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格物天圓
      ——中國歷代玉璧紋飾的演變

      2021-06-19 14:24:12薛偉忠
      上海工藝美術 2021年2期
      關鍵詞:玉璧玉器故宮博物院

      薛偉忠

      商 臺北故宮博物院 凸緣璧

      西周 山西晉國博物館藏 玉龍紋環(huán)

      The cultural meanings and thoughts of worshipping the sky,carried by jade disc, are deeply rooted.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however, the shapes and decorations of jade disc also quietly chang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various shapes and decorations give birth to time-honored and unique jade disc culture.

      自古以來,先民相信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早自新石器時代便有了對于宗教神權和權族意志崇拜的痕跡。距今約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牛河梁“壇、廟、?!边z址由大型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所組成,先民在高山上積石為冢,設置祭壇專門禮葬上層人物的現(xiàn)象也是崇祖最好的佐證,這其中的壇便是圓壇,冢即是方冢,這也是玉器禮器中圓璧方琮的由來。

      《周禮·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玉璧在中國古代玉文化中一直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先民認為其象征著上天,作為十分重要的祭祀禮儀用器。因此“蒼璧禮天”中禮天的玉璧也被視為重要的瑞器,有祥瑞之意。

      玉璧承載的文化含義和禮天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玉璧的形制紋飾也在悄然變化,不同的時代特征,不同的玉器器型、紋飾形成了源遠流長而又獨樹一幟的玉璧文化。在玉璧的用途上,也逐漸由禮器慢慢地轉化成極富傳統(tǒng)寓意的裝飾品。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璧(公元前3900—前3300年)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璧直徑多在21-23cm之間,茶綠色、淡青色、青灰色、綠褐色為多見,常間有褐色、姜黃色、青白色斑紋,整體器型呈扁平圓形,表面均勻拋光,由于受琢玉工具所限,邊緣不圓整,厚薄也不均勻,中間圓孔以管鉆兩面對鉆而成,因此孔璧多見清晰的對鉆旋痕,有規(guī)律的臺階紋。良渚玉器上也有銘刻飾紋,但極其少見,有“璋型”銘刻見于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藏1989年浙江省余杭縣安溪鄉(xiāng)出土的良渚文化玉璧,有“神鳥、璋型”銘刻見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良渚文化玉璧之上,是玉璧發(fā)展史的開端。

      商代玉璧(公元前16—前11世紀)

      商代玉璧直徑多在18-19cm之間,亦有較小者,玉質多為和田玉,風化后呈乳黃色、雞骨白色、青綠色為多,凸緣璧是這一時期玉璧的主要造型之一。隨著琢玉工藝的進步,玉璧整體扁薄而勻稱,孔璧兩側有突出的棱口是凸緣璧的特征,孔口打磨光滑,器物整體外圈也較之前更趨正圓,玉璧孔邊有等距的同心圓旋紋多組,常為2圈或3圈一組。這類器物最早見于新石器時期,至商代形制逐漸成熟,近年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其用途為手腕上的飾物,也可以視為玉璧從禮器向裝飾器轉變的雛形。

      西周玉璧(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

      新石器時代晚期有璧琮組配的禮制,但是經(jīng)過夏商發(fā)展,西周初年發(fā)展出圭璧組配。從文獻考據(jù),玉璧的禮制功能更甚,不僅可以與玉圭一樣用于祭祀,還被廣泛地用于招賢納士。西周玉璧在數(shù)量上較少,考古出土的西周玉璧十分罕見,目前僅見1993年山西省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一件。西周玉璧直徑在16cm左右,亦有小件佩戴所用,常常有玉龍紋、玉虎紋,相較商代玉璧的紋飾工藝而言,西周玉器的樣式逐漸豐富起來,盡顯時代風格。故宮博物院藏玉雙龍紋璧十分具有代表性,雙面雕刻的玉璧工藝,以陰刻線刻畫雙龍紋飾,龍頭短身型粗壯,雙龍首尾相對,前后首尾相連,線條流暢。

      春秋玉璧(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時期素面玉璧和紋飾玉璧兼有,素面玉璧風格簡約,沿襲了石器時代至商代的玉璧風格,素面無紋,器物表面光潔,這一時期玉璧多較薄,穿孔為單面呈喇叭口,由于璧薄故鉆孔較易,孔眼較正。春秋玉璧較之西周數(shù)量有所增多,而具有勾連云紋的玉璧最具有春秋時期的風格,玉璧外緣常有陰線條輪廓,多呈半透明,有光澤,一面剔地。春秋玉璧較之西周玉璧琢刻技法又有不同,以剔地陽文強化紋飾的立體感,飽滿凸起的紋飾層次清晰、布局張弛,紋飾精美,體現(xiàn)了制玉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發(fā)展。

      戰(zhàn)國玉璧(公元前475—前221年)

      戰(zhàn)國時期玉璧大小兼有,小玉璧直徑在12-15cm左右,大玉璧直徑在25cm左右。戰(zhàn)國玉璧由于脫離了《周禮》的約束,迎來了玉璧藝術的高峰期,前期使用陰刻線、剔地法的制玉工藝得到了提升,大量出現(xiàn)了用拉線雕刻、浮雕、鏤雕琢磨出來的谷紋、云紋、蒲紋、螭紋等制式規(guī)范但風格多樣的玉璧。除了單純的谷紋小直徑玉璧之外,還有一種內(nèi)外二至三圈,自外圈向內(nèi)雕作龍鳳紋和谷紋的大直徑玉璧,龍鳳紋以雙眼為中心的面紋為神龍,在左右展開的弧形條狀動物軀體上勾畫簡化的鳥紋,組成龍鳥相連的紋飾,四至五組圍繞在玉璧外圈,此類玉器主要用于祭祀,為戰(zhàn)國玉璧之典型。

      漢代玉璧(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春秋 江蘇蘇州吳國窖藏出土 玉夔龍紋璧

      戰(zhàn)國 上海文物商店藏 玉谷紋璧

      漢 故宮博物院藏 玉鏤雕谷紋“長樂”璧

      唐 上海博物館藏 龍紋玉璧

      宋 故宮博物院藏 清玉蠶紋環(huán)

      元 故宮博物院藏 青白玉鏤空鳳穿花璧

      漢代的玉璧直徑一般在10-25cm,厚度一般在3-7mm,較厚的也有1cm。依玉璧紋飾和形制,漢代玉璧與戰(zhàn)國玉璧多有相同,但出廓璧這一類作品,尤能彰顯漢代玉璧的獨特魅力。由于在西漢時制作技藝成熟達到頂峰,因此出廓璧可以說是最具有漢代特點的玉璧類型。出廓璧多有螭或龍紋,不僅有向玉璧器物外單一方向延展紋飾,也有向玉璧多個方向向外延伸刻畫紋飾的做法。這一時期的常用的玉璧紋飾谷紋相對于戰(zhàn)國時期更為突起,玉質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不僅在玉璧的制作上,在其他類型玉器的制作中圓雕、寫實的雕刻方式造就了漢代玉器工藝的飛躍。

      唐代玉璧(公元618—907年)

      唐風盛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比之玉器,貴金屬工藝品相對較為發(fā)達,因此唐代玉璧明顯減少。由于唐代宮廷對于民間治玉的高度控制,導致民間治玉作坊中大多為地方玉料,玉質較差,而宮廷用玉則玉質較好,玉璧也逐漸由功能性為主的高古玉器逐漸轉為以裝飾性為主的中古玉器。唐代玉器在紋飾上以胡人形象、花鳥龍鳳為多,這些十分符合唐代文化發(fā)展的時代背景,寶相花、人物奏樂獻寶等題材多見于玉器上,采用細密的陰刻線和網(wǎng)狀細線來表達紋路,常見玉器制品金玉并用。

      明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云紋璧

      清 故宮博物院藏 白玉螭紋璧

      宋代玉璧(公元960—1279年)

      宋代玉器是正式進入民間佩玉時代的開端,裝飾性玉器的功能逐漸顯現(xiàn)且被廣為接納,玉璧以直徑10cm以下的居多。宋代文人士大夫十分推崇仿古玉璧,因此宋代玉璧傳承前世的仿古玉作品很多。在藝術風格上,宋代玉璧對戰(zhàn)國、漢代的玉璧有著很好的繼承和發(fā)展,戰(zhàn)漢時期非常流行的蒲紋、谷紋玉璧、出廓璧等多有運用,但無論從紋飾或是雕刻的力度上,均有所簡化和弱化。宋代新出現(xiàn)的玉璧類型以螭紋璧為主,螭的形象多變,主要有陰線刻畫飾紋和高浮雕兩種。

      元代玉璧(公元1206—1368年)

      元代玉璧延續(xù)唐代、遼金的玉璧風格,器型普遍較小,以佩戴使用為主,璧形厚重,元書畫家朱德潤《古玉圖》傳世,可以體現(xiàn)元代民間收藏玉器之風盛行。元代玉璧紋飾多為一面雕刻,透雕為多,琢玉工藝刀鋒出廓、力度感強,這也與元代是蒙古貴族依靠鐵騎的民風時代背景相符合。元代玉璧上出現(xiàn)動物花卉紋飾較多,鳳凰、蟠螭、纏枝牡丹多見。

      明代玉璧(公元1368—1644年)

      明代玉璧在數(shù)量上較之元代明顯增多,但是精致紋飾和工藝的玉璧則較少,玉質多為青玉、白玉,玉璧以兩類居多,一類為淺浮雕螭紋與仿古谷紋、云紋雙面雕刻的玉璧,一類為根據(jù)文獻記載參照制作的雙面谷紋、云紋玉璧,玉璧風格粗放,底面砣痕明顯,不平整。明代玉器以和田玉料為主,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了當時運玉材的盛況:凡玉由彼纏頭面,或溯河舟,或駕駝,經(jīng)浪入嘉峪,而至甘州與肅州,至則互市得興,車入中華,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價,而后琢之。

      清代玉璧(公元1644—1911年)

      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王朝,在制玉方面對于材質要求比較嚴格,主要使用新疆和田地區(qū)和葉爾羌地區(qū)產(chǎn)的優(yōu)質玉料,玉璧小型較多,出現(xiàn)了雙聯(lián)璧。紋飾方面,清宮所制玉璧,很大部分仿照漢代作品,主要是谷紋璧、蒲紋璧和變形獸面紋璧,多以博古形態(tài)呈現(xiàn)。清代乾隆時期,既是整個玉璧發(fā)展制作的頂峰,也是玉器發(fā)展史上制作工藝的頂峰,留下了許多極為精彩、精致至極的玉器作品。御制詩中“古色穆然”體現(xiàn)了乾隆時期崇尚古玉紋飾之美,清代后期,玉璧的用料和做工又有所下降,只求形似而已。

      玉璧在中國玉器發(fā)展史中,雖只是其中一個很小的品類,但玉器從遠古文明石器時代的祭祀用器發(fā)展到清代玉器的陳列賞玩,也從側面反映了華夏大地從原始文明蛻變?yōu)橹腥A文化發(fā)展的縮影,但玉璧一直以來的祥瑞之意和人們對于圓滿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恒不變的。

      猜你喜歡
      玉璧玉器故宮博物院
      毛澤東從嚴拔“莠草”
      黨員文摘(2024年8期)2024-05-04 02:06:29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鑒賞與收藏之間的關系
      天工(2020年4期)2020-11-03 02:52:58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四站(下)
      略論戰(zhàn)國出廓玉璧
      絲路藝術(2018年11期)2018-04-01 12:14:44
      玉璧金龍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9
      淺析玉器的收藏及保養(yǎng)
      絲路藝術(2017年6期)2017-04-18 13:58:37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
      齊魯周刊(2017年2期)2017-02-14 18:53:23
      南京市| 涞源县| 乐陵市| 赤峰市| 吉木萨尔县| 托克托县| 墨江| 龙南县| 遵义县| 札达县| 青龙| 周宁县| 海原县| 西盟| 临夏县| 五寨县| 日照市| 白城市| 蓬安县| 高安市| 北流市| 河源市| 麦盖提县| 青川县| 溧水县| 满城县| 平安县| 儋州市| 杂多县| 诏安县| 托克托县| 衢州市| 万荣县| 赤壁市| 青神县| 长顺县| 肥乡县| 攀枝花市| 昭平县| 公安县| 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