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強
〔關鍵詞〕 數學教學;多媒體;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06—0062—01
隨著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關注,多媒體技術與課程整合已經成了教育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數學教學,能使教學內容趣味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就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體會。
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通過圖、文、動畫等的演示,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使知識的再發(fā)現(xiàn)過程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心理特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豐富的圖形世界”時,我從網上和一些教學光盤上搜尋到許多漂亮的圖案,讓學生欣賞。有建筑、商標、道路、風景名勝,有體育器材、球類、服裝、家庭用品,還有七巧板、幾何體、優(yōu)美的數學曲線等。
二、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
在數學教學時,合理利用多媒體,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為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一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例如,學習“用一個平面從不同方位截正方體產生的截面的形狀”一課時,傳統(tǒng)教學往往借助切蘿卜或橡皮泥等實物的活動比劃講解,結果大部分學生還是一知半解。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正方體被截的過程以及所產生的截面的形狀展示出來,學生能真切感受截割的過程。顯然,很輕松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化解了教學難點。
三、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
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多媒體技術,在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數學實驗,親身經歷知識再發(fā)現(xiàn)的過程。
例如,在學習“探索勾股定理”時,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先作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直角三角形,然后通過測量各邊長度的平方值并進行比較,讓學生對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產生感性認識。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從而加深了對勾股定理的認識和理解。這種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探究的教學活動遠比傳統(tǒng)教學來得高效,很受學生的歡迎。
四、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
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這就形成了學生思維的形象性與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成功地實現(xiàn)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從而解決這一矛盾。
例如,上文中學習“用一個平面從不同方位截正方體產生的截面”的例子中,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截割過程,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逐層參與新知識的構建過程,最主要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感性認識的機會,順利完成了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五、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多媒體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重大突破與創(chuàng)新。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教師可以更好地貫徹新課改的精神,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數學課外活動也不再局限于布置課后作業(yè)。教師可以在教育資源中下載有關專家和特級教師的講座與課件?;蛘呓Y合本校教學實際情況,加工制作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課件,之后發(fā)到服務器終端共享,對學生實施課外指導;學生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學習方法,依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進度,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學習內容及學習內容的深度。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還可以克服在公眾之下怕出錯、怕丟臉的心理障礙,通過選擇性練習,樹立了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學習興趣。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