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鳴龍
提到女性,就會想到服飾,想到她們對于服飾的追求與熱愛。女性對服飾的狂熱源于她們對美的追求,在追逐穿著服飾時,所帶來的美感體驗,這種美感體驗讓女性愉悅、開心進而也會對自我產生影響。
一、女性對服飾美感的追求
美,自古以來都是被女性所追逐的,美是虛擬的,在長期的追逐過程中,女性將美物化,最后融合成對服飾的渴望。許星(2001)指出:“服裝的穿著心理重在審美。女性們在服飾穿著中追求美感的心理導致服裝不斷地發(fā)展變化?!?/p>
美國的有關機構的市場早期的調查結果就表明,美國女性選購服裝的觀念正在發(fā)生變化,89%的女性在購裝時重點考慮穿著感覺;追求所謂“最新流行款式”者僅占34%。(轉引,江林,1996)
李琳娜(2007)在對西南大學研究生校園形象的調查研究中,也發(fā)現女生比男生更贊同穿著得體,更喜歡色彩鮮艷漂亮的衣服。
可見,女性是愛服飾的,更愛服飾的美,尤其是服飾所帶來的美感體驗,也許這與女性自我的發(fā)展有關。
二、女性在自我的發(fā)展
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女性總是被描繪成柔弱的、需要保護的、甚至被認為是男性的附屬品。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不少女性宣誓著自立、自強。
自信對于女性的自立自強十分重要,而自我接納又是自信的基礎。但在以往的調查研究中女性自我悅納、自信水平往往低于男性。任艷(2006)在對中學生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女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接納均低于男生。劉丹等人的研究(2006)表明,女性在外貌、體重評價均低于男性。
劉慧玲(2008)的研究表明大學女生的自我接納水平顯著低于男生。經承鳳(2011)在對中職學生的調查研究發(fā)現,中職學生女生的自我接納水平顯著低于男生。范寅瑩,張灝等人(2011)在對246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調查研究發(fā)現,女生的自我接納水平顯著低于男生。
各項研究大都顯示,女性無論在自我接納還是自信方面都表現出低于男性。
三、服飾成為提高女性自我的工具
女性的不悅納、不自信首先表現出的是對自己以及自身的外表形象,為了提高自我,女性逐漸將目光轉移到了華麗漂亮的服飾外觀形象上。
余立新,張耀忠等人(2008)中指出:“今天這個時代,外表也是一個人工作能力的反映,為了在生存競爭中取勝,現代職業(yè)女性首先要懂得注意外表。形象越好,就會越自信,就會更加看重自己的價值,從而工作也更加出色,得到別人敬重的程度也就越高?!?/p>
楊治良在其著作《服裝心理學》(1989)中引用有關研究發(fā)現,超過50%的姑娘因為服裝而有時感覺到不舒服,11%則常因服裝問題而不自在,76%認為外表漂亮能給姑娘很大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根據昆士蘭大學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的一項調查顯示,女性喜歡將情感與服裝聯系起來,并通過穿著感覺較好的服裝來提升情緒達到自我悅納,進而提高自信。在2008年Qualitative Research In Psychology 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甚至只是想想他們衣柜中的某件衣服就能提升個人信心。
四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女性由于對自身的悅納(對自我的評價與接納)程度的偏低,需要提高自信心以提高自我以及天生對美感的追求,在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女性對著裝的狂熱追求。這種狂熱也讓女性在服飾美感的體驗下,重新評價自我,重新接納自我,并在此基礎上變得自信。自信后的女性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社會中都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所)