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美麗的余姚四明山,成名于唐代“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紅光散,分輝照雪崖,”這是李白為四明山所作的詩篇,字里行間,美景猶在眼前。還有眾多像李白這樣的文人騷客。踏遍名山大川,一路贊山詠水,均在四明山留下過膾炙人口的詩篇。
而我們此次所游歷之處是位于四明山上素有:高山臺地之最,清水之源;之稱的走嵐,大嵐古稱“大蘭”因盛產(chǎn)江南名蘭——“龍舌蘭”得名后又因山高霧大,改稱‘大嵐:帶有霧氣之意,“山在霧之上,霧在山中間;是大嵐的真實寫照。
四月份的余姚大嵐鎮(zhèn)上的大片茶園綠意盎然,茶香飄千里,在一片溪湍谷幽、云繞峰秀的生態(tài)美景中。我們徜徉于丹山赤水間,聞香識茶。
大嵐茶園,聞香識茶
一路乘車前行,順著四明山脈向上爬行,逐漸進入大嵐鎮(zhèn)的茶園腹地。路上的風景美麗清新,透過車窗,眼見這里群山環(huán)抱,山林青翠,水氣充足,云霧繚繞,兩旁整齊如鋼琴琴鍵般的茶園在林木的掩蓋中若隱若現(xiàn)。四明山,茶文化底蘊深厚,遍地土壤最宜植茶,誕生了像“四明龍尖”、“大嵐云霧”、“泉崗輝白”等一系列綠茶品牌,可見四明山周邊之茶,實是一脈相承。
四月的余姚大嵐,楓紅茶綠,走下車子第一眼感覺到撞色的視覺沖擊,后來一路走過去都是一大片滿目的綠與紅,成行的楓樹像絲帶般嵌在整面的綠玉中,和諧自然,就像大自然的造物就應該如此,楓林的點綴讓這一片望不到邊的茶園綠得更有生機與活力。我們徜徉在四明山的茶園里,偶爾一陣徐徐春風吹來,枝葉搖曳,感覺走在一排排漸進漸遠層層疊疊的綠浪中,濕潤的空氣夾雜著茶香隨著“浪花”撲面而來,讓人有一種幸福的暈眩感。
采下一株嫩芽細看,顏色嫩綠中泛白,脈絡清晰。葉片薄透柔軟。如羽翼般吹彈可破。當?shù)厝私榻B說,這里茶葉不但長勢好,口感也特別純正芳香,是綠茶中的精品。大嵐茶葉始于漢、盛于唐,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目前全鎮(zhèn)擁有茶園面積2.5萬畝,是浙江省第一大產(chǎn)茶鄉(xiāng)鎮(zhèn)和寧波市萬畝綠色農(nóng)產(chǎn)品基地,大嵐茶葉素以“香醇、色綠、味濃”而著稱。
在大嵐茶園腳下有一處茶文化之旅體驗點。采茶、制茶和品茶成了到山中休閑人們的選擇。看過這片美麗的茶園,便想品嘗一番從這茶園里采制成的茶。我們順著茶園而下來到品茶體驗館,大廳的方桌上已備上了新茶。明凈通透的玻璃茶杯,香氣怡人的茶葉,徐徐沖進的開水。一會兒,茶便活了。舒展著腰身,彌漫著芳香,有了靈氣一般。根據(jù)當?shù)厝私榻B,這時節(jié),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jīng)半年冬季的休養(yǎng)生息,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zhì)柔軟,新茶則香氣恰人。
行走丹山赤水
看過大嵐茶園,品過新茶,我們一行乘車來到四明山的另一處著名之地——丹山赤水。這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景區(qū),孕育在這蜿蜒的四明山脈中,連綿疊翠800里的四明山和流淌著7000年河姆渡文明的姚江在這里交融,如世外桃源般不染煙塵,泛著一種清麗秀美,卻又蘊涵著濃郁的古樸氣息。
當我們繞著盤山公路到達山頂路口時,一眼望去便是一片片相擁著的黛青色瓦舍,成片的青蔥林木中映現(xiàn)著淡淡桔色的山崖石面,遠眺近觀,青中顯丹色。水依山而繞,山含靈氣,夏天時節(jié),水中石頭會呈紅色,遠看,水好像也呈紅色似的。沿水而建的,尚有用竹搭建的亭,溪上的拱橋,古式的水車,木刻的廊道,算是點綴,也呈一點人文的光彩。
丹山赤水景區(qū)位于大嵐鎮(zhèn)柿林村內(nèi),村莊不大,依山坡而建,一幢幢灰瓦褐石筑就的農(nóng)舍,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屋舍之間那青色石塊組合成的小道,迂回曲折,狹處僅容一人而過。屋宇多以四合院式或長廊似的建筑格局為主,房子已塵埃滿面,有著悠久的年份。然方石筑就的墻壁在歲月的磨煉中保存完好,石縫依舊那樣清晰,爬滿苔蘚。每一處這樣的房子都住著幾戶人家,經(jīng)年而來和睦相處,演繹著一幅長盛不衰的純樸情懷。村中的那口同心井,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沿山坡筑了半座的井臺,清瑩碧透的井水泛著淺淺的水痕,映照著水底沉淀百年的鵝卵石。
我們走進一戶有著大院落的房屋里,墻門對面的堂屋排列著鏤有花格的六扇木門,雕刻著精致的圖案,油漆斑駁,卻不失氣派。前庭空地上擺著一排水篩,上面鋪著剛采下來的綠茶新葉,密密匝匝,像是碧玉上的紋路,牽起一把嫩葉在手,柔軟輕盈,順著指縫就紛紛飄落,一面水篩被移到了炒茶機盤,一位年過六旬的婦人坐在藤椅上背著身在炒茶機旁忙碌著,機器腳邊的竹編簸箕里盛著些許茶青,也許下一鍋要輪到它們了。里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應該是這婦人的丈夫,在他身旁的木桌上擺著好些個水壺水杯,應該是泡茶喝茶所用,他對著鏡頭微笑,滿臉愜意之態(tài)。
在屋舍間小道行走時,路遇不少在路邊支著攤子賣綠茶的村民,那些裝在玻璃袋里的綠茶都透著新鮮天然的氣息,我們在想,生活在這個村子里的人是幸福的,房屋雖陳舊卻很有古韻,有好的井水,村子周邊的空地種著茶樹。到了茶季,可以自己采茶、制茶,然后富足地喝上一年,跟著歲月,與這些林木、石子、屋里的梁柱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