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海仿膳餐廳的小窩頭,如今已是一道名點,每次端上來后,打扮成宮女的小姐總要介紹一番,說這是當(dāng)年八國聯(lián)軍打進北京,慈禧倉皇出逃,路上又饑又渴,兩天沒有吃東西,百姓們端來窩頭,君臣們于是爭先恐后,搶窩頭在手,大啃大嚼,慈禧一邊啃,一邊說:“好吃,好吃!”
吃了百姓的窩頭,覺得味美無比,回到宮來叫御膳房照著做,怎么也沒有逃難路上的好吃,最后做成這種栗子面的小窩頭,慈禧才覺得差不多。
小窩頭的來歷是否真的如此,沒見過正史記載,不過根據(jù)當(dāng)時懷來知縣吳永口述出版的《庚子西狩叢談》一書,對當(dāng)時的情形有比較詳細的記載。逃出城的慈禧,到了懷來縣的城堡,已是兩天沒有吃東西了。前來接駕的吳永準(zhǔn)備了飯菜,不料被亂兵哄搶,就連三鍋豆粥也被亂兵搶去兩鍋,太后問:“此間可曾備有食物?”吳永說:“只有豆粥一鍋,恐粗糲不敢上進?!贝褥f:“有小米粥甚好甚好,可速進。”當(dāng)把豆粥端上去以后,吳永站在鍋前,“俄聞內(nèi)中爭飲豆粥,唼喋有聲,似得之甚甘者”。慈禧等喝粥尚且如此,吃窩頭就不難想像了。后來慈禧等脫險,有地方官接駕,吃大魚大肉,情況當(dāng)然就不一樣了。
(選自《吃到公元前:中國飲食文化溯源》/張宇光 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9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