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昌
轟轟烈烈的新課程改革給傳統(tǒng)的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已深入人心。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對此理解的更加透徹,因為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更加要求在生物課堂重要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使學生獲取信息,培養(yǎng)多種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xiàn)用最少的時間是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fā)展,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
教學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或者是否教授的精彩來衡量,而是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搭建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全面體現(xiàn)課程目標,注意單位時間學習效益,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有效教學的標準是:學生學得怎么樣,學生是否喜歡學習,是否會學,學到什么或學得好不好。
二、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有效備課
備課,泛指為教學而做的一切準備活動。備課重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關注教學目標的合理性
教學目標對教學實踐具有激勵,指導,評價和整合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制定含糊,不準確,不僅單一,不全面,而且忽視了整體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在新課程背景下,課標更加注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關注教學目標的合理性,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要具備以下特征:
(1)、要全面。要反映教育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要體現(xiàn)多元化,不僅有對知識性目標的要求,還要重視學生操作能力,情感,態(tài)度,意識等方面的發(fā)展要求。
(2)、要明確。要表明教師可觀察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如“能認出種子的結構”,“能描述種子萌發(fā)的過程”等。
(3)、要重點突出。在進行設計時教師要對各種目標進行權衡,確定主要目標,其他目標盡可能圍繞主要目標設計,這樣可以重點突出,防止由于目標過于分散影響學習效果。
(4)、要難易適中。目標的難度要接近學生認知結構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目標太高,會使學生產生畏學心理,喪失信心;目標過低,對學生的發(fā)展起不到激勵作用。
(5)、要有彈性,教學目標的彈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區(qū)別對待不同水平的學生,對于不同特點的學生,目標應體現(xiàn)出有所側重;是可有一些隱式目標或近期目標。
2、關注教材及其他課程資源的多功能性
教材是眾多學者,專家心血的結晶,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反復洗練的,教師必須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有效備課應更是強調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對教材才進行“再度開發(fā)”,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豐富的課程資源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平臺,特別是新課程倡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精神,應該有更充足的課程資源,方便學生分析,討論,實驗,探究等。
3、關注學生的主體性
有效備課要求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不限于知識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
(二)、有效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袑W生好奇心很強,對各種新的知識都感到新鮮,教學中利用中學生這種心理特征,深化其學習動機,把這種滯留在表面的新鮮和好奇激發(fā)成真正的求知興趣,轉化成潛在的學習動力,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的一半。精彩的開頭猶如磁石吸鐵,緊扣學生的心弦。例如在講《植物的蒸騰作用》時,我利用講一個科考隊野外考察時沒有水,靠露水度過難關的故事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不斷探索,優(yōu)化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歷經(jīng)坎坷,經(jīng)歷了激情階段,困惑階段,終于昂首走進了務實階段,他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現(xiàn)有的課堂和教學模式。但是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制約,許多課堂還是“濤聲依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低效,無效,甚至不講成效的教學現(xiàn)象俯拾皆是,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生物教師必須不斷探索,優(yōu)化教學模式。
生物課堂是有趣,開放的課堂,學生的學習是一個自由,自覺,自主的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妨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所謂先學后教,簡單地說就是在課堂上讓學生先自學,然后教師指導,點撥,最后當堂完成練習,作業(yè)。但是,先學并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的出示教學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輔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自學指導內容,完成檢測性練習;后教也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和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自學之后,教師再進行指導,糾正和點撥,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
要全面了解“先學后教”,必須要采用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對傳統(tǒng)教師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師一直被認為是知識的傳授者?,F(xiàn)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過程,因此,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師必須有知識的傳授者轉化成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教師不僅要相信學生都具有獨立學習的潛能,更要允許學生個性化的觀點。
(三)有效設計問題
為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對于問題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要精挑細選,重在基礎知識的訓練。
2、問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關注測查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例如,在設計《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節(jié)課的問題時,整體水平較弱的學生,主要完成血液,心臟,血管的結構功能特點,血液循環(huán)的組成等基礎題,這樣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整體水平較好的學生完成提高題,如:靜脈輸液時,舌尖為什么感覺是甜的,葡萄糖是經(jīng)過怎樣的途徑到達舌尖的,這樣因人而異,分層教學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的提高。
3、問題的設計要有聯(lián)系實際問題突出知識的應用,生物學科本身就和實際問題息息相關,設計的問題應多設置一些資料分析題。例如:在講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時,通過對溫室效應,酸雨等一些當今突出問題進行考察,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總之,要想實現(xiàn)有效教學,作為教師就要運用各種方式,技巧,學生才會有“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既增長了知識,又開啟了智力。優(yōu)秀的。有效的生物課堂應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那一束花,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一盞燈,能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理想境界,只有精雕細琢,才能打造出精品生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