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廣輝
摘 要:靈動開放的數(shù)學課堂應該是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師生在教學互動中隨時都有可能生成新的資源。然而,動態(tài)的生成必然是不可預測的,有些是預設之中的,有些則是意料之外的。面對課堂中林林總總的教學生成,必須保持一份從容和睿智,掌控好教學生成的“度”,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關鍵詞:教學;生成;度
理想的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課堂的精彩往往來自精心預設基礎上的絕妙生成。然而,動態(tài)的生成必然是不可預測的,有些是在我們預設之中的,有些是在我們意料之外的。
古人云:過猶不及。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一個度,所以開發(fā)和利用生成性資源,我們也必須掌控好合適的“度”,使之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讓教師教得順手,學生學得輕松。
一、把握“效度”,不為生成而生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的技巧不在于能預測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和變動?!泵鎸φn堂的意外生成,教師若置若罔聞,繼續(xù)按原來的教學預案,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當然是不對的。然而,為了所謂的生成,“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教學內(nèi)容的生成,要注意分析其是否有效,是否偏離了整體的教學目標,要體現(xiàn)生成的有效性,凸顯數(shù)學的本質(zhì)。
凡是教過“商不變性質(zhì)”一課的教師都有同感,由于學生知識水平有限,教師在選擇研究素材時會回避小數(shù)、分數(shù)的倍數(shù)問題,把它視為禁區(qū),不敢觸及。本案例中教師開發(fā)了潛在“生成性問題”,教學過程突破了“禁區(qū)”,使它變成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學生初步體驗探索研究的過程,分享探索成功的樂趣,獲得超越教材的知識;教師在打開學生生成問題天窗的同時,也為自己的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機。
“生成”應該是有機的,但不是隨意的;“生成”應該是開放的,但不是放任的。作為數(shù)學教師,我們要理解數(shù)學的本質(zhì),尊重它的價值和內(nèi)涵,使數(shù)學本質(zhì)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面對課堂瞬間即逝的“生成”資源,我們既不能棄之不理,也不能信馬由韁,而要精心篩選,合理點化,使生成更具效用。
二、控制“難度”,別讓生成變?yōu)樨摀?/p>
關注教學生成是必須的,尤其是有價值的生成資源。對其合理的把握和利用能為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帶來勃勃生機,使數(shù)學學習更加的靈動和深刻。然而,教學生成所能產(chǎn)生的價值更多的要依賴于教師的掌控和調(diào)節(jié)。如果不考慮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教材的知識體系,人為地放大生成,拔高生成有時反而會給教學帶來不利的影響。
案例:蘇教版三上“除法復習”第9題。
在帶領學生理解題意后,我提出了書上的問題:“你準備怎樣租船?”
生:我覺得應該全部租大船,因為租大船比較合算,42÷4=10(條)……2(人),共需要11條。
師:你知道的真不少!不過租11條大船真的最省錢嗎?還有沒有更加省錢的方案呢?先在小組里討論,把你認為最省錢的方案寫下來,并算一算需要多少錢?
學生例行公事式地討論后一臉茫然,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下我也有點茫然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課后,我詳細地翻閱了三到五年級的教材和教參,才意識到自己犯了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三年級學生還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要他們計算哪種方案最省錢,姑且不說能不能想到好的方案,就計算某一方案需要花多少錢而言也是十分困難的事。而我自己主觀地認為學生知道大船省錢,就可以做一些這方面的嘗試和探究,為以后研究“最佳方案”做好鋪墊,可是到頭來卻讓教學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面對豐富的教學生成時,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判斷,要從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角度用心捕捉和篩選學習活動中反饋出來的鮮活課程資源,把握好理想的尺度,合理地加以利用。
三、調(diào)控“廣度”,別讓生成淪為空洞的風景
新課程背景下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方式有了根本的轉(zhuǎn)變。教學的開放性有了明顯提高,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解放的同時,教學生成的隨機性也越來越強。但是,面對課堂教學中豐富的生成性資源,還要充分考慮教學的目標定位,做到心中有數(shù),適可而止,不可無限制地“尊重”,放開了最終卻收不回來。
案例:蘇教版六上“分數(shù)除以整數(shù)”教學片段。
我當時一下子就懵了,滿以為學生肯定會回答乘倒數(shù)的方法,結(jié)果卻出現(xiàn)了意料之外的情況,因為一時也不能確定這種方法是否合理,只好又把問題拋給了所有學生:“你們覺得這樣算可以嗎?”學生們一下子炸開了鍋,你一言我一語,有說行的,也有認為不可以的,時間浪費了不少,卻沒能說出個所以然來,由于自己缺乏對這一方法的預判,我也不敢妄下定論,只好草草收場。
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受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影響,有時會產(chǎn)生一些看似合理卻難以讓人理解的想法,深究這些想法固然有一定的數(shù)學道理,但是對于新知的學習卻沒有積極的意義,過度關注有時反而會背離教學目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在遭遇這樣的境遇時,大可不必為沒有給予關注而覺得懊惱。
充滿活力的高效課堂,對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因此,我們要不斷研究自己的數(shù)學課堂,并在實踐研究中不斷反思和總結(jié),把握好“度”的學問,讓師生的激情與智慧交融,讓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和無窮的魅力。
參考文獻:
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常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