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齊魯文化中忠、孝、義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價值取向,反叛的水滸英雄來自齊魯大地,潛移默化中自然吸收了其文化精華,本文以另辟蹊徑,以獨特的視角對水滸英雄的忠、孝、義等做特別的詮釋。
[關(guān)鍵詞] 齊魯文化;水滸英雄;透視
齊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源從先秦齊國和魯國,是以東夷文化和周文化而發(fā)展建構(gòu)的特有地域文化。齊魯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源頭,它對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千百年來,在齊魯大地上產(chǎn)生了諸如孔子、孟子、墨子、孫武、孫臏等一代代圣賢,在其文化思想傳承下獨特的忠孝義等特質(zhì)也逐漸成為齊魯文化的特殊符號,忠、孝、義是我國古代廣為傳頌的道德規(guī)范,歷代統(tǒng)治者和社會輿論均以此為主要道德價值取向,在孔孟主導下的齊魯文化更是有其深深的鉻印?!端疂G傳》中一百單八將性格獨特,人物形象豐滿,幾百年來備受人們津津樂道,人們喜歡水滸英雄的敢愛敢恨,更從這種敢愛敢恨中讀懂了適于中國傳統(tǒng)的忠孝義思想,反叛的水滸英雄來自齊魯大地,自然充分吸收了齊魯文化的養(yǎng)料精華,小說從另外一個方面對忠、孝、義做了特別的詮釋。
一
齊魯文化中特別強調(diào)忠君不二,人們總是有一種無形的忠君報國、光宗耀祖的思想,在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中,這的確是一種人生正道。然而北宋末年,高俅、蔡京、童貫、楊戩奸臣當?shù)?,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陰謀,大肆培養(yǎng)、啟用奸臣小人,忠義之士報國無門,反遭奸臣陷害,現(xiàn)實中的矛盾產(chǎn)生了像梁山好漢這樣的反叛集團。縱觀梁山好漢的坎坷經(jīng)歷,他們主觀都把自己的遭遇歸結(jié)到奸臣、貪官污吏之手,很少涉及到皇帝的昏庸無能,這反映了他們對皇帝的極度崇拜,不管自身境遇如何首先要忠君。梁山好漢后來聚義梁山,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幟得到普通認可,實際上這只是為替天子行道,可見,愚忠思想普遍存在于梁山好漢之中。
處于社會底層的阮氏三兄弟以打漁為生,面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重壓,辛勤勞動難以維持生活,他們反抗官吏,但態(tài)度卻是非常特別的,正如阮氏兄弟所唱:“打魚一世蓼兒洼,不種青苗不種麻。 酷吏臟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薄袄蠣斏L石碣村,稟性生來要殺人。 先斬何濤巡檢首,京師獻與趙王君!”這樣鮮明的態(tài)度實際上反映了他們對大宋皇帝忠心不二,誓死效忠。
宋江更是這一忠君思想的代表,這種思想貫穿從押司到梁山頭領(lǐng)的全過程。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宋江認為是“違反法度”。宋江因殺了閻婆惜,無路可去,便他不愿上梁山,認為梁山是強盜的匯聚之所,去了就是同流合污。宋江在刺配江州的途中,晁蓋派劉唐等人迎接他上山,劉唐要殺掉兩個押公解人,宋江卻說:“這個不是你們弟兄在抬舉宋江,倒要陷我于不忠不孝之地,若是如此要挾我,只是逼宋江性命,我自不如死了?!被s勸他把枷鎖打開,他正色道:“賢弟,是甚么話!此是國家法度,如何敢擅動!”由此可見,宋江此時是想按國家法度服刑后再去做一個良民。當時,他拒絕留在梁山“這話休提!這等不是抬舉宋江,明明是苦我……便是上逆天理,下違父教,做一個不忠不孝的人,在世雖生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緣只就眾位手里乞死?!彼谓难孕斜砻魃狭荷铰洳轂榭?、背叛君王比死更可怕,他寧可選擇死亡,也絕不上梁山造反,可見宋江對朝廷、皇權(quán)的忠是根深蒂固的。宋江最后在江州法場被梁山好漢所救,他做順民的各條道路完全堵死,在如此無奈下,宋江才總算是被逼上了梁山。然而宋江的這種“逼上梁山” 并沒有消除他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只是暫時斷絕做順民念頭,用宋江自己的話來講就是“無處容身,暫占水泊,權(quán)時避難,造惡甚多。”忠君思想使梁山好漢對皇帝有著過度的崇拜,這也促使梁山后來的全伙招安,以至全軍覆沒,這無疑是“愚忠”這一思想結(jié)出的惡果。
二
孝是晚輩對長輩的一種感恩和敬愛的情感和行為,齊魯文化更是推崇孝行天下,水滸英雄在一定層度上沖擊著當時社會固有的秩序、道德規(guī)范,他們終日在江湖上、戰(zhàn)場上打打殺殺,但他們又都是極具人間溫情的孝子,他們并未忘記自己的孝心孝行,他們的孝行使得《水滸傳》產(chǎn)生了一種難得的人情味。
宋江出身于一個深受齊魯文化影響的地主家庭,小說賦予宋江很多綽號,其中一個便是“孝義黑三郎”,這個外號可以看出宋江是一個孝子。宋江以恪守信義、有始有終聞名于江湖,宋江殺了閻婆惜后流蕩江湖,率眾對抗官府,為了保存實力原先準備投奔梁山,然而他卻在半路而歸,其原因就是宋江要奔喪,盡孝心。宋父宋太公曾叮囑宋江不能上梁山做盜賊,宋江講孝道,恪守父訓,不忌梁山好漢最看重的義氣,不顧眾多梁山好漢的多次苦苦請求,死活不上梁山,而且還以死相威脅。最后宋江無奈之中去了梁山,但上山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家中搬取老父上山,昏定晨省,以盡孝敬,以絕掛念?!痹邶R魯文化中,孝與忠又似相輔相成,大孝就必盡忠、盡忠便是盡孝,忠孝在這里形成了一個結(jié)合體,只不過宋江江身上的忠孝同屬“愚”而已。
在梁山孝子中的李逵想去接老母親上梁山享福,但在去接老母親的路上遭遇到了兩件意想不到的事,一是李鬼冒充李逵在路上搶劫,被李逵逮個正著,按李逵的性格,李鬼打著自己的名號搶劫,損壞了自己的名聲,一板斧殺了李鬼是合乎邏輯的,但當李逵聽李鬼是為了贍養(yǎng)家中老母,不但沒有殺他,反而還送了十兩銀子給他,勸其走正道,李逵之所以容忍了李鬼,是因為念他有一顆孝心,這的確是一種根植在齊魯大地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孝之情。二是李逵在馱母過程中發(fā)生了意外,母親被老虎吃了,李逵一怒之下盡殺四只老虎。接母初衷、長途馱母與盡殺四虎,這些都表現(xiàn)了李逵的誠懇孝心,這種孝是一種反哺之私,這是回報父母最典型的物質(zhì)方式。在《水滸傳》中,李逵生性彪悍,看似一個頭腦簡單,情緒不定的人物,標志性的武器兩板大斧也是不分緣由,想砍就砍,見人就殺,但唯獨對母親的孝心卻表現(xiàn)的那般理智與誠懇,足以可見齊魯大地中的孝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哪怕他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惡徒。
三
朋友、兄弟之義莫過于梁山好漢,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他們以“義”紐帶,因“義”而聚,形成了一個堅強的集體。早期梁山首領(lǐng)王倫輕義,導致了后來的火并,王倫也因此而喪了命,后來宋江重義,梁山義軍才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宋江號稱“及時雨”,這在小說中也是有交待的,《水滸傳》第18回宋江剛出場的時候,就對“及時雨”作了一番介紹:“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jié)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住,終日追陪,并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霍,視金如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源松綎|、河北聞名,都稱他作及時雨。”宋江之義與梁山息息相關(guān),宋江仗義,才會舍命給晁蓋通風報信;宋江殺了閻婆惜后,在江湖上游蕩說服了花榮、燕順等上梁山,增強了梁山的實力;宋江刺配江州,眾好漢為救宋江劫法場,白龍廟小聚義使一大批好漢上了梁山,奠定了后來成規(guī)模的梁山義軍。宋江以“義”領(lǐng)導梁山,梁山一百單八將大部分入伙,都與宋江的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宋江為人仁厚、講義氣,講禮節(jié),講信用,使眾多頭領(lǐng)無不心服口服,心甘情愿聽從他的領(lǐng)導。當然在其他水滸英雄之間也深刻體現(xiàn)出了朋友之間的無私之“義”。武松為報答施恩,醉打蔣門神表現(xiàn)了一種點滴恩情涌泉報的江湖義,魯智深護送林沖則是一種路見不平拔刀助的狹義……這種“義”在梁山英雄身上廣泛體現(xiàn),使得他們真心誠意、坦誠相待,這種義對付敵人最好的精神武器。
梁山好漢的“義”在梁山好漢在排座次時推向了最高潮,“一百八人人無同面,面面崢嶸,一百八人,人和一心,心心皎潔,樂必同樂,生必同生,死必同死?!比欢x此時的升華也為將來梁山好漢的解體埋下了伏筆,義成為他們身上的束縛,當宋江表明“望天王降詔書招安,心方足”時,武松、李逵知道宋江意為所圖,流露出了強烈的不滿,但他們不愿意破壞義,宋江也正是利用 “義”使水滸英雄走上了“盡忠”的悲劇道路。梁山好漢在為朝廷賣命的過程中逐漸認識了盡忠的本質(zhì),進而逐漸開始掙脫“義”的束縛,魯智深、武松、燕青、戴宗、阮小七、柴進等大批人離開了梁山好漢的隊伍,加上戰(zhàn)死,被朝廷陷害致死,一個因“義”而維系起來的梁山義軍最后紛紛掙脫了“義”的束縛,水滸英雄成于義,而毀于義。
參考文獻: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王意如.四大名著百話[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4.
[3]施正康、施惠康《水滸縱橫談》[M]學材出版社,1996
[4]曲家源.《水滸傳》新論[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5.10.
[5]丘振聲.水滸傳縱橫談[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2.9.
[6]葛楚英.談《水滸》的“忠義”[A].湖北省水滸研究會.水滸爭鳴[C].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982,129-130.
作者簡介:韋文華(1979—),男,湖北仙桃人,湖北省仙桃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及相關(guān)文化現(xiàn)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