhèn)前身)都是以喇嘛和寺廟積聚而得名。

      帕拉斯對土爾扈特汗庭周圍的記載與《江格爾》汗庭周圍的描述不謀而合,天衣無縫。這更加明確了《蒙古歷史資料匯編》里所闡述的汗廷周圍總有“一大批上等人和普通人隨從”,其中普通人隨從就是察哈爾。有帕拉斯的記載,再有《江格爾》生動描寫的文學(xué)語言的輔助,我們可以初步確定“察哈爾”就是指汗庭周圍居住的世俗平民以及他們居住區(qū)域的統(tǒng)稱??梢钥隙ㄅ晾沟挠涊d是真實的,切合實際的。

      “察哈爾”這一詞來源于粟特語,不過融入蒙古語后該詞的基本含義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與蒙古歷史,尤其大蒙古國汗廷的機構(gòu)設(shè)置有直接聯(lián)系。大家所熟知的成吉思汗逝世前按照蒙古古老傳統(tǒng)把他的直屬軍隊“十萬一千人”以遺產(chǎn)形式傳繼給他的幼子斡赤斤那顏拖雷。其中所單列的“一千人”就是附屬于四大斡耳朵的世俗家仆——成吉思汗的“豁勒首千戶”。成吉思汗把它當做永久的紀念封賜給拖雷之妻嗦魯禾帖尼別乞來管領(lǐng)。成吉思汗專門留給兒媳嗦魯禾帖尼別乞的這些四大斡耳朵家仆——“豁勒首千戶”在“拖雷兀魯思”時代演變成“好陳察哈爾”。成吉思汗周圍比較知名的具有察哈爾身份的人有蒙力克、札八兒火者、忙哥撒兒之祖父搠阿?!对贰份d:“繼太祖嗣位,年尚幼,所部多叛亡,搠阿獨不去?!?8 其中的札八兒火者之札八兒是《元史》的寫法,其實此人就是《突厥世襲》所提到的察哈爾火者?!对贰份d:“札八兒火者,賽夷人。賽夷,西域部之族長也,因以為氏。火者,其官稱也?!贝巳藶槌杉己拱扒榜R后效忠一生,曾經(jīng)使金,為蒙古軍攻克中都立下汗馬功勞,得到成吉思汗的高度評價?!半拗灾链苏撸藘褐槎??!?9 《突厥世襲》也載:“成吉思汗于是派一個名叫察哈爾-闊者的官員為使者,往見阿勒坦汗?!?0 可見他們是同一個人。

      30 《新唐書》卷二二一下,《西域傳》。

      31 《新唐書》卷二二一下,《西域傳》;沙畹《西突厥史料》,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127頁?!鞍矅?,一曰布豁(Boukhara),又曰捕喝……康居小君長罽王故地,大城四十,小堡千余,募勇健者為柘羯。柘羯者猶中國言戰(zhàn)士也。”就是中亞Buqarar,王者為趙武氏(粟特人)??祰鵀椤洞筇莆饔蛴洝分械娘S秣建國,看來安國是比颯秣建國稍晚建立的城郭國。

      32 伯希和著,耿升譯《卡爾梅克歷史評注》,中華書局,1994年版,第69頁。

      33 薄音湖《關(guān)于察哈爾史的若干問題》,《蒙古史研究》第五輯,內(nèi)蒙古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版。

      34 和田清《東亞史研究·蒙古篇》,東洋文庫,1959年版,第487頁。

      35 霍渥斯《蒙古史》卷一,倫敦,1876年版,第385頁。

      36 和田清《東亞史研究·蒙古篇》第五,《論達延汗》。

      37 蘭斯鐵《蒙語書面語比較語音學(xué)》,引自《卡爾梅克史評注》。

      38 賽西雅勒《察哈爾概況》,《蒙古語文》,1980年第3期,第6~8頁。

      39 《蒙古語文》,1980年第2期,第55頁。

      40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xué)》(蒙古文版),1992年第2期,第90~95頁。

      41 《內(nèi)蒙古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蒙古文版),1995年第1期,第17~27頁。

      42 喬吉先生主張察哈爾之名在元亡后才出現(xiàn)。參見喬吉校注《黃金史》,1999年第2版,第487頁。烏力吉圖認同“圉師”和“仆人”的觀點。參閱烏力吉圖校注《大黃史》,1983年版,第231頁。

      43 策·達木丁蘇榮編《蒙古古代文學(xué)精品一百篇》,第80頁。

      44 《元史》卷一百二十四,忙哥撒兒傳。

      45 韓儒林著《穹廬集》,《讀〈史集·部族志〉札記》,扎剌兒條,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16頁。

      46 《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點校本,卷124,忙哥撒兒傳。

      47 寶音賀喜格,托巴達瑪搜集整理《江格爾》,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77頁。

      48 《元史》,卷124,忙哥撒兒傳。

      49 《元史》,卷120,札八兒傳。

      50 阿布爾-哈齊-把阿禿兒汗著,羅賢佑譯《突厥世襲》,中華書局,2005年1月版,第88頁。

      51 《和鄂爾勒克史》,《汗騰格里》(季刊),1983年第3期。

      52 《中亞研究》雜志(Zentralasiatische Studien),威斯巴登,1984年,卷17。

      (責(zé)任編輯 張海鵬)

      猜你喜歡
      察哈爾詞源詞義
      “Sentence”:詞源追溯、結(jié)構(gòu)意義與術(shù)語中譯
      從構(gòu)詞詞源看英漢時空性差異
      “五官”一詞源于五個人
      “頓”的量詞用法的詞源
      西夏語“頭項”詞義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察哈爾格西《厄魯特王統(tǒng)世系》譯注
      察哈爾右翼后旗蒙古語土語音系探究
      詞義辨別小妙招——看圖辨詞
      清代八旗察哈爾對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貢獻
      八旗察哈爾的編立及其與清朝可汗間的關(guān)系
      同江市| 高唐县| 平江县| 十堰市| 黔东| 鸡泽县| 绥中县| 上高县| 竹北市| 东乌| 美姑县| 神木县| 牟定县| 平度市| 邢台市| 天峨县| 卓尼县| 柯坪县| 綦江县| 淮北市| 武安市| 黄山市| 东明县| 黄石市| 惠东县| 梨树县| 武清区| 安义县| 甘洛县| 成安县| 隆子县| 文山县| 元阳县| 满洲里市| 泽州县| 阳东县| 晋宁县| 金乡县| 汶上县| 中江县|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