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萍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是想象作文《假如我會變》,要求學生圍繞這一主題自由大膽地進行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充分展示學生的童心、童趣和夢想,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寫想象作文的能力,養(yǎng)成獨立構思和認真修改習作的良好習慣。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幻想“熱情”
學生都看過電視劇《西游記》,對《西游記》中孫悟空非常熟悉。同時,也看過很多動畫片,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貓和老鼠》、《奧特曼》等,學生對里面的動物、植物、人物的神奇“變化”常常心馳神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生認知經(jīng)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相互介紹看過的動畫片中的動物、植物、人物變成什么,是怎么變的。隨后再引導學生說說如果自己會變,想變成什么。這樣的引導,既開啟了學生的記憶之門,引起對“變”的遐想,又“觸”動了學生的興奮點,為后面的“樂于想象,易于動筆”作了鋪墊。
二、開闊思路,放飛想象“激情”
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地把學生的想象引領到廣闊的大千世界。當學生說,我想變成一只甲殼蟲時,教師適時表揚:“你真會想象,想象自己變成動物。有想象自己變成植物的嗎?你想變成什么呢?”教師這樣引導,能開啟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按照“我想變成______________。我(要做什么)____________”的句式進行練習。學生先自己組織語言,然后說給同桌的學生聽,既遵循了習作教學由說到寫的規(guī)律,又讓學生的思維經(jīng)歷了一個由發(fā)散到聚焦的過程。實現(xiàn)了思維、語言、表達的同步發(fā)展。
三、指導方法,順暢表達“心情”
學生想寫的欲望被充分激發(fā)起來后,教師要對“怎樣寫”作適當指導,為學生提供兩到三篇范文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構段方式,掌握習作的方法。
(橫式構段方式范文)
孫悟空有七十二變。哼!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有九九八十一變呢!
假如我會變,我想變成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我走上了春的舞臺,把長袖一揮,頓時,柳樹上冒出了嫩綠的小芽兒,油亮亮的,讓人不忍心去摸它。
假如我會變,我想變成手持荷花的夏姑娘。我走上了夏的舞臺,在森林上空飛幾圈,山坡上,蒼翠的樹木、青青的芳草給森林戴上了一頂綠“皇冠”。
假如我會變,我想變成身穿葡萄的姑娘。我走上了秋的舞臺,趕到果園,輕拂每一棵果樹,不到一會兒,蘋果紅了,像小朋友的臉蛋兒;梨黃澄澄的,葡萄水靈靈紫瑩瑩的,石榴咧開紅紅的大嘴笑了。
學生通過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習作可以分別寫變成幾樣東西,每變成一樣東西就構成一個自然段。
(縱式結構的范文)
一天夜里,我躺在床上,心里默默地想著自己看過的書,想著想著,我就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xiāng)。
在夢里,我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本《語文、數(shù)學重點難點》的輔導書。一個叫“李杜蕓”的小女孩,用雙手捧著我,津津有味地閱讀著里面的內容。
“?。 焙鋈?,小女孩長嘆一聲,“終于看完了,里面的內容可真豐富??!要是再有一本這樣的書,那該有多好??!”于是,她用手輕輕地將我合上,放進抽屜里。
我搖動著身子,嘴里念道:“沙拉沙巴卡,變!”頓時,許多小星星轉來轉去,合成了六個大字“十萬個為什么”,那些星星忽然篩下一束金光。我的封面煥然一新,哇!我“身體內”的知識和字都換了換位置,我變成了《十萬個為什么》!
那個小女孩走過來,打開抽屜,捧起我,驚奇地說:“呀!《十萬個為什么》!我最想看的書!”我看著她的笑容,我也甜甜地笑著。
正在這時,一陣熟悉的鬧鐘聲傳入了我的耳簾。
原來是一場夢。
學生認真閱讀短文后就能明白,假如我會變,可以只寫變成一樣事物,再具體寫干了什么,結果怎樣。
四、自改互評,分享愉悅“筆情”
學生完成習作后,先讓學生自改,然后同桌學生互相修改,并在相互修改時先說說寫得好的地方,然后再提小建議,最后,全班共同分享優(yōu)秀習作,分享時要求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和感受,進而為習作的二次修改打下基礎。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