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霞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對于弘揚中國古典文化、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朗讀教學;學習技巧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和領悟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習文言文,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智力,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經(jīng)驗,淺析幾點關于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供同仁們參考。
一、注重朗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文言文是古代語言的文字表達方式,文言文教學效果的提升需要從學生的語感出發(fā),讓學生多與文字接觸,與作者的內(nèi)心接觸,正確理解文言文的博大精深,這可以通過多讀來體現(xiàn)。在初中文言文閱讀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誦讀、默讀、泛讀、精讀、吟讀、自主讀、集體讀等方式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體悟文言文中的語言和情感奧秘。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文言文中的生詞生句,特別是通假字的讀音等,讓學生從會讀入手,之后通過齊讀、精讀等方式實現(xiàn)向愛讀的轉(zhuǎn)變。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的時候,“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中的“要”通“邀”,應讀“yāo”,這樣學生就能體會到桃花源人的熱情好客了。
二、教會學生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行文特點、句式特征、句型機構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再加上各種固定搭配的運用,學生很難對文言文進行翻譯和理解,初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否則,很難理解文本的含義和感情。首先,教師在為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時候,沒有必要逐字逐句地為學生翻譯,可以通過增加、刪減,對文言文的語句進行調(diào)整,讓學生借助于工具書、課文注釋嘗試翻譯文言文。其次,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文言文知識的時候,應該遵循一定的步驟,創(chuàng)設獨特的情境,讓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了解和掌握,并教會學生學會分析一篇新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第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比較、歸納和總結,讓學生學會積累詞義、通假字、各種句式的結構特征等知識,讓學生在遇到相同的句式句型的時候,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在學習《岳陽樓記》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對文章中“而或長煙一空”“或異二者之為”的“或”進行總結,并結合以往學過文章中“或”的含義,積累“或”的多種含義,為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黃立芹.文言文教法略探[J].語文教學通訊,2006(3).
(作者單位 河北省灤南縣宋道口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