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日榮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第三卷《王安石三難蘇學士》中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天,蘇東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在王安石的書桌上,蘇東坡看到了一首詠菊詩的草稿,才寫了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碧K東坡看到這兩句詩后,心想王安石真有點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與秋霜斗,從來所見到的菊花,只有干枯在枝頭,哪見過被秋風吹落得滿地皆是呢?“吹落黃花滿地金”顯然是大錯特錯了。于是他提起筆來,續(xù)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鳖}完后就獨自走了。王安石看到了蘇軾的這兩句詩后并沒有聲張,他知道這個年輕人有點太過自負,他想用事實來教訓他一下。不久,王安石便借故把蘇東坡貶湖北黃州。蘇東坡認為這是王安石報復他,所以心里很是不服氣,但也只能服從調(diào)遣。轉(zhuǎn)眼到了九九重陽,秋風刮了多日,這天風一停,蘇東坡便邀請好友陳季常到后園賞菊。到了園里一看,只見菊花紛紛落瓣,滿地鋪金,枝上卻連半朶花也沒有。他頓時目瞪口呆,想起給王安石續(xù)詩的往事,才醒悟只因自己的膚淺才犯下那種無知的錯誤。
蘇軾因為自己的見識短淺,在王安石面前出了一次大丑。無獨有偶,王安石也因改詩犯過同樣的錯誤。
據(jù)說,王安石任任宰相時,當時潮州(當今的廣東)有位文人去拜訪王安石,并要求王安石為他改詩,原詩是“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王安石一看這詩就笑了,明亮的月亮怎么會叫呢?黃狗怎么能臥在小小的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筆將這兩句改為了“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合情合理,那位潮州人看后笑笑,一言未發(fā)。王安石進拜宰相期間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zhàn)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王安石兩起兩落,熙寧七年(1074年)年罷相,次年復相;熙寧九年(1076年)再次罷。為了疏解煩悶的心情,王安石游歷南方,來到了潮州,他暫時居住的地方有一個很大的庭院,里面的花開得很艷麗,有一個花農(nóng)在忙碌著,王安石便詢問花農(nóng)在干什么,花農(nóng)回答:“我在捉蟲子?!蓖醢彩秃芎闷妫骸澳愕幕ㄩ_得這么好,怎么還會有蟲呢?”花農(nóng)回答:“有一種蟲叫黃犬蟲,它很厲害的,它喜歡啃食花心,花的莖部還會流膿,被它這一折騰,花就活不了了?!被ㄞr(nóng)話音剛落,王安石就想起了數(shù)年前那個潮州文人讓其改的詩,原來詩中指的“黃犬”不是指黃狗,而是指黃犬蟲呀。當夜,王安石睡不著,讓當?shù)厝伺闼ド⒉剑敃r天上的月亮很明亮,寂靜的夜里傳來婉轉(zhuǎn)動聽的鳥叫聲,一般的鳥兒都不會在半夜時分鳴叫,王安石感到好奇,便問那是什么鳥,當?shù)厝烁嬖V他:“這種鳥叫明月鳥,越是明月當空的時候叫得越歡?!蓖醢彩胖滥蔷湓娭械摹懊髟隆敝傅牟皇翘焐系脑铝?,而是明月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