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著大學生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價值取向上的一種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對大學生個體的積極作用不言而喻。舞蹈,不僅僅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非藝術專業(yè)的普通大學生一樣可以跳出舞蹈精品。
[關鍵詞]非藝術專業(yè);大學生;舞蹈;精品;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一直以來都是各高等院校所關注的問題,它反映著大學生在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價值取向上的一種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在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舞蹈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舞蹈對大學生個體的積極作用不言而喻,但對舞蹈本身來說,不能僅僅將其視為豐富大學生課余生活的活動,不能僅僅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非藝術專業(yè)的大學生一樣可以跳出舞蹈精品。
舞蹈作品《選村官》即由一群非舞蹈專業(yè)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普通大學生來表演,自創(chuàng)作完成以來,2008年獲廣東省音樂舞蹈花會金獎、廣東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廣東省第三屆藝術節(jié)一等獎;2009年獲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廣東省第八屆魯迅文學藝術獎;2010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藝術節(jié)第十五屆“群星獎”,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舞蹈;2011年入選中央電視臺“我要上春晚”欄目,并被中央電視臺“舞蹈世界”欄目之“朱東黎舞蹈作品專輯”節(jié)目拍攝。本文將以《選村官》為例,來探討非舞蹈專業(yè)在校大學生舞蹈藝術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及與校園文化精品創(chuàng)作形成的內在聯系。
一、非舞蹈專業(yè)大學生學習舞蹈藝術的前提
普通高校舞蹈社團的開展往往是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進行,首先是學生要對舞蹈有興趣,但最重要的是這個團隊的導師,除了要具有深厚的舞蹈功底,還需要非凡的敬業(yè)精神和人格魅力。這才能激發(fā)和吸引學生跟隨老師長時間堅持用課余時間訓練學習。而非舞蹈專業(yè)的大學生在舞蹈學習中恰恰是熱情高漲的,究其原因:
1.當代大學生的物質生活充裕,他們精力充沛、思維活躍,卻也普遍容易陷入敏感憂郁、空虛度日的“亞健康”情緒中。在緊張的專業(yè)學習之余,他們希望掌握有別于書本理論知識且實踐性更強的“第二專業(yè)”知識。通過舞蹈學習,學生能正確調節(jié)心理波動和情感起伏,保持良好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提高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
2.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高校學子提前感受到競爭的壓力,危機意識和學業(yè)目標使廣大學生希望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學習舞蹈可以提高素質,擁有一門藝術特長,增加未來的競爭資本。
3.當前高校普遍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等方面加強了藝術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了學生感興趣并能自由把握的選修學習課程,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文化生活氛圍。
4.在學習、掌握舞蹈技能的過程中,學員們能夠培養(yǎng)團結友愛、協(xié)作互助、主動思考和積極樂觀的良好意識,其精神面貌保持健康、充實的狀態(tài),有益于釋放學習壓力和陶冶性情,使大學生活更充實、有意義。
5.舞蹈是各門藝術的集大成者,通過人體的律動展現生命情調最純粹、最真實的境界,能夠從大學生的心理思維、意識形態(tài)和心理行為層面,引導他們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目標,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
二、非舞蹈專業(yè)大學生學習舞蹈藝術的特點
舞蹈作為一門以人體為表現載體的藝術門類,對人體的各項能力自然有著較為苛刻的要求,也正因為如此,專業(yè)的舞蹈演員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肢體訓練以獲得更好的舞蹈表現。而對非舞蹈專業(yè)的大學生表演群體,教會他們理解、運用專門的舞蹈語言,使作品達到文化精品的水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1.非舞蹈專業(yè)學生學習舞蹈的不足:沒有接受舞蹈理論教育,缺乏舞蹈專業(yè)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舞蹈學習的基礎薄弱,包括身段、動作、力量、柔韌性、表現力等,欠缺持久的基礎性練習;舞蹈學習、練習的時間難以保證,非舞蹈專業(yè)的學生往往以自身的專業(yè)課程學習為主,舞蹈學習為輔,需要付出的努力和時間更多。
2.非舞蹈專業(yè)大學生學習舞蹈的優(yōu)勢:不會拘泥于舞蹈專業(yè)知識的固有模式,能從較高層次閱讀舞蹈文化,舞蹈者心理日趨成熟,思維日益嚴謹,自我約束的要求高,形成的獨立思考意識有利于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升舞蹈創(chuàng)作的水平、質量;沒有囿于長期性、系統(tǒng)性舞蹈教育形成的定勢思維,非舞蹈專業(yè)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可塑性很強,表現在對舞蹈語言的快速領會和掌握,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有效保持,師生的雙向交流、理解溝通和互助促進,有利于作品的整體完善和創(chuàng)作靈感的豐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拓寬了知識面,強化了理論學習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綜合理解能力和正反雙向思維能力,對閱讀舞蹈語言、體會內涵思想、執(zhí)行創(chuàng)作要求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非舞蹈專業(yè)在校大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
通過上述的原因與條件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教育對象特定的情況下,大學生舞蹈藝術能力的提升最終會促進校園文化精品的產生,兩者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也就是說,如何教非舞蹈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舞”出文化精品,其根本就是培養(yǎng)非舞蹈專業(yè)在校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舞蹈藝術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是身體的柔韌性、軟開度等專業(yè)技能,更多的是舞蹈感受、理解能力與表現能力。
首先,藝術教育理念與培養(yǎng)方法應遵循美的原理和藝術規(guī)律。宗白華在《美學散步》中提到:“舞,這最高度的韻律、節(jié)奏、秩序、理性,同時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動、力、熱情,它不僅是一切藝術表現的究竟狀態(tài),而且是宇宙創(chuàng)化過程的象征?!比藗儗γ赖淖非鬅o止境,美與藝術的本質也不會改變。美的原理是事物最純粹、最真實和最美好元素的集合,包含對真、善、美的再現、宣揚和升華;藝術規(guī)律則是藝術發(fā)展的內在統(tǒng)一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藝術教育和舞蹈創(chuàng)作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產生積極的意義。
其次,藝術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充分認識受教者的身理、心理特點。《選村官》的表演者雖然都是非舞蹈專業(yè)的在校大學生,但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嚴格教學訓練,合理運用目標激勵法,把握和運用普通大學生的優(yōu)勢條件,揚長避短,他們表現出了良好的舞蹈素養(yǎng),一樣能夠靈活自如地駕馭舞蹈素材,較好地演繹出作品的內涵,最終也實現了舞蹈藝術教育與創(chuàng)作功能的合理、有效結合。
四、校園文化舞蹈精品應具有的特點
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因普通高校大學生在身體素質、能力方面與專業(yè)院團的舞蹈演員相去甚遠,由普通高校學生完成的舞蹈作品不可能會有高超的技巧展示,因而需要強化作品本身的文化底蘊。
1.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素材應關注傳承民族地域本源文化,因為面對博大、厚重的中華文化積淀,其提升的空間與潛在的創(chuàng)新價值非常大。呂藝生說:“舞蹈者通過融合京劇中的快板,營造了農村在選舉村官的熱鬧場景,舞蹈用了別人不用的語匯,演員表演非常樸實到位,擅用幽默手段,演員在舞臺上笑,觀眾在臺下捧腹大笑,既體現了農民渴望走上富裕的道路,也表現了大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風貌,很有時代感!”《選村官》關注本土文化,也緊扣地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一方面豐富了作品內涵,深化了主題層次;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在排舞、練舞的過程中,親身去感受、體會民俗風情,能加強他們主動關注、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熱情。
2.強調舞蹈藝術作品立意的時代性,關注社會發(fā)展主題。如唐代《舞賦》所言:“樂者所以節(jié)宣其意,舞者所以激揚其氣。不樂無以調風俗,不舞無以攄(發(fā)表)情志?!彼囆g能力的培養(yǎng)要扎根本身所處時代發(fā)展背景的土壤,除了學習美化的藝術知識,還要有新意,符合當代審美理念,能被大眾“閱讀、理解”。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相得益彰,能夠賦于作品深刻、鮮明的思想意韻,倡導宣揚積極向上的新理念、新意義,能夠陶冶情趣,美化心靈,修養(yǎng)人性,《選村官》以我國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為時代背景,以百萬大學生響應黨的號召到農村當村官為切入點,將億萬農民的民主化進程與嶺南文化巧妙地結合,以獨特的藝術視角瞄準大學生和農村百姓直選“村官”這一特定情景,藝術地再現了“大學生到農村,競選村官當主任,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路上大步奔”的時代主題。舞蹈風格幽默、搞笑,既有舞蹈性,又巧妙地地融入了小品元素,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又對“選村官”這一社會命題產生了哲理性的思考。
綜上所述,非舞蹈專業(yè)在校大學生的藝術能力培養(yǎng)雖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但高校的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和教學體系擁有良好的基礎,只要能把握條件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校園文化精品的產生和大學生藝術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