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慧
編寫課程綱要是鄭州市在道德課堂號召下對一線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方法的一項有效措施,近兩年中我們一直在路上摸索前進,其中有經驗收獲,也有迷茫和困惑!
一、課程綱要實施的意義
所謂“學科課程綱要”,個人認為就是指學科教師依據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制的某學期、某門課程、體現課程元素、指導學生“學”與教師“教”的計劃綱要。此項活動在我校開展以來,為我校的教學帶來了一股新的氣象——改變。
首先,改變了學生。在教師學科課程綱要的引領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張揚。他們在綱要引領下開始了有目的、有條理的預習和學習。也就是說教師的綱要為孩子們的學習指明了方向。如,這是六年級學生在預習中所畫出的單元知識樹、課文結構圖。而這些也進一步奠定了孩子們在課堂上精彩的學習瞬間。
其次,改變了教師。在綱要的編寫當中,進一步加強了教師的目標意識、教材意識、學生意識,進一步鍛煉了教師的宏觀把控能力。使得大部分教師紛紛走上了教材解讀的道路。如我校沙美麗老師、王雅琪老師,在上級組織的各級“研課標說教材”活動中,屢獲佳績。這些都可以說是在綱要的編寫中提升了教師的理論水平,也促使他們向專業(yè)化的臺階邁近了一步。
最后,改變了課堂。學生在課堂顯得生動而有活力,教師也教得輕松,課堂充滿了生機。
二、實施中的困惑不足
雖然在綱要的編寫中為教學帶來了一些改變,同時也帶來了困惑,主要有:①目標意識略顯單一;②課程內容缺少深度;③課程實施忽視了學生;④課程評價過于模式化。
以四年級下冊語文為例,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在目標的編寫中大部分老師還是局限于本冊本單元的目標,而對于總體目標或是學段目標則很少涉及。其實目標意識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和綱,是每位教師應首要具備的,每一冊或是單元的目標也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應處在一個承上啟下的聯系當中。所以,這像樣的目標就略顯的單薄了。
其次、在對課程內容的把握中,大多也僅限于對所呈現的文本內容上,如這冊包括幾個專題,多少篇課文。卻忽視了語文知識和技能這方面的內容,這對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不能不說是一個缺失。
再次、課程的實施部分,多數依然停留在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來建議教學。忽視了學生學的情況和學的步驟。這個角度的扭轉還是只停留在口頭上,缺少了具體措施的保駕護航。歸根結底依然是要解決在教師的潛意識中誰才是課堂主體。在綱要的編寫過程中,確立了帶學生到哪里去的目標意識后,要解決的就是如何引導學生到那里去的問題了!只有做到了這個,我們老師的教才能真正的為學生的學服務。
最后,課程評價,也就是如何判定學生走到了那里。這一部分的編寫大多有些程式化,大多還停留在習慣態(tài)度、作業(yè)情況、考試情況等方面,缺少了可以實施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何才能讓評價更具體可行應是我們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三、整改措施
針對上述編寫中存在的種種困惑和不足,我認為在今后的綱要編寫中應著力做到以下幾方面:
1.樹立好三個意識
(1)目標意識。認真研讀課標,把握學科思想,明確學科課程目標,將本冊目標、單元目標,放在前后聯系著的目標體系當中。
(2)教材意識。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本,在并編寫綱要前必須認真研讀教材,即把握教材的文本內容,又要把握學科的知識體系。
(3)學生意識。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的主體,將課程實施的角度真正扭轉到學生的視角,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
2.做到兩個明確
(1)明確課程綱要與教案、教學進度的不同。切忌將三者混為一談。
(2)明確課程評價的目的性。歸根結底是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所以一定要考慮到評價實施的可操作性。
在編寫課程綱要中,我們能提前做到這些,也定能讓其更好的發(fā)揮它的作用,更好的服務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課程綱要的編寫與實施中,我們都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