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玉萍 張結海
H7N9的到來,讓不少人驚恐不已。比如上海市常住人口至少有2000萬,迄今為止上海因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僅十多例;而去年上海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就有916人,遠遠高于現(xiàn)在的禽流感,卻未對我們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影響。沒聽說什么人因此害怕出門坐公交,也沒聽說什么人談車色變,可為什么H7N9會給人們帶來心理緊張呢?
“直覺”告訴我們該害怕
假如現(xiàn)在剛剛發(fā)布了兩條新聞,一條是關于一輛客運大巴翻車造成其中50名乘客死亡,一條是關于一架民航客機失事造成機上50人全部罹難。你們覺得看了新聞后,自己近期出門是會更害怕坐巴士還是更害怕坐飛機呢?大多數(shù)人的回答是更害怕坐飛機。
每天人們都會從周圍獲取無數(shù)信息,包括報紙、電視、雜志、廣播、微博、微信、家人、朋友、同事……對于一個熟悉的信息,人的大腦會習以為常。而在面臨一個不熟悉甚至可以說是復雜的問題時,人們會更多地使用自己的直覺。直覺的力量很強大,它會很快幫我們得到答案并做出決定,但因為它不夠理性,所以出錯的時候往往更多。
美國“9·11”后,由于電視里整天播放飛機失事鏡頭,令人直覺認為坐飛機很可怕,即使是長途出行也改選自駕或乘坐長途巴士。事實上許多人并不知道,飛行的安全程度其實是駕車的3倍(每公里)?,F(xiàn)在的情況也很類似,由于H7N9是一種新型流感,大家對它不熟悉,越不熟悉的事物越會令人沒有安全感,于是直覺告訴人們它非??膳?,會死人,連帶著覺得雞、豬以及禽類都很可怕。至于為什么可怕,能說清楚的就沒多少人了。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連這個新型流感的名稱都說不清,只是每天都聽媒體在講,就跟著莫名恐慌。
“直覺”的錯誤讓我們莫名害怕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請參與調查的被試勾出一對詞組中,哪一個更可能是美國常見的死亡原因:⑴“糖尿病”還是“謀殺”?⑵“颶風”還是“被閃電劈死”?⑶“交通事故”還是“胃癌”?⑷“被鯊魚咬死”還是“被飛機上掉下來的零件砸死”?
好了,如果你對大眾心理學有興趣,那么在公布正確答案之前先跟心理研究人員一起學習一個心理概念:易得性直覺。
“易得性直覺”是我們在生活里下意識地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直覺,它指的是人們不根據(jù)客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而依據(jù)自己是否能在腦子里立刻想出一個例子,從而對某事發(fā)生的頻率下結論。在正常情況下,易得性直覺是有效的,因為普通的事件當然要比不尋常事件更容易被記起或者想象出來。但在某些情況下,直覺也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
由于參與調查的被試更容易回憶起媒體每天的頭條新聞,比如謀殺、車禍、颶風或者游泳傷害事件,于是他們運用直覺紛紛選擇了錯誤答案。事實上,美國每年死于糖尿病或胃癌的人數(shù)是死于謀殺或交通失事的兩倍,死于閃電的人數(shù)也遠遠多于颶風,而每年被飛機上掉下的零件砸死的人數(shù)是被鯊魚攻擊致死的30倍。
永遠理性地對待突發(fā)事件
日本海嘯造成核電站泄漏,于是無數(shù)人對核電恨之入骨,因為在判斷核電的好與壞時,他們想到的是“核電站泄漏”,而完全忘記了它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過多少光明和福祉。
同樣,每次發(fā)生禽流感,雞、鴨以及各種健康無辜的鳥類都跟著不受人待見,避之唯恐不及。平時去做客,主人殺雞款待你會覺得是一種禮遇,如今你會覺得“他想害死我?。俊睘槭裁??就因為我們的易得性直覺在作怪。
心理研究發(fā)現(xiàn),每次有災情或者疫情發(fā)生,謠言和末世論就更容易被普通大眾接受和傳播,很多人并不真正關心科學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而是單憑最近聽到的一些小道消息。
我們在要求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的同時,應想想我們自己的心理調整好了、準備好了嗎?為了避免非理性帶來的恐慌和謠言,最好的辦法是媒體每天公布疫情新進展以及治療和研究的新進展,而不是渲染疫情本身,那樣只會誤導大眾的心理;要告訴大眾關于這種新型流感我們已掌握的是什么、不了解的又是什么,若發(fā)生重大疫情我們該如何做,老百姓平時又該注意什么——理性分析才是真正的定心丸。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