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漢長沙國奢華生活之象征

      2013-04-29 00:44:03張海軍
      收藏界 2013年6期
      關鍵詞:透雕玉璧西漢

      張海軍

      玉,一個美好的字,它伴隨著一個民族度過了漫長的歲月。據(jù)考古發(fā)掘資料可知,中國人使用玉已經(jīng)有7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中,人們給玉賦予了許多美好的寓意。從古到今,不少人把它當作家傳之寶或者定情之物,甚至認為是君子的象征。長沙市博物館收藏著數(shù)千件玉器,年代從戰(zhàn)國時期一直到清末民初,其中尤以戰(zhàn)國兩漢時期最為精美,而這其中可以算得上是絕世珍品的當屬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在長沙市咸嘉湖陡壁山一號墓出土的西漢玉器,由于在墓中出土了“曹”瑪瑙印兩方,“妾”瑪瑙印一方,故也被命名為“曹”墓。

      曹墓建在陡壁山的山頂,以山為陵,沒有看到高大封土堆,是一座帶墓道的大型巖坑豎穴木槨墓。墓坑內(nèi)發(fā)現(xiàn)黃腸題湊,墓道為斜坡式,在墓坑西壁偏北,上寬4.14米,底寬3.95米,殘長4米,坡度19度。墓道下口高出墓坑底0.6米。墓道口附近發(fā)現(xiàn)南北相對的空洞2個,為“偶人”殘痕。墓坑為巖坑,上口被破壞,現(xiàn)存墓口東西長12.8米,南北寬10米,坑底東西長11.6米,南北寬9.5米,深2~2.8米。該墓早年被盜,在墓頂偏北處發(fā)現(xiàn)有兩個盜洞,其中一個盜洞的擾土里,發(fā)現(xiàn)了唐代的瓷碗殘件,足可見唐代就已經(jīng)有人對該墓實施盜挖。

      曹墓雖然在早期被盜,但是上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發(fā)掘的時候還是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經(jīng)過統(tǒng)計,共計有三百余件,保存下來的有近百件之多,主要有金屬器、玉石器、漆木器以及陶泥器等,尤以玉器最為珍貴,這其中就包括了三枚印章、透雕龍鳳紋青玉環(huán)、雞心白玉佩、玉珩、玉貝以及大量的玉璧等,這些文物質(zhì)地上乘、紋飾精美,屬于不可多得的珍寶,現(xiàn)擇數(shù)件精品介紹如下:

      透雕龍鳳紋玉環(huán)(圖1),直徑8.5厘米,肉2.7厘米,好3.1厘米,厚0.3厘米,重33.8克。玉環(huán)主題紋飾為雙面透雕曲纏盤繞變體飛龍,環(huán)周飾以流動飛卷形云氣紋和鳳鳥紋飾,與整器渾若為一體,給人以云蒸霞蔚、龍騰鳳舞之動感。雕琢刀法嫻熟圓潤,線條舒展流暢,構(gòu)思巧妙,造型優(yōu)美,玲瓏剔透,小巧精致。

      雞心白玉佩(圖2),長4.6厘米,寬3.3厘米,厚0.35厘米,重11.5克。整個器物呈長扁橢圓形,上端琢成心尖狀,中部飾以直徑1厘米的圓形孔,圓孔下飾有一未鉆通的小圓點孔,下端為半圓形。左右兩側(cè)各飾以透雕變形鳳鳥紋,正面光亮,背面稍凸凹。雞心白玉佩兩面均通體飾以陰刻舒卷、流暢的卷云紋。玉佩造型別致,工藝精良。

      透雕獸紋玉珩(圖3、圖4),共有兩件,大小一致,紋飾相同。玉珩均呈長方形,長8.8厘米,寬4.3厘米,厚0.3厘米,重37.5克。兩件紋飾均為單面透雕,玉珩飾以0.3厘米寬的素面邊框,近透雕的框邊上飾一陰刻線條,透雕圖案為一羊首、龍身之物。長嘴微張,雙眼圓睜,一耳豎立,額頭飾一束鬃毛,由頭頂下纏于頸、嘴下,鬃尾上卷勾于前胸。前胸彎曲,身體呈臥式,右前爪置于前,爪前邊框飾一半圓孔,右后爪伸于后。長尾上卷于∽形貼于臀。周身云氣流動。玉珩造型生動別致,栩栩如生,雕琢細膩講究,技法嫻熟。

      玉貝(圖5),白色,呈橢圓形貝狀,長1.6厘米,寬1.1厘米。正面微凸,背面平整,中間透雕一豎槽,豎槽兩側(cè)陰刻鋸齒狀紋,上下各穿一孔。貝在古代曾作為貨幣使用,西漢時期其作為貨幣的功能已經(jīng)退化,主要作為裝飾品。這組玉貝共12枚,色澤白潤,制作精美,在漢代裝飾品中尚不多見。

      三鳳蒲紋玉璧(圖6),直徑16.5厘米,肉7.5厘米,好2厘米,厚0.4厘米,重279.4克。玉璧兩面雕飾相同,肉的中心部位均勻地分布有陰線棱格形地紋,每格中各飾一凸雕六角形蒲紋,蒲紋外有二周弦紋,弦紋之間又飾以斜條紋。肉的外部飾有栩栩如生、飄飛于云層中的三條鳳,并將其分成三區(qū),組成了一周鳳紋。近外緣0.5厘米處又勾勒一周陰線槽,使其多層紋飾更為突出。玉色滋潤,紋飾別具一格,工藝精細,技法嫻熟逼真。

      曹墓出土了如此多的精美玉器,足可見墓主人在生前地位是非常高貴的。關于此墓的年代和墓主人的身份,有很多學者進行了考究,其中針對墓葬年代的討論更多。根據(jù)研究角度和材料引用的不同,學者們對此墓年代有了西漢早期和中期兩種說法,但多數(shù)認同西漢早期,并且應該為西漢初期吳姓長沙國王之后。長沙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9年廢除,共存在211年,轄境承襲秦代長沙郡轄境,將秦長沙郡治所“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長沙國按照長沙王姓氏可分為吳氏和劉氏兩個階段,漢朝開國功臣吳芮被封為第一任長沙王,吳氏長沙國自吳芮始封,到公元前156年其五世孫吳著死,因無子被撤除,共傳五代。吳氏長沙國被撤除之后,漢景帝于公元前155年重置長沙國,封其庶子劉發(fā)為長沙國王,史稱“劉氏長沙國”,仍以臨湘作為都城。公元8年(西漢孺子嬰初始元年),外戚王莽廢除漢朝自立為帝,建立“新”朝,劉氏所封諸侯王國、侯國也被全部廢除。次年(新莽始建國元年),末代長沙王劉舜被廢,長沙國改名“填蠻郡”,國都臨湘改名“撫睦縣”。至此,劉氏長沙國從劉發(fā)始封到劉舜被廢,共傳七代八王,歷時164年,隨著西漢王朝的滅亡而結(jié)。對于曹的身份,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黎石生在其相關論文中有過提及,其認為“比較起來,曹出自曹參家族的可能性比較大?!边@樣顯赫的出身以及夫家高貴的地位,才造就了其死后用盡奢華的玉器、漆器及銅器等做陪葬物,而這一點,就連埋葬于長沙馬王堆的辛追夫人墓也是遙不可及的。

      長沙陡壁山曹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不僅見證了西漢早期長沙國的奢華,更為重要的是其為我們揭示了西漢時期玉器的發(fā)展狀況,因為這些玉器無論從紋飾還是器形等都屬于西漢時期的典型器。

      漢王朝的鼎盛,造就了中國玉器史上繼新石器時期(史前時期)、殷商盛世、春秋時代三大高峰期后的又一個黃金時代(兩漢時期)。西漢玉器以其巧奪天工、精美絕倫而飲譽于世,被應用于禮儀、祭祀、喪葬、裝飾和生活用品中。西漢普遍重視玉料的選擇,尤其崇尚白玉,而和田玉大量進入中原,為西漢玉雕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

      西漢玉器紋飾是在商、周、戰(zhàn)國的基礎上發(fā)展變化而來。這一時期玉器的功能性作用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不再僅表現(xiàn)凝重和宗教化的特征,因為此時佩玉還是在貴族流行,所以在紋樣上有了很大的變化。紋飾開始和整個玉器的造型相融合形成一個整體的雕飾,表現(xiàn)出了技藝的嫻熟。盡管西漢玉器仍然帶有復雜的內(nèi)涵和社會功能,但許多帶圖案的玉飾宗教神秘的色彩少了,已經(jīng)開始追尋紋飾裝飾風格的優(yōu)美特征。大多數(shù)西漢玉器的紋飾,已經(jīng)開始裝點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

      根據(jù)對西漢王侯墓出土典型玉器的造型和紋飾的形式分析來看,西漢玉器藝術(shù)風格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早、中期玉器數(shù)量多、質(zhì)量好、藝術(shù)價值高,而西漢后期數(shù)量較少,質(zhì)量也較差。

      第一階段:西漢早期(約前206~前128年)。此時期玉器無論在種類、造型、紋飾還是技法上,都與戰(zhàn)國末期相差不大,在數(shù)量上也沒有多大變化,但與戰(zhàn)國中期相比,龍形佩減少,造型趨于單一,玉璧,尤其是葬玉璧增多。紋飾更加規(guī)整,如玉磺上規(guī)則的線刻谷紋;線條更加流暢,如龍形佩的口部上下唇變長,且下唇的內(nèi)部流暢內(nèi)卷,上唇的中部有一內(nèi)卷的獠牙,不同于戰(zhàn)國中期以前的上下唇較短,內(nèi)部只是先用管鉆孔,再用線鋸拉切出唇部;浮雕或線刻的云谷相雜紋逐漸減少,新出現(xiàn)了一些紋飾,如玉璧上的六角蒲紋、蒲谷相疊紋及玉劍飾上常用的“V”字形連線乳丁紋、“丁”字形云紋、如意云紋等等。雕飾技法方面,浮雕乳丁紋盛行,其他紋飾的細部多用線雕,即使使用浮雕也多為淺浮雕,高浮雕、透雕不多見。

      第二階段:西漢中期(約前128~前87年)。這一時期是西漢玉器發(fā)展的鼎盛期,也是中國玉器文化中神秘化發(fā)展到最為極端的時期。造型上,佩玉的線條更加流暢、完美,如玉舞人上揚的衣袖、盈握的腰肢,玉麟以及碟形玉佩的造型和線條均已臻極致。葬玉組合已經(jīng)成熟,用玉制度也已定型,如玉衣已由玉面罩發(fā)展成為頭套、軀干、四肢、生殖器等各部分俱全的完整玉衣組合,而玉衣的成熟也標志著葬玉的成熟。紋飾上,立體化動物紋飾已逐漸取代前期的規(guī)律化紋飾,如玉劍飾上,高浮雕的螭虎紋已逐漸取代規(guī)律化的云紋、獸面紋,新出現(xiàn)的寬扭絲紋將螭虎裝飾得更加勇猛神威。技法上,高浮雕大量應用玉劍飾上的高浮雕璃虎紋,極具代表性,線雕只用于局部,鏤空等技法也有較多運用,主要用于玉器內(nèi)外廓部分。總之,此期玉器的造型、紋飾、技法充分顯示了生機和活力。

      第三階段:西漢后期 (約前87~公元8年)。這時的玉器數(shù)量驟減,質(zhì)量有所下降,如玉衣已很少出現(xiàn)金縷,大多為銅縷。相對葬玉,佩飾玉有所增加。紋飾上,動物紋飾抽象化、圖案化,追求富麗繁冗,中期的藝術(shù)性已被工藝性所代替。技法上以剪影式平雕較為多見,高浮雕較少,整體風格不如中期活潑、有生氣,而顯得線條柔弱。

      由于西漢在文化藝術(shù)領域大量地繼承和發(fā)展了戰(zhàn)國時代的楚文化傳統(tǒng),因此這一時期玉器的文化內(nèi)涵較好地保留了楚文化中的想象、熾情、優(yōu)美、浪漫的情懷,震憾著人們的心靈,甚至可以說西漢玉器是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相融合產(chǎn)生的一朵奇葩。玉璧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點,刻有蒲紋、谷紋的形制規(guī)整的玉璧上透雕出優(yōu)美飛動的龍鳳形象,規(guī)整嚴謹之外又有飛揚流動的奇思異想,體現(xiàn)了西漢把深沉的理性精神和大膽的浪漫想象結(jié)合在一起的藝術(shù)精神,文中所介紹的三鳳蒲紋玉璧便是最好的例子。西漢玉璧的鏤雕、透雕技術(shù)則更富有裝飾意味,顯示出楚文化的浪漫風采,具有一種獨特的美感。另外,形狀怪異的玉辟邪、玉鎮(zhèn)獸也都體現(xiàn)楚人的豐富想象和浪漫情懷??梢?,西漢玉器一方面繼承了前代玉器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在富有想象力的楚文化的影響下,其造型和紋飾更為生動、奇特優(yōu)美,形成雄偉奇特、恢宏壯美的藝術(shù)特色。

      總之,西漢玉器在我國玉器史上享有十分特殊的地位,無論在思想觀念、設計構(gòu)思方面,還是在藝術(shù)表現(xiàn)的手段和技術(shù)等方面都獲得了重要的發(fā)展。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是一個剛剛擺脫了種種制約并走向自覺的時代,它為后世玉器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編:蔚蔚)

      猜你喜歡
      透雕玉璧西漢
      走馬樓西漢簡所見赦令初探
      格物天圓
      ——中國歷代玉璧紋飾的演變
      西漢
      西漢玉器的鑒定
      文物天地(2019年6期)2019-07-12 09:17:26
      略論戰(zhàn)國出廓玉璧
      鏤空雙鳳朝陽紋熏爐賞析
      玉璧金龍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9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
      齊魯周刊(2017年2期)2017-02-14 18:53:23
      明 紫檀透雕花結(jié)長桌
      清中期 紫檀透雕西番蓮紋梯形桌
      安庆市| 都匀市| 盈江县| 精河县| 陇川县| 呼图壁县| 丽江市| 化隆| 辉南县| 龙泉市| 岳普湖县| 大新县| 福贡县| 侯马市| 佳木斯市| 金塔县| 玉龙| 蓬溪县| 阳信县| 莲花县| 蕉岭县| 永兴县| 阿鲁科尔沁旗| 依安县| 兴宁市| 平南县| 荔波县| 海安县| 唐河县| 东海县| 论坛| 通化县| 通州市| 松潘县| 宣汉县| 正定县| 桃园市| 平阳县| 枣庄市| 江达县|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