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玲
【摘 要】
審美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如何挖掘文章中的意境美、開掘教材豐富的美育資源、培養(yǎng)健康正確的審美觀、方法多樣地加強美育教育、讓學生學會欣賞語文的藝術美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
審美教育 美育資源 審美觀 意境美 美育教育 藝術美
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語文教學變得程式化、功利化和抽象化,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多大的興趣,這樣的學習不僅不能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而且還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何讓語文這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走出枯燥而又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呢?筆者認為,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強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一、挖掘文章中的意境美
審美教育其實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能豐富并純化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自由、和諧的發(fā)展。德育、體育主要與意志相關,智育主要增長知識與智力,而美育則直接與情感相聯(lián)系。美育的這種獨特地位和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是德育、智育、體育所難以取代的。中學語文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很大程度上也屬于情感教育,因此,語文與審美教育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
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并熟讀成誦,甚至可以舉行一場讀詩會,看看誰讀得最好。通過這些方法,能夠將學生引入這個意境。
二、開掘教材豐富的美育資源
我們通常把山光水色等大自然中存在的美,稱之為自然美。作家在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自然景物,不僅再現(xiàn)了客觀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達了作家的審美觀點。反映自然美的作品,在中學語文課文中,占有一定的數(shù)量。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劉增山的《秋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這些作品猶如一幅幅色彩絢麗的畫卷,生動地再現(xiàn)了壯麗的祖國河山和鳥語花香的大自然景色。這類寫景作品易于理解,學生也喜愛閱讀。
三、培養(yǎng)健康正確的審美觀
針對審美心理,引導閱讀興趣,興趣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巨大動力,在課外文學閱讀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課外閱讀采取個別的、分散的形式,從閱讀內容的選擇,到審美活動的開展,完全取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審美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們不會對自己既不熟悉又無法理解的對象產生興趣,反過來,如果對審美對象太熟悉,也會減少審美的快樂。最能引起學生閱讀興趣的,是熟悉感和陌生感同時存在的作品。唯其陌生,才能使學生探奇尋勝的愿望不斷被激發(fā);唯其熟悉,才能使學生理解作品的意義,獲得情感上的共鳴。我常常巧妙地利用這種矛盾心理,來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四、方法多樣地加強美育教育
誦讀是學生感知教材的主要途經,也是學生進入作品的橋梁。一篇文章,特別是詩歌、散文,都有其鮮明的節(jié)奏和優(yōu)美的語調,通過有聲有色地誦讀,其聲的表現(xiàn)力就足以引起學生注意力和感情反應。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讀或示范朗讀聲像帶等作為“導讀”,讓學生體會、模仿,還要進行必要的指導,使他們掌握朗讀的技巧,懂得重音、停頓、速度、語調等要領。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一文,不朗讀不能感受悲涼與蕭瑟,更不會體味到“斷腸人在天涯”的心境;不朗讀《沁園春·雪》,就不能感受到詩中表現(xiàn)出的豪邁氣概和廣闊胸懷。
五、讓學生學會欣賞語文的藝術美
語文教材中具有藝術美的文章隨處可見,這是人文性的一個體現(xiàn)。如郭沫若的《靜夜》,“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籠罩著村外的松林”給人以夢幻的感覺。在這夢幻般仙境的上空是“白云團團”“漏出了幾點疏星”給人以神奇的感覺。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還有些什么呢?真想掀開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紗看個究竟。怎么看不見天河呢?只是看見“遠遠的海霧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霧,這么神奇的地方,這么迷幻的世界里,恐怕會有人在岸邊對著月亮流珠吧。這個極其神奇的想像,把讀者引入了奇異的世外仙境,又給讀者留下了無限想象空間,給人一種朦朧美。再如《荷塘月色》,在語言上相當優(yōu)美。“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葉子、縷縷清香、脈脈的流水、淡淡的月光”等疊詞的運用不但加強了語意,而且使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明朗,韻律協(xié)調,這也是一種音樂美?!皝y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寫出赤壁雄奇壯闊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猛烈地搏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讀到此處我們眼前就會出現(xiàn)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讓學生體會到古詩詞中的豪放美。
總之,語文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陣地,使學生在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同時,自覺自愿地接受課文中的美感教育,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正是語文教學的性質決定的。搞好美育教育,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肩負的又一重任,我們要勇敢地挑起這副重擔,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
【2】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河南教育,2011(7—8)
【4】中國教育,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