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軍
1971年10月末的時候,我們十幾名體檢合格的武漢知青站在湖北棗陽縣鹿頭區(qū)的衛(wèi)生院里,面對著一位操著濃濃湖北黃陂口音的中年人,他自我介紹說:“我是二汽五分部的,歡迎大家參加二汽建設。”很快,我們辦完了招工手續(xù),先乘火車到丹江,再換乘汽車進入了十堰大山里。待我們到達二汽五分部報到之后,才弄清我們投身的二汽(即今天的東風汽車公司),是個有著八萬員工的特大型三線工廠。二汽建設初期,設有五個分部,一分部好像是負責基建安裝工程的,二分部是搞火車和汽車運輸?shù)?,三分部即汽車制造的各專業(yè)廠總和,四分部是東風輪胎廠,五分部則是搞鐵路和公路建設的。不久,二、五兩個分部合并組成了 東風運輸部,而我在這個單位先是修鐵路,繼而開汽車,再后來歷任團委書記、組干科長、工會主席。從十七歲到四十歲,我在東風運輸部門工作了二十三年,可以說我青春年華的主要部分,都是在東風運輸部度過的,從而和這個單位結下了深厚的工作情緣。
當時運輸部按照軍事編制下屬有一個汽車運輸團,下設十個汽車連(后改為車隊),由東到西散布在各個建設區(qū)域,印象較深的有六堰一連、花果二連、紅衛(wèi)三連、田溝六連等。為保障運輸車輛的維修,專設了一個汽車大修廠(后這個廠發(fā)展成為重型車廠,現(xiàn)已并入到東風總裝配廠)。此外轄有以白浪機務段為基地的鐵路運輸系統(tǒng),還有以鄖縣鄧灣碼頭為基地的一支龐大船隊。東風建設初期,這條直通長江的黃金水道還是許多東風建設者們的進山之道,原東風公司副總經(jīng)理劉章民、原公司集團工作部部長何建中等領導,都是乘鄧灣船隊的拖船溯漢江直上,來到十堰投身三線建設的。只是鄧灣船隊很快完成了歷史使命,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整體解散分流了。我當時正在花果二連當司機,記得有天晚上連隊開大會歡迎兩位從鄧灣來的“不會開車,只會開船”的新員工,結果他們被分配到食堂做了管理員。
運輸部發(fā)展鼎盛時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十堰二汽政企合一,二汽運輸部與市交通局合署辦公成立了十堰二汽交通局。由于管轄著火車、汽車甚至毛驢板車的局機關設在張灣轉盤的中心地帶,結果現(xiàn)代化的汽車城中心地帶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成群毛驢車聚集繳費辦事的熱鬧景象。之后不久交通局還是分出回歸到十堰市。隨后運輸部也拆分為汽車運輸處和鐵路運輸處。但大家仍習慣地稱自己的單位為“運輸部”。
當年運輸部的領導們的資歷都很高,年歲也較高,因而大家都尊稱他們?yōu)椤袄项^”。如分管基建的“老蘇頭”,分管運輸?shù)摹袄闲祛^”等。而當時運輸部的主要領導王友章和高士云,大家也是親切地稱之為“老王頭”和“老高頭”。王友章后來升任十堰市副市長,記得在設計規(guī)劃人民公園時,這位曾任中國一汽教育部部長的文化人專門將公園小山上的一座亭閣命名為“望武亭”,即在此亭可眺望武當山之意。可惜后來公園整修建設時,這座亭子沒有保留下來。高士云在運輸部工作時間稍長一些,八十年代初他也升任至總廠副廠長,分管十萬員工的生活后勤工作。當時運輸部的政治處主任武向林,是一位新四軍的女戰(zhàn)士,據(jù)傳會使“雙槍”殺敵。前不久我在機關服務站的支部學習會上還見到了她,居然仍似當年那么精神!還有一位在抗日戰(zhàn)爭時任八路軍騎兵團長的運輸部領導李振北,他因腦子被日軍炮彈震壞,說話和思維一直都不是很連貫,但大家都很尊敬他,而這些傳奇人物各種版本的故事,也長久地在運輸部基層單位的群眾中流傳著。
東風建設初期,由于是“靠山傍水扎大營”,在山溝溝里建設現(xiàn)代化的大工廠,運輸量是相當繁重的。在那個年代,運輸“大會戰(zhàn)”幾乎是一個接一個。當年的老廠長饒斌就曾親率總部機關人員到鄧灣碼頭用人力板車拉回幾十噸急用鋼材。而我們運輸部則更是日夜兼程地為東風建設奔波忙碌著。期間亦涌現(xiàn)出許多著名的勞動模范典型人物。
運輸部花果二連有個汽車司機叫王茂洪,他長年以車為家,餓了啃口冷饅頭,渴了灌幾口涼白開。他隨車總是備一把鐵鍬,到了工地幫著裝車卸車。就這樣他年年都比別的司機多拉多跑。1974年王茂洪被評為湖北省勞動模范。運輸部拖板車隊隊長郝文濤,也是當時全國機械行業(yè)的勞動模范。此人生得人高身闊,卻是心細如發(fā)。他所領導的拖板車隊為東風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幾乎所有東風專業(yè)廠的大型精尖設備,都是他們想方設法運進去的。黃龍上水工程初期,急需兩條駁船,郝文濤從鄧灣碼頭將駁船裝運到大拖板車上,他手執(zhí)篙桿立在車頭,撥樹杈,挑電線,為拖板車開路,場面很是壯觀,后來運輸部文藝隊還據(jù)此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個相聲節(jié)目《陸地行舟》,來宣傳郝文濤的先進事跡。在運輸部與王茂洪、郝文濤齊名的還有一名巾幗女英杰王群。王群是東風公司培養(yǎng)的第一代女司機,幾十年如一日,她情系東風事業(yè),車轍遍及27個省、市、自治區(qū),汗水灑遍鄂西北的五縣一市,憑著她樸實的奉獻精神和頑強毅力,踏開一條鋪滿陽光的人生之路。她十多次被評為東風公司優(yōu)秀三八紅旗手標兵,兩度當選十堰市勞動模范。1991年她榮獲湖北省勞動模范稱號,1992年,她作為東風公司唯一的女代表喜獲“全國優(yōu)秀女職工”殊榮,從而成為東風運輸戰(zhàn)線女性的楷模。
原東風公司老領導王兆國同志在東風主持生產(chǎn)期間,在實踐中引進國外“看板運輸”先進管理理念,在他的支持下,運輸部很快組建起“看板運輸”車隊,從而為各專業(yè)廠的現(xiàn)場改善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運輸部還建立起汽車零部件廠際運輸專用運輸車改裝平臺,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和質量。隨著東風事業(yè)的發(fā)展延伸,運輸部相繼組建了襄樊車隊和武漢車隊,并在老河口建立起半掛車和二十英尺集裝箱車生產(chǎn)陣地,最后發(fā)展成后勁十足的東風創(chuàng)普汽車改裝陣地。
運輸部的員工中,大部分是復轉軍人,以致“農(nóng)對農(nóng)”戶口家屬工也特別多,為解決這些家屬工的就業(yè)問題,運輸部的“五七辦”籌建了幾個大集體企業(yè),比較成氣候的有制管廠、鑄配廠和密封件廠等。這些經(jīng)濟上的“小型巨人”最終形成了東風實業(yè)公司事業(yè)發(fā)展的堅實基礎。其中還有一個現(xiàn)代化養(yǎng)雞場,是由一位名叫路成的工程師精心籌辦起來的。為了雞舍的防疫安全,路成和員工們穿著雪白的大褂,鉆進恒溫的雞棚,整星期整星期地連續(xù)工作。當時這個場飼養(yǎng)出來的肉雞和產(chǎn)的雞蛋,使整個十堰基地員工生活改善不少。
隨著東風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區(qū)域板塊之間的運輸,早已被現(xiàn)代化的物流公司所替代,而當年運輸部的那些創(chuàng)業(yè)者們,現(xiàn)如今已大多步入離退休員工行列。偶爾大家相聚,聊得最多的還是運輸部當年的“紅火”,還是當年的“大會戰(zhàn)”。當然大家也非常清楚,歷史總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接力開創(chuàng)的,所以大家對自己付出的青春和汗水無怨無悔,只是盼望著東風事業(yè)能更好更快地發(fā)展,使得自己的生活能隨之“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