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把文章交給老師后,他期待的是什么?他們首先期待的肯定是表揚和贊許。所以不一定要給學生習作指出缺點。即便是要指出缺點,也要分清情況,采用科學合適的方法。
關(guān)鍵詞:表揚和贊許 高興地寫 敬重寫作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意識到我們所面對的文章是“學生的”,我們批改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所以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學生所想,評學生所需,這樣才能有利于指導學生寫作。
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一下:學生把文章交給老師后,他期待的是什么?我們都知道,學生每一次作文,都是艱苦的創(chuàng)造過程,搜索資料,挖掘主題,梳理思路,組織表達,直到完成全文,這需要耗費多大的精力??!如果作文命題恰巧觸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寫作水平又比較高的話,這個過程還可能相對容易些;如果水平一般,命題又讓人感覺無話可說,那就困難了,可能經(jīng)過苦思冥想搜腸刮肚之后還沒有湊夠字數(shù)。由此可見,不管最后呈現(xiàn)在教師面前的是一篇什么樣的文章,它都是學生汗水與情感的結(jié)晶,是一項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當他把這件作品交給老師審閱的時候,他會期待什么,期待老師指出缺點以利于今后的改進嗎?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肯定少之又少,那他們所期待的就應該是表揚和贊許。如果每次經(jīng)過努力之后看到的總是缺點和不足,那會令人多么失望!長此以往,誰還會有興致寫作呢?筆者曾進行過一次調(diào)查。能接受老師提出意見的約為25%,能自覺按照老師提出的建議寫作的約為14%。由此可見,我們不一定要給學生習作指出問題。
況且我們都知道,寫作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還取決于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領(lǐng)悟能力等很多方面。在我們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過程中,常見這樣的現(xiàn)象:有的學生即使看到了老師指出的問題,也不會修改,或者修改不到位;即使這個問題改正了,可隨之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既然如此,我們何必打擊學生們的積極性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還有什么比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更重要的呢?如果學生們在老師的激勵下堅持寫作,那么相信他的寫作水平會逐漸提高的。南京師大附中著名特級教師王棟生老師曾說過,寫作教學中“最有價值的是對寫作的愛,至少要能有對寫作的敬重”[1],“只要學生是在高興地寫,他的寫作能力完全是有可能提高的”。[2]
每次批改作文時都指出缺點,或提出意見和建議,這如果不是習慣性做法,就應該是完美主義的表現(xiàn)了。我們教師自己在寫作方面就存在不少問題,不夠完美,又怎么能強求學生完美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教師自身很完美,也不能強求學生完美,因為學生和老師是完全不同的個體。王棟生老師還指出:“提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很可能會抹殺了學生原本就比較脆弱的寫作期待?!盵3]現(xiàn)在高考都允許滿分作文存在,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為什么不給學生一個滿分呢?學生認真寫作,敬重寫作,即使存在問題,又怎么不能包容呢?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缺點都不提,那么什么樣的缺點可以提呢?筆者個人認為,一是短時間內(nèi)能夠改正的。比如書寫不認真,字數(shù)嚴重不足等,這是寫作態(tài)度方面的,只要稍加注意即可改正,應當指出并嚴厲批評。再比如要求寫作議論文,卻寫成記敘文,這是知識理解方面的錯誤,弄清楚即可改正。二是一貫存在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作文一貫語句不流暢,或是開篇啰嗦等,這樣的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認識到,以利于今后的寫作。
同時我們應注意指出問題的方式方法。第一,采用面批方式。如果是態(tài)度方面的,要嚴厲批評;如果是知識方面的,要熱情地講解;如果是一貫的寫作缺陷,要采用合適科學的方法指出,并透徹分析。這樣,把老師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變成師生之間的交流過程,老師對學生真誠的批評和鼓勵,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老師的關(guān)心和愛護,積極接受老師的教育。第二,一次指出的問題不要過多,一點即可,多了容易讓人無法接受,或無所適從。第三,用表揚代替批評。比如,有的學生文章材料不夠豐富,降低了說服力,那么講評時就選擇材料豐富的文章進行表揚,學生自然就可認識到自己作文的差距了,這比直接指出缺點更易于接受。
總之,批改學生作文,要時刻透過文章看到學生,把學生放在第一位。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和需求,才能切實指導學生寫好文章。
注釋:
[1]王棟生:《至少要有對寫作的敬重和愛》,中學語文教學,2011年,第6期。
[2][3]王棟生:《為什么不要提過高要求》,中學語文教學,2011年,第11期。
(梁玉美 山東省膠州市職業(yè)教育中心 2663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