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君
關鍵詞:教師;教學;換位思考
中圖分類號:G4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12-0076-01
新課程理念能夠在中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得到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觀念的轉變。這是關心教育事業(yè)的有識之士的共識。我們的教師也積極學習新理論、新方法,不斷找尋新課程的切入點、新舊課程的共同點以及師生之間順利溝通、產生共鳴的銜接點。在這種形勢下,各種課堂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機智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教師又陷入循規(guī)蹈矩的泥潭中。其實這些都是大可不必的。因為理論在指導實踐的同時,又來源于實踐。我們只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路子。路子的出發(fā)點應是教師“發(fā)自內心的換位思考”。
一、師生間的心理換位
中小學教師追求的是自己的完美教學,他們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劃一的。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卻不是處在同一階段的,雖然是同一年級、同一班級,他們卻有著不同的心理需求。這樣看來,教師應在觀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研究學生的心理。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設計教學任務,千萬不可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把知識、道德水準、預期能力等強加給學生。有這樣一個實驗:小學一年級學習漢語拼音,學習前老師征求學生的意見,你打算一節(jié)課學幾個。上課時老師根據調查情況將小朋友分為幾個小組,在進行集體教學后,進行個別輔導。老師雖然忙了一點兒,但課堂上始終充滿著歡樂的氣氛,學生都有滿足感。可見,做到師生間的心理換位多么重要。
二、師生間的角色換位
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在這一活動過程中,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關系是融洽的。在新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有必要和學生進行角色換位。把自己當作學生的伙伴兒,都是學習者。以這種身份出現在課堂,教師就少了許多空洞的說教,多了開啟智慧的誘導。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以這種身份出現在課堂,教師就不再統(tǒng)治課堂,而是調動自己的思維,順著學生的思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以生為師,把師做生,才能真正和學生交心。
師生間的換位思考還包括很多方面,心理換位、角色換位應是各種換位的前提。只有這些換位思考,教師才能用心去尋找溝通學生心靈的渠道。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需要啟發(fā)式教學,更需要以學生的情感、已有的認知水平、已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為基礎的引導式教學。這種教學還沒有現成的路子好走,這既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挑戰(zhàn),也是樂于奉獻者成就自己事業(yè)的機遇。只要我們重視實踐,多做思考,我們的教學一定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