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啟輝
摘 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yè)”,凸顯了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當今世界上許多先進國家之所以先進,就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然而,我們國家雖然把《教師法》寫入憲法,但執(zhí)行卻不到位,教育改革一次次的失敗,究其原因在哪里?教師的師魂是什么?
關鍵詞:師魂;理念;滋養(yǎng);制度
據(jù)有關報道:某某教師進行有償補課;某某教師體罰學生等。而真正上課的教師除了上課還是上課,除了作業(yè)還是作業(yè),除了批評還受批評。有這種情況,難道與當今社會制度和體制完全沒有一點關聯(lián)?如此下去,教育還談什么教育,教師還談什么教書育人!教育改革能成功?教師的師魂在哪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古人把教師比作“蠟燭、春蠶”,在網(wǎng)絡信息的今天,教師不能以簡單的“春蠶、蠟燭”來概括,“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對于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其中就道出了教師的師魂——學習思考,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海納百川。教師讀書不僅為了學生、也不僅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更是出自教師內心的需要、對知識的渴求、對教育的執(zhí)著。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枯燥乏味的死啃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學術著作,這樣才能駕馭教材,超越教材,讓學生愉快學習。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師高弟子強”,教師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社會地位的低下,抱怨法律的不公,抱怨經(jīng)濟收入比不上一般的農民工等,應當在自己所教的學科中,讓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學生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所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僅只是滄海一粟,融入新的教學理念,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專心地讀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舉的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讀書,就是用他的終身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拓展自己的教學思維,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師的學習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溪流來滋養(yǎng)它。這樣才使大海永遠保持寬闊和活力。老師,讀書吧!只有這樣才能吸收到豐富營養(yǎng),讓自己豐滿。
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能正視自己之短,又能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能總結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經(jīng)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據(jù)有關報道:某個先進國家一年平均每人讀完三本書;而中國一年平均每三個人才讀一本書。我們的時間用在何方?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老師,讀書吧,讀書不僅為別人,更是為了自己。時間是公平的,教師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把學生教好了,世界才會有改變!
(作者單位 重慶市江津區(qū)駱來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