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凈
教育的本質(zhì)是育人,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必須從“有效”走向“高效”,這是教育的本質(zhì)要求,又是信息化社會的時代要求。所謂“高效課堂”是指以教師對教學意義的把握為前提,以教師的高超教學藝術為支撐,以在規(guī)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nèi),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新知識為目標的課堂?;蛘哒f,高效課堂就是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高效率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高效益。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鍛煉各方面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滿足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教師想要構建高效課堂,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尤為重要。
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1/3教學模式
新課標下,1/3教學模式就是把課堂教學時間大致分為3個部分:1/3的時間用于學生個人自主學習,1/3的時間用于小組合作學習,1/3的時間用于全班交流討論。個人自主學習就是教師要巧用、妙用、活用教材,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滲透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從“學會”過渡到“會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和訓練,教師則巡回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學習能力和社會能力,讓所有的學生都主動地參與教學,充分地調(diào)動大家的積極性。全班交流討論是學生的學習成果交流表演,讓學生們暢所欲言。教師要及時引導、糾正學生的問題,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的評價,必須做到評價主體、評價手段和評價方法的多樣性。要努力做到因學習內(nèi)容的不同,設計好不同的評價方案,包括設計出不同的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和評價結果的表達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1/3模式并沒有明確的時間劃分,也不是機械地劃分,而是根據(jù)學生情況和學習內(nèi)容靈活掌握時間??傊?,1/3教學模式的關鍵是為了形成一種學生能自主學習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二、更新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與小組互助式學習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能力和實戰(zhàn)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因此,研究性學習對教師而言既是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是教師提升自己素質(zhì)的良好契機。教師已由知識的教授者轉換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小組互助式學習就是以學習小組為中心,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成員自學、小組討論、組與組交流教學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一方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合作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群體意識和組織能力,將學生的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聯(lián)系起來,形成良好的學風,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在小組互助式學習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方面的差異,按照“同組異質(zhì),異組同質(zhì)”的原則,使用暗分的方式把學生分成8人學習小組,讓各小組成員討論為自己小組取一個有代表性的、有寓意的、積極向上的名字。每組要選一名英語成績好、性格開朗、有一定活動能力且負責任的學生組長,課堂上或課后都由各組長負責管理本組學習事宜,并對本小組成員進行評價考核。教師按照英語成績好差給組員分A、B層。A層為點評組,負責為本組展示組成員點評。B層為展示組,負責展示所學知識及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點評組與展示組成員實行“一對一”幫扶制,從而達到全員進步的目標,并予以組員A1、A2、A3、A4、B1、B2等編號,以便在提問時按照題目難易,有針對性地叫學生回答。所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研究性學習應該借助于小組互助的形式,而在小組學習中應該努力開展研究性學習,這兩種學習方式相輔相成,把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會形成更高效的課堂。
三、營造全新的課堂氣氛——和諧、生命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努力構建暢通的溝通渠道,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使我們的課堂人性化,生命化。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放松地學習,放心地思考。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的思路會更加開闊,心情會更加放松,能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說出來給全班同學和老師聽。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以生為本”,用真誠來開啟良好的師生關系,用平等來搭建走進學生心靈的橋梁,用“同心理”來與學生有效交流,用仁愛來打動每一位學生。
四、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
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大家似乎更多地在關注著新的東西,如信息技術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運用,教學課堂的靈活性、多樣性,又或者合作性研究性學習形式在課堂的運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最基本最傳統(tǒng)的一項素質(zhì)——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特征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而且這種影響往往是及時見效的,沒有教師人格魅力的提升,就沒有真正的高效課堂。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優(yōu)秀教師的重要標志。在創(chuàng)設高效課堂的今天,想要成為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首先是要做到對工作、對學生有激情、有熱情;其次教師要富有愛心,擁有一顆童心;再次,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講求儀表;最后想要成為有魅力的教師,就要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用出眾的才學來充實自身的魅力。所以,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項單純的性格或特質(zhì),而是多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的呈現(xiàn),教師需要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來形成和發(fā)展自己獨特的感染力、影響力與號召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